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全球牡蛎养殖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种类。国外一些学者曾对其生物学及生态学进行过许多研究。国内也先后对其室内人工育苗及相关技术进行过研究与探讨。隋锡林等报道了影响太平洋牡蛎人工苗种培育的主要因子;刘洪军、吕豪等报道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及亲贝促熟的研究。笔者总结了多年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生产实践的经验与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几年来的太平洋毛蛎育苗技术总结,论述了太平洋牡蛎人工控温育苗技术以及在品种选择,水质,饵料,生产技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就太平洋牲蛎育苗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上新增加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发展形势看好,方兴未艾,因此,提供健壮,抗病害,生长快的苗种支持养殖业的发展也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进行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提高人工育苗的苗种质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玉恒  王亮 《齐鲁渔业》1997,14(3):11-12
介绍了太平洋牡蛎亲贝的选择和促熟,获卵与孵化,幼虫发育和培育技术,以及附苗和单体牡蛎苗种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牡蛎三倍体的育种原理,采用6-DMAP(6·二甲氨基嘌呤)作诱导剂,筛选最佳的诱导剂质量分数和诱导时间组合,提出较为完善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操作规程,推动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便,三倍体获得率较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在文 《科学养鱼》1996,(10):25-25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上)太平洋牡蛎是广盐性、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现已被世界沿岸国家所普遍养殖,是目前世界上养殖牡蛎优良品种之一。为了改良牡蛎养殖品系,开发利用浅海资源,福建省于1982年和1983年...  相似文献   

8.
王在文 《科学养鱼》1996,(11):29-30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下)三、幼虫培育(一)孵化与选优1.受精卵孵化:开动循环机或加大冲气量。使多余的精卵形成泡沫,要经常用260目筛绢捞除泡沫,直至水质清澈为止。孵化密度控制在80~100个/ml.盐度18~25‰,水温23~25℃,从受精...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1,10(1):9-12
1990年6月,利用对虾育苗室,在45立方米水体中培育出太平洋牡蛎苗种1400万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33万个。卵孵化和幼虫培育所用海水均经次氯酸钠处理后使用。亲贝和幼虫培育均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幼虫培养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1/3。每隔3天倒池1次。水温在21~25℃条件下培育14天,当幼虫壳长达280~300微米时出现眼点并开始附着。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在50m^3水体中,太平洋牡蛎控温育苗量为20.2万粒/m^3。当年筏式殖6个月,亩产5670kg,利税6400元平均亮高8cm以上,个体重97.4g,比常温育苗,可缩短养殖周期近1年,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os)是广盐性、广温性贝类,其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味道鲜美。福建省自80年代引进试养成功以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效益显著,现已成为浅海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1 养殖区的选择 太平洋牡蛎养殖区应具备以下自然条件:(1)风浪小、潮流畅通;(2)底质为泥或泥沙质且倾斜度小;(3)浅海水深在5~10米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北方有许多大型的扇贝育苗场,利用率较低,这些育苗车间主要在春季进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育苗。由于扇贝育苗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各育苗单位已经开始综合利用扇贝育苗车间,由单一扇贝育苗转为多品种的育苗,而牡蛎育苗正好可以在扇贝育苗结束之后进行,这将可以充分的利用扇贝育苗车间。牡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洋贝类,广东称蚝、福建称蛎房、江浙称蛎黄、  相似文献   

13.
饲在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过程中,海水单胞藻是不可替代的活性生物饵料。不同种类的海水单胞藻在适口性、营养价值、消化难易及对牡蛎幼虫的毒性等方面情况差异,这必然要影响到牡蛎浮游幼虫的生长变态及成活率,从而影响到育苗结果。在本试验中,使用包括云微藻在内的六种在贝类育苗中常用的海水单胞藻作投喂试验,观察、比较了太平洋牡蛎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及成活情况,并据此对这几种海水单胞藻及其组合的优势、生产上的适用性进行评判。目前,大部分太平洋牡蛎育苗场在育苗生产中使用云微藻,甚少使用其它藻类虽然也能够培育出种苗,但使…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牡蛎升温促熟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全国动物学会贝类学会会议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ca gigas)统称为长牡蛎。这种牡蛎是养殖良种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南北美一些国家就开始从日本引种,在加拿大、美国广泛开展养殖。以后法国、南朝鲜、我国台湾省相继进行了引种养殖。我国从1979年开始从日本引种,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稳产高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水的处理,单胞藻选择,亲贝选择与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附着基处理及投附着基后的管理,脱苗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能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大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往海里投入大量的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因此,为了提高牡蛎的采苗技术,特编此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牡蛎俗称蛎黄、蛎钩,为浙江乐清湾的3大贝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现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自然海区采苗技术,棚架式、延绳武等新的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莫新 《科学养鱼》2004,(11):34-34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大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往海里投入大量的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现将牡蛎采苗技术介绍如下。一、附着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冰箱,泡沫箱保鲜公式分0-2℃,3-5℃,6-8℃三个温度组保鲜的牡蛎肉为对象,着重研究保鲜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搂,三甲近,细菌总数的变化及其与鲜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太平洋牡蛎因其具有广温性,广盐性,以及抗病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但由于水体的限制以及考虑到生产成本,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的方法进行采卵,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从而导致出苗数量不多,出苗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及养殖生产。为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对其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试验的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