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永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门户,县域北端海拔高2300~3300m,年平均气温1.3℃,绝对无霜期52天.≥10℃有效积温751℃,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年降水量435.8mm,属于典型的高海拔二阴地区。该地区是兰州市高原夏菜主产区,种植露地蔬菜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病虫害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清水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富民工程,按照农业产业化和蔬菜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种植水平。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品质稳步提高,初步建成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目前,以高原夏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规程规范了高原夏菜西芹生产技术的术语定义、产地环境、产量指标、主要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适用于甘肃省高原夏菜西芹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规程规定了高原夏菜甘蓝生产技术的术语定义、产地环境、产量指标、主要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适用于甘肃省高原夏菜甘蓝生产。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甘肃省高原气候条件下夏菜生产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为提高高原夏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县(区)为基本单位,利用甘肃省夏菜种植区26个县(区)1949-2000年的气象数据,选取热量、水分、光照等指标,对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并根据高原夏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需求,确定各种植区适宜种植的高原夏菜种类。【结果】将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区26县(区)划分为8个种植区,分别为:耐热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苦瓜、冬瓜、丝瓜等蔬菜;喜温耐热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洋葱、番茄、辣椒、西葫芦、菜豆、甜瓜等蔬菜;喜温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黄瓜、辣椒、西葫芦、菜豆等蔬菜;半耐寒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豌豆、甘蓝、大白菜、花椰菜等蔬菜;喜温半耐寒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洋葱、番茄、辣椒、菜豆、大白菜、甘蓝、莴苣、胡萝卜等蔬菜;半耐寒耐寒蔬菜半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甘蓝、西芹、大白菜、娃娃菜、花椰菜、大蒜、菠菜、香菜等蔬菜;半耐寒蔬菜半湿润种植区,适宜种植甘蓝、大白菜、花椰菜、大葱、胡萝卜等蔬菜;半耐寒耐寒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花椰菜、甘蓝、大白菜、生菜、西芹、胡萝卜、大蒜等蔬菜。【结论】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区气候区划结果与实际夏菜布局一致,反映了甘肃省夏菜种植结构的区域差异,对该区夏菜的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甘肃省高原夏菜特色蔬菜产业快速发展,高原夏菜尾菜处理已成为限制蔬菜产业健康绿色发展亟需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分析了甘肃省蔬菜种植情况、高原夏菜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尾菜处理的建议,旨在为高原夏菜尾菜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原夏菜是一类较为典型的露地型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高原夏菜对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及种植时间的要求较高。因此,只有采取高水平的栽培技术,才能保障栽培的整体质量。为了提高不同地区高原夏菜的种植产量、栽培质量,当地政府及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优势,完善当前高原夏菜种植的生产模式。对此,本文以高原夏菜芹菜栽培为出发点,探究实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甘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中县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与经验,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势,所产蔬菜风味纯正,质量上乘,结构紧密,外型美观,品质优良,商品率高,特色鲜明,被称为高原夏菜,并具极强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9.
甘肃夏菜尾菜现状及黄粉虫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20,(1):37-39
为甘肃高原夏菜产区尾菜的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及解决其污染等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在分析甘肃夏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从黄粉虫养殖的环境要求、生活习性、繁殖特点、养殖设施、尾菜处理、养殖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蔬菜尾菜黄粉虫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1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榆中县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与经验,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所产蔬菜风味纯正、质量上乘,结构紧密、外型美观,品质优良、商品率高,特色显明,被称为高原夏菜,并具极强的区位优势。从统计资料显示,到2002年蔬菜种植面积0.727万公顷菜用型马铃薯种植面积0.733万公顷,百合留床面积0.10  相似文献   

11.
天祝县高海拔冷凉灌区红笋新品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天祝县金强川灌区,气候冷凉湿润,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病虫危害轻,水质好,无污染,发展优质高原夏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生产的蔬菜品质好,商品价值高,成为甘肃省主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县之一。红笋是天祝县金强川灌区近几年来新引进的莴笋品种,发展较为迅速,种植面积年年都在增长,产量在9万kg·hm-2以上,收入在21万元·hm-2以上,再加上红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减肥佳品,深受当地消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现状研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夏菜产业在兰州市蔬菜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凭借优良的地理生态条件,兰州市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增收,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兰州市还提出了富硒概念,并且在标准化、产业化以及尾菜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章总结分析了近几年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对其进一步发展做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皋兰县石洞镇高原夏菜最近几年的发展现状、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限制高原夏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石洞镇高原夏菜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提升当地蔬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依靠精准扶贫政策,普济寺村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蔬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原夏菜已经成为普济寺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主要收入来源,普济寺村将继续把高原夏菜做大做强,做成品牌。本文从高原夏菜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峡口镇普济寺村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到脱贫致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榆中县高原夏菜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及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了制约高原夏菜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榆中县高原夏菜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提高当地蔬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娇 《农业科技通讯》2022,(2):189-190+203
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是高原夏菜娃娃菜优质高产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永登县高海拔地区主栽作物娃娃菜优质、高产的最佳施肥配方,解决目前当地娃娃菜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障碍,杜绝肥料滥用现象,最大限度的提高娃娃菜的产量和品质,笔者在高原夏菜种植核心区武胜驿镇富强堡村开展了娃娃菜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N、P2O5、K2O比例为28∶15∶17和N、P2O5、K2O比例为26∶15∶16的组合施肥配方下,娃娃菜生长势强、产量高、产品合格率高、品质好、产投比高,因此在同类地区娃娃菜标准化生产中有一定的科学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加快实现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减轻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破解高原夏菜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笔者对甘肃省蔬菜产业体系中占优势地位的高原夏菜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甘肃省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拥有自然条件优越、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有利条件与机遇,也存在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科技赋能程度低、区域品牌建设滞后、产品质量未达标、生产要素未能全面激活等问题,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有效激活生产要素等促进甘肃省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推动甘肃省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榆中县的高原夏菜已发展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是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榆中县已是最大的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主要对甘肃省榆中县的高原夏菜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生产高原夏菜要做到生产标准化、打造全价值链、提高专业化合作水平、形成规模种植、建立市场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依托自然资源和区域生态优势,突出发展种植冷凉型的瓜果蔬菜,建立了"兰州高原夏菜"特色品牌,成为全国生产夏菜的理想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兰州高原夏菜生产、销售、加工及一体化经营状况整理分析,发现仍存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主体力量不够强、加工水平落后等问题,并提出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型、推动产业经营方式优化、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改进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蔬菜产业是灵台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以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为主要形式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0.74万公顷,产量13.52万吨,产值达到了9 1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