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机30x12cm的插秧规格下,亩施氮肥用量8kg/亩,最佳每穴插秧株数为8-9株时,品种龙粳31产量最高,亩产680kg。根据洪河农场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龙粳31的现状,为探索适合该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和插秧株数,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洪河研发中心于2012年进行龙粳31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试验。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新品种龙粳31和在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品种龙粳25、龙粳26及龙粳29,通过不同的栽植密度处理,试图寻找出这4个品种在本地的最适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龙粳25的分蘖能力较强,并不适合密植,其最适的插秧规格为30cm×13.3cm(9×4),每穴插6株;龙粳26和龙粳29的分蘖能力一般,在插秧时可以适当增加每穴苗数,其最适的插秧规格分别为30cm×13.3cm(9×4)每穴插8株和30cm×10cm(9×3)每穴插8株;龙粳31的分蘖能力也不强,在插秧时可以适当增加插秧密度,其最适的插秧规格为30cm×10cm(9×3),每穴插8株。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用新品种龙粳31和在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品种龙粳25、龙粳26及龙粳29,通过不同的栽植密度处理,试图寻找出这4个品种在本地的最适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龙粳25的分蘖能力较强,并不适合密植,其最适的插秧规格为30cm×215;13.3cm(9×4),每穴插6株;龙粳26和龙粳29的分蘖能力一般,在插秧时可以适当增加每穴苗数,其最适的插秧规格分别为30cm×13.3cm(9×4)每穴插8株和30cm×10cm(9×3)每穴插8株;龙粳31的分蘖能力也不强,在插秧时可以适当增加插秧密度,其最适的插秧规格为30cm×10cm(9×3),每穴插8株。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在相同插秧规格不同基本苗数,对6个品种试验对比,来确定每个品种的插秧时的基本苗数,空育131为每穴3-5株,龙粳26为每穴7-9株、龙粳31为每穴7-9株、龙粳39为每穴3-5株、龙粳43为每穴3-5株、垦稻23为每穴3-5株。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龙粳21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每穴不同插秧株数,来研究适合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1-3]。试验结果表明:龙粳21公顷产量随公顷施纯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龙粳21氮肥用量120kg/hm~2,平方米基本苗240~250株时,产量最高,为8385.0kg/hm~2。  相似文献   

6.
龙粳26作为主栽品种空育131的搭配品种,为寻找龙粳26的最佳栽培模式,做这个试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龙粳26在当地的最佳栽培密度为9×3寸,8株/穴产量为708.1kg/亩,其次是9×3寸,6株/穴产量为707.5kg/亩。  相似文献   

7.
正以粳型水稻品种龙粳21、龙粳25、龙粳31、龙粳35、龙粳36和绥粳8为试材,采用不同的株距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6和龙粳21都是株距在10cm时着粒密度较大,龙粳25、龙粳31、龙粳35和绥粳8是株距在14cm时每穗粒数较多,着粒密度较大;龙粳36、龙粳25、龙粳31和绥粳8株距在14cm时理论产量较大,龙粳21株距在10cm时,理论产量较大,龙粳35则是株距在12 cm时,理论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寒地水稻的最适宜插秧穴株数,采用小区对比试验设计,对5个水稻品种的4个插秧穴株数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寒地水稻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之间的生育期无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穴株数越多的处理综合发病率越高;各处理之间的产量构成因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变化规律不明显;空育131、三江1号、龙粳26、龙粳29、垦稻15最适插秧穴株数分别为9株、9株、5株、3株、3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移栽基本苗数对八五六农场水稻主栽品种龙粳31抗逆性、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1适宜移栽的基本苗数为7株/穴,抗逆性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建三江地区水稻栽培品种的单一性,七星农场分公司进行了龙粳46的试验示范,研究不同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通用插秧机30 cm×12 cm的插秧规格下,每穴插秧株数为7株时龙粳46产量最佳,为9 251.0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群体构建因素与寒地水稻产量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分蘖力不同的‘空育131'和‘龙粳31'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株距、穴数、穴苗数中以穴数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穴苗数,穴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空育131'为0.895**、‘龙粳31'为0.823**);株距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空育131'为-0.794**、‘龙粳31'为-0.780**);穴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空育131'为-0.572、‘龙粳31'为-0.709**);行距与产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空育131'为-0.428,‘龙粳31'为-0.035);相同基本苗不同田间分布,两品种均表现为株距6 cm、穴数69.4穴/m~2、穴苗数2苗/穴时产量最高,且秧苗分布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插秧基本苗数的影响;两品种的CV均表现为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空育131'为0.892**、‘龙粳31'为0.958**,即群体构建因素主要通过影响穗数而影响产量。寒地水稻在现有株行配置下通过"缩株距、增穴数、减穴苗",能够实现大幅度增产,对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插秧规格和单穴插秧株数调整植株的个体空间分布,通过不同氮肥的用量确定品种的喜肥特性,从而使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试验结果表明:龙联一号品种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能力一般,第2节间长度显著长于其他品种,出现大面积倒伏,建议龙联一号施纯N量不超过7 kg/666.67 m2;龙粳21分蘖能力一般,抗倒伏能力强,比较喜肥,在施纯N 8 kg/666.67 m2水平下,获得较高产量,单位面积内足够的有效收获穗数是龙粳21高产的保障,生产上建议单穴插秧株数提高到8~9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千粒重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以寒地水稻龙粳2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龙粳2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龙粳26号产量,但导致了贪青晚熟。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对龙粳稻26号的产量有影响,产量最优处理以中肥区每穴6株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以龙粳31为试验品种,对其不同插秧行距进行田间栽培对比,研究不同行距下插秧对龙粳31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经过综合考虑不同行距处理的成熟期﹑丰产性状等因素,推荐龙粳31的栽培方法为插秧行距26-28cm,插8-9株/穴。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前茬作物水稻。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基本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34.3g/kg,碱解氮191.5mg/kg,有效磷24.6mg/kg,速效钾125.0mg/kg,pH 5.6。1.2试验设计采用简单对比法进行试验,共设4个不同插秧行距试验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插秧规格和单穴插秧株数来调整植株的个体空间分布,通过不同氮肥的用量掌握品种的喜肥特性,从而使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发展。试验结果表明:龙联一号品种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能力一般,第二节间长度显著长于其他品种,出现大面积倒伏,建议龙联一号的亩施纯氮量不能超过7kg;龙粳21分蘖能力一般,抗倒伏能力强,比较喜肥,在亩施纯氮8kg的水平下,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单位面积内足够的有效收获穗数是龙粳21高产的保障,生产上建议单穴插秧株数提高到8到9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千粒重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6,(6):26-30
为了探讨栽培措施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水稻品种吉粳88、龙粳14和1769(品系)为材料,分析3个因子(施氮量、移栽密度和每穴苗数)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施氮量、密度、每穴苗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适当地增加移栽密度,可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产量与每穴苗数均呈二次回归关系,在3~5苗/穴范围内,产量随每穴苗数增加而增加,在4~6苗/穴范围,产量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而减少。1769最高产量可达到12 666 kg/hm2,在高产栽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施肥量,其次是每穴苗数和密度。在高密和高每穴苗数情况下,1769可以获得较高产量。而对于吉粳88和龙粳14,高产栽培主攻目标是适宜的密度、每穴苗数和较少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20.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主茎为11片叶,4个伸长节间,生育日数13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耐冷性强,抗稻瘟病和抗倒伏,4月12日播种,5月17日移栽。试验设在建三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园区,土壤都为白浆土。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2株/穴)、处理2(4株/穴)、处理3(6株/穴)、处理4(8株/穴)、处理5(10株/穴),各处理穴行距均为30cm×12cm,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