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袋栽黑木耳的开出耳孔方法上,笔者试验了一种单侧双孔开袋法,就是在袋的一个侧面上开两个出耳孔。用这种开出耳孔法长出的木耳经济性状好,病虫害感染轻,还可减少培养料水分的散失,所以产量高。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装袋发菌:采用17×37cm 塑料袋,每袋装干料400克。按常规灭菌、接种、发菌。待菌丝长满袋后,经日光刺激3天后再开出耳孔。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代料栽培由于极易污染杂菌,因而生产发展不快。近两年来,盐城市有不少菇农和菌种场试种黑木耳,多数因杂菌污染而失败。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袋栽黑木耳防杂菌污染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1987年6月8~20日,共生产1120袋(17×33厘米聚丙烯袋),其中青霉和水霉污染的仅32袋,没有出现链孢霉污染。菌丝50~55天发到袋底,成品率97%。其中污染杂菌的29袋重新灭菌接种,发菌正常,实际只报废3袋。现将防污技术要点简介如下:发菌栽培期避开高温梅雨季节我地区袋栽黑木耳一般都安排在7月中旬,此时正值梅雨高温期,空气湿度常达90%左右,气温有时达32~34℃,杂菌污染率高,一旦发生链孢霉污染,很可能导致绝收(?)椐我们试验(?)秋耳袋栽可提早到5  相似文献   

3.
李宏伟 《食用菌》2015,(2):38-39
黑木耳棚式立体挂袋栽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黑木耳质量的一项新技术。通过试验,归纳、分析总结出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时间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棚内气温稳定在15℃就可以栽培;栽培袋串顶端悬挂的高度不应超过210 cm,栽培袋串距地面高度应在40 cm以上;黑木耳悬挂的密度120袋/m2最好;栽培期间菌袋如果有绿色木霉的污染,应该停止浇水、撤膜,也可以进行化学药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以往采用阴棚吊袋法栽培黑木耳,保湿性能差,人工喷水次数多,投工大。我们于1993年9月试验用阳畦排袋法栽培黑木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季节安排 1993年3月初从山西大学食用菌场引进Gu-1号黑木耳母种,随即扩繁母种,4月中旬制作原种,5月下旬或6月初制黑木耳栽培袋,6~7月发菌,8月划破袋浸水转入出耳管理。 (二)菌袋制作 塑料袋选用16×50×0.04cm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以桑枝屑为主料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成功率达80~85%,生物效率为80~110%.现将重要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桑枝粉屑(修剪下的干桑枝经粉碎机粉碎)76%,米糠20%,糖1%,过磷酸钙和石膏各1.5%.(二)装袋灭菌采用双袋装料,即装料后的袋,再套经消毒处理的新袋.灭菌时料袋应品字形层层堆叠.以利蒸汽穿透.加温至100℃后,保持8~10小时,冷却后再重复一次,以确保灭菌彻底.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方气候特点,结合黑木耳生长特性,采用全日光、间歇弥雾长袋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以福建省尤溪县海拔250 m的气候为例,黑木耳8月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地摆场,11月~翌年3月出菇.从出菇场地选择、发菌棚搭建、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刺孔晒筒、出菇喷水、清洁化干制、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南方长袋栽培黑木...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袋栽黑木耳,主要采用常规的菌袋生产法,一是菌袋养菌时间长,菌袋成品率低,二是生产成本高,三是木耳品质差,最终影响生产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大面积栽培,从中推出了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用17cm×33cm菌袋免口圈装料、常规灭菌、单扦接种,菌袋养菌仅需20天左右,且菌袋成品率在98%以上。在栽培管理中,再采用养菌室内打孔,栽培场地覆草帘控温保湿催耳、定时雾喷育耳。全周期50d~80d,每袋产干耳50g~60g,其产品以单片、无耳根、无残留、而优于椴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慧  邓春阁  刘敏 《食用菌》2014,(1):53-54
<正>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黑木耳生长,当地生产的黑木耳无污染、品质极佳。多年来,当地袋料栽培黑木耳多采用春、秋两茬栽培法,生产环节比较繁琐,投入比较大,资源消耗也大。蛟河市农业技术部门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一种新的黑木耳高产栽培模式,即:黑木耳加长袋高产栽培技术。把春耳的菌袋加长,使菌袋内积累更多营养,同时春天利用大棚催芽,秋天利用小拱棚保温,一年只种一茬木耳,从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5,(1)
<正>猴头菇长袋层架平卧栽培,以福建古田的"中棚、长袋、层架3穴出菇、出菇口朝下"的栽培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其技术原理是,长袋栽培利于"井"字型摆放发菌袋,散热好,利于防止"烧菌",减少了发菌层架投资;3穴出菇,大小适宜,菇形美观,商品性好;层架中、下层空气相对湿度大,容易满足菇体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出菇口朝下,既能防止水分从出菇口进入菌袋,而造成积水烂袋,又符合菌刺向下生长的生物极性原理;中棚摆放菌袋,棚内菌袋密度适宜,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几个黑木耳菌株在稻草袋料栽培中的表现,笔者进行了此项试验.1 供试菌株与配方 ①菌株:黑木耳835、黑广、黑5、黑6、沪耳一号(CK).②培养料配方:切成3cm长的稻草38kg、麸皮10kg、过磷酸钙250g、硫酸镁100g、磷酸二氢钾150g、碳酸钙500g、红糖500g.2 试验方法 稻草浸水48小时后沥干至70%的含水量,再与其他辅料混合均匀,培养料含水量为65%,17×33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袋装量400g,每处理100~120袋.经高压灭菌1小时,取出冷至常温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参试菌种.菌丝满袋后1周,在袋的周围用刀片均匀划1cm长的口12处,然后将袋置于铺沙2~3cm厚的土上,袋间隔5~10cm,在袋上覆透明薄膜.当耳基形成约1cm大小时,每天向沙里渗水,并结合每天揭膜通风向袋周围喷水3~4次.耳片长成后逐潮采收考耳.  相似文献   

11.
袋栽香菇菌筒越冬后,3~6月份出的菇一般称为春菇.在江西春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70%,因此必须不失时机,抓好袋栽香菇春季管理.由于菌筒经过秋冬干燥季节,已出过几批菇,失水较多,必须补充水分后才能出菇.春菇生长期外界的气侯条件与秋冬显然不同,要获得春菇高产,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根据菌筒的水量,及时补水菌筒补水的标准,一般是菌筒减重1/3以上,即菌筒重由1.9kg降到1.3kg左右,含水量约30%.补水可采用以下方法.1.浸水法:选有代表性的菌筒,称重后用8号铁丝从菌筒两端打几个10~20cm深的孔(失水多的打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南方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栽培时接种后的菌袋在遮阳棚内的最佳摆放模式,在初始摆放模式为“一”字型条件下,测量“一”字型不翻堆(Ⅰ)、“一”字型翻堆(Ⅱ)、“#”字型不翻堆(Ⅲ)不同部位(顶层、中层和底层)菌袋内的温度和产量;测定20、25、30、35、40℃黑木耳菌丝在培养皿内的生长速度和与菌丝活力相关的代谢酶(漆酶和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Ⅰ、Ⅱ、Ⅲ的中层和底层菌袋日低温平均为30、28~31、24℃,菌袋间温度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平均单袋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在30、35℃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酶活性较高;“一”字型不翻堆模式有助于维持发菌期间菌袋的温度稳定性,其菌丝活力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据测配料栽培的黑木耳营养价值比段木栽培的高,而且不附有泥沙和朽木碎屑,食用方便。特别是用棉子皮生产的黑木耳营养价值较为突出,其栽培要点如下: 1 配料和装袋 配方为棉子皮90%,玉米面8%,蔗糖1%,石膏1%。料拌好后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袋的规格为35×17cm,用普通蒸锅常压灭菌,可用0.03~0.04mm厚的聚丙烯塑料袋,若用高压锅灭菌,则必须用0.06mm厚的塑料袋。随装料随用手稍加压实,料面要平整,中间用圆木棒从上至下扎一直径2cm左右的通气孔。在袋口外加套直径为3.5cm、宽3cm的普通塑料环,并将塑料袋口外翻,形成象瓶子口一样的袋口,袋口加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立即灭菌。 2 接种与发菌 每袋接种量为5~6g,使菌种占据袋内表面一薄层;然后按原样仍把袋口包扎好。置室内发菌,前期20天室温以保持20~22℃为好,20天后室温可控制在23~24℃。发现有杂菌污染(主要是青霉、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要及时处理。污染轻微的杂菌斑,可用注射器慢慢注入30%的氢氧化钠;污染较重的,用刀片在污染处切开塑料袋,用镊子将杂菌取  相似文献   

14.
用营养土装袋育苗,带袋上山造林发展果树是近年摸索出提高栽植成活率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山区,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营养袋的选用目前应用的营养袋大多为塑料薄膜袋,薄膜的厚度一般为0.003~0.005 mm,依据苗的大小,分为3种规格,一是直播苗袋,7.5 cm×15 cm,适合直播育苗100天后,带袋栽植;二是中等育苗袋,规格为10~15 cm×15~20 cm,适合把高20~30 cm的苗移人袋内育50天以后栽植;三是大型育苗袋,规格为20~30 cm×35~40 cm,适合移栽高50 cm左右的苗人袋,70天以后栽植.育苗袋中下部要打直径0.6 cm的孔6~12个,以利透气、透水,根系外延.  相似文献   

15.
2001~2005年进行了板栗园间作黑木耳试验。结果表明:在株行距4m×4m、树龄6~8年的板栗园内,间作寿山一号、CJJ998-6,黑木耳培养料为板栗枝条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料水比1∶1.1~1.2,667m2放置8000个菌袋、板栗留枝量12万个,黑木耳生长后期喷0.5%牛奶 0.5%蔗糖 0.5%磷酸二氢钾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袋栽黑木耳,往往开袋不出耳或只出一批耳,甚至出现耳基腐烂整袋报废。为此,我们选用了AUP 781菌株(引自三明真菌所)为试材,对影响耳芽发生的有关因子做了一些探索性试验观察,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一)培养料的影响培养料分三组:A棉籽壳 木屑;B细木屑;C粗木屑。各30袋,在同等条件下培养30天,发菌后于5月20日每袋开8个孔。观察结果是:A组因料富弹性,透气性好,菌丝生长丰满,抗杂菌  相似文献   

17.
袋栽黑木耳,要求三级菌出耳,生产量大,易出问题,如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总结经验如下: 1选种 目前黑木耳品种甚多,大体可分三大系列。其中有代料专用,木段专用,木段代料兼用;从子实体状可分为菊花形和单片形;从子实体颜色又可分黑褐和黑色。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2配料 东北地区是以木屑为主料,我们筛选了以下几种配方:①柞木屑250kg,细稻糠50kg,石膏粉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07,(4)
香魏蘑是新近培育的一种珍稀菇菌。它是以南方香菇和新疆阿魏侧耳两个不同品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杂交选育的一个新菇种。2006年福建省古田县日新食用菌研究所引进试验栽培成功。其菇体形态介于香菇与阿魏侧耳之间,长菇多为丛生,朵大形美,色泽乳白带黄,菌褶延伸、水色,出菇密集,长势十分喜人。试栽880袋第1批当场验收,长袋的13cm×50cm栽培袋,平均袋产285g,最高袋产335;短袋的15cm×30cm栽培袋平均袋产153g,最高袋产175g,最大的子实体宽直径16cm,高20cm(图1)。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1~2004年进行梨果套袋栽培试验.试验园在文成县南田镇新星村.供试品种为6年生翠冠、西子绿和脆绿梨,株行距3m×4m,生长健壮.供试纸袋有青岛佳田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佳田"牌外黄内黑双层袋(长19.5cm,宽15cm)、黄色单层袋(长19.5cm,宽15cm)和外灰内黑双层袋(长21.5cm,宽16.5cm);青岛爱农制袋公司生产的"爱农"牌外灰白内黑双层袋(长17.5cm,宽15cm).  相似文献   

20.
对秋季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3个批次(制袋时间分别为2014年9月1日、9月15日、10月20日)的菌袋分别进行拱棚催芽处理,连续记录15 d拱棚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第1批次菌袋在早中晚平均温度在4.5℃~12.1℃范围内,中午12:00平均温度在9.8℃~18.5℃范围内,平均相对湿度在67.4%~82.3%范围的条件下,耳芽可以正常形成,拱棚催芽处理与空白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5周后的结果显示,在第1批次和第2批次的菌袋中,2种保温处理方法 (分别为水泥地和林木苗圃表面摆放菌袋,均覆盖薄膜和稻草)出芽率(85.8%和82.0%)与对照处理(林木苗圃地表面摆放菌袋,但不覆盖薄膜和稻草)的出芽率(61.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3批次的菌袋在催芽处理30 d后仅有零星耳芽形成,40 d后大量感染病菌。湖北地区秋栽黑木耳宜于9月中上旬制袋,11月中上旬刺孔,并采用拱棚薄膜催芽处理可确保耳芽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