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本文就绥棱林业局红皮云杉(PiCea—Kraensis)人工林的实践经验,讨论红皮云杉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红皮云杉人工更新造林工作。一、红皮云杉生态学特性1.光照:天然红皮云杉林是在一定庇荫条件下更新和生长起来的,有很强的耐萌力,但在营造人工林时进行林冠下造林或在一定庇荫度下造林,虽然也能成活、成林,但较之全光下造林生长缓慢。实践证明红皮云杉在全光条件下生长良好,发育正常,比林冠下生长速度快,以半阳坡最好,阳坡中等,阴坡半阴坡最差。20年生优势平均高半阴坡为7.61m、阳坡为6.57m,而阴坡、半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子对红皮云杉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京晓  刘飞 《林业科技》1998,23(2):20-21,24
气候因子对红皮云杉生物生产力的影响张京晓,王振宇(黑龙江省松花江林业管理局)刘飞(哈尔滨自来水公司)气候因子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红皮云杉生物生产力的高低与其周围的气候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的气候区内生物生产力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红皮云杉生长速度较快,且具备较好的耐寒、耐旱特性,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适应性较强,属于吉林地区的主要树种,观赏价值与建筑价值较高。文章从吉林地区红皮云杉种植情况入手,分析了该地区红皮云杉苗木培育方法,提出红皮云杉造林技术要点,为该树种的繁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红皮云杉按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进行种源划分是适宜的。根据红皮云杉的自然分布,可划为4个种源区: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大、小兴安岭交界种源区;完达山——老爷岭种源区;干旱草原种源区。各不同种源区内,红皮云杉的高、径生长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小兴安岭交界区和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生长表现较好;干旱草原区种源生长表现最差。在整个大兴安岭东坡的红皮云杉造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5.
红皮云杉在不同郁闭度林冠下和全光下造林试验比较,经过5年的调查分析得知,郁闭度在0.5以下的冠下营造红皮云杉,前10年树高生长较全光的快,地径生长差别不大;10年以后地径和树高逐渐落后于全光下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化红皮云杉树冠形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皮云杉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和城市绿化的优秀树种,在城市环境的红皮云杉树形优美,树冠浓密圆润。本文对吉林省7个城市绿化的红皮云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冠高比接近黄金数0.618 0,而森林中的红皮云杉冠高比0.402 2。  相似文献   

7.
红皮云杉是东北地区造林先锋树种,也是园林绿化优质树种。介绍了红皮云杉育苗及大树移植技术,为该树种的造林及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 akai)是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的主要造林树种,该局地处小兴安岭西南坡、诺敏河两岸,属北温带气候。1985年7月在红皮云杉人工林中发现了毡枯病(Rosellinia herportrichioides Hepting et vavidson),发病面积600公顷以上,发病率为37.8~100%,感病指数为11.6~75.2,使大片云杉林树势衰弱,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有的已经死亡,严重地威胁着云杉人工林的生长与成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红皮云杉人工幼龄林直径、高生长与光照的关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红皮云杉进行测树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红皮云杉人工幼龄林生长与相对照度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云杉引种及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长达14~15a的云杉引种和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研究表明:青海云杉从西北引入齐齐哈尔北部克拜地区造林是成功的,生长良好,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对照大4.1%、15.0%和19.8%;红皮云杉美溪种源在该地区生长量高,生长稳定,为最佳种源,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对照大5.0%、11.9%和27.1%;云杉早期选择是可行的,5~6a可作为早期选择的初选年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东北林区红皮云杉人工林密度调查,分析了密度对红皮云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根据动态规划方法与理论,导出红皮云杉人工林分最优密度模型,编制了红皮云杉人工林最优密度表。  相似文献   

12.
红皮云杉优树子代早期选择综合分析王国义(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王立林,刘方辉,王国辉,邵福和(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红皮云杉适应性,抗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各地造林面积不断增加,林木良种选育也提到日程,东北林区自70年代先后建立大面积无性系种子...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不同条件下红皮云杉各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 ,分析认为 ,红皮云杉造林后的6~ 8年时应及时进行透光抚育。  相似文献   

14.
在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实验基地,选择退化的灌草丛和草丛进行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退化的灌草丛生态系统,人工植苗恢复以山杏和红皮云杉营养杯苗成活最好,樟子松营养杯苗次之,兴安落叶松最差。保水剂处理对樟子松和红皮云杉地径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对于落叶松和山杏地径和高生长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山杏施用保水剂后虽然地径生长量有明显增加,但高生长量却出现降低;樟子松采用防蒸腾剂处理,其地径和苗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43.1%和8.7%。红皮云杉地径、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39.1%和177.7%。不同整地方式明显影响了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水平沟最好,鱼鳞坑整地次之,最差是穴状整地;在草丛中,不同树种播种造林,胡枝子和山杏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沙棘。  相似文献   

15.
红皮云杉是小兴安岭的乡土树种。树势高大、针叶常绿。树冠尖塔形,树形美观。生长较快,是营造用材林的好树种,也是城镇绿化、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的优良树种。这里简要介绍红皮云杉大苗造林绿化技术要点。起苗前要做好准备,选择身体好、听指导、有责任心的人起苗,准备好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引进的10个种源北美白云杉、3个种源的内陆红皮云杉3个年龄段苗木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的苗木高生长差异显著,自云杉种源间、红皮云杉种源间及各种源之间3a生苗木地径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白云杉3a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佳的种源是3^#、9^#和7^#,红皮云杉种源为CK2的地径及苗高生长量最大,其次是CK3和CK1,而且白云杉3^#种源苗高生长略超过红皮云杉CK3。  相似文献   

17.
<正>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常绿大乔木。分布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完达山林区及大兴安岭东坡的河谷地带。是用材林和绿化的优良树种。绥棱林区地处小兴安岭南坡,是红皮云杉的故乡。这里海拔250—666米;无霜期106天,年平温气温2.5℃,年降雨量604毫米。为了摸索红皮云杉的人工更新造林技术,我们于1957年春播种育苗0.2亩(按一般针叶树育苗方法),留床2年后,于1959年春在2公顷皆伐迹地上进行植苗更新试验。当年的成活率达到了75%,使我们初步认识到人工更新红皮云杉是可行的。又经过了3年试验,1962年开始大量育苗,大面积更新。以后又总结提出了红皮云杉人工更新造林的四项新措施即:实行半明穴整地,促进顶浆造林;在育过樟子松和落叶  相似文献   

18.
临江林业局从1966年起即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列为主要更新树种之一。二十年来,共营造红皮云杉人工林80,559亩,其中已郁闭成林的有14,179亩,通过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该树种材质优良,树干通直高大,树形优美,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天然更新能力。人工育苗造林容易的特点,适合营造用材林和城市绿化,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9.
红皮云杉是我国稀有的珍贵树种,它的原始纯林更是举世罕见的。红皮云杉具有抗严寒、耐瘠薄、抗干旱、抗冰挂等优良特性,是内蒙古干旱沙区和“三北”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我旗林业局下属各林场,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大面积的林冠下直播营造红皮云杉林的工作(当时叫阔改针)。现保存面积3万多亩,大多数已郁闭成林,长势良好。1980年10月20日在白音敖包林场的沙坑阴坡地对1958年直播的红皮云杉进行了调查:平均高4.1米,平均根径6厘米,最高达5.83米,胸径7.5厘米,最好年份高生长  相似文献   

20.
遮荫对红松、红皮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不同年龄红松,红皮云杉在全日照、70%、40%、30%及10%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红松、红皮云杉苗木均在相对照度70%的条件下,树高生长量最大。全日照不利于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照度70%条件下,红松、红皮云杉(小)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红皮云杉(大)在全日照下平均株生物量最高。随着苗龄的增长对光的需要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