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翘嘴红鱼白人工繁殖及其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翘嘴红鱼白亲鱼的池塘驯化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夏花鱼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池塘对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其性腺发育达到成熟,经催产繁殖鱼苗获得成功,再对鱼苗进行池塘培育后获得夏花鱼种21.5万尾。  相似文献   

2.
翘嘴红鱼白人工繁殖及其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翘嘴红Ba亲鱼的池塘驯化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夏花鱼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池塘对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其性腺发育达到成熟,经催产繁殖鱼苗获得成功,再对鱼苗进行池塘培育后获得夏花鱼种21.5万尾。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褐菖鲉室内人工繁育技术,从野生亲鱼的收集、运输、驯化和强化培育到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苗种培育,对上海地区褐菖鲉低盐度室内人工繁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浙江舟山地区收集野生褐菖鲉亲鱼800尾和1 200尾,经长途运输并于室内水泥池暂养48 h,分别获得存活亲鱼791尾和1 193尾,运输存活率分别为98.88%和99.42%;经3~4个月的驯化饲养,分别获得越冬前亲鱼773尾和1 158尾,驯化成活率分别为97.72%和97.07%;经越冬强化培育,分别存活728尾和1 112尾,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4.18%和96.03%。2015—2018年,经过4年室内人工繁育,通过开口生物饵料(轮虫)的培养、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鱼苗培育(水体盐度17~19,水温16~18 ℃,以人工培养的海水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培育周期50~60 d),分别获得体长30~40 mm的褐菖鲉幼鱼1.3万、2.1万、8.5万和26.1万尾。  相似文献   

4.
杂交鲶(怀头鲶♀×鲶鱼♂)人工驯养饲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用杂交鲶鱼苗是以捕自黑龙江水域怀头鲶为母本,鲶鱼为父本进行正交获得的杂交一代。用人工饲料在水族箱、水槽中进行仔鱼开口驯养、集约化育苗试验,分别获得开食6天72%驯化率和强化培育13天52%成活率;同时初步形成人工驯养饲料配制技术和驯化投喂技术。  相似文献   

5.
何国森 《福建水产》2011,33(5):70-73
2011年4月~6月,从湖北引进平均全长8mm,平均体重0.006g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k)水花50000尾,进行了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研究。苗种培育前期主要采用枝角类作为生物饵料,当鱼苗全长达到50mm时开始进行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驯化,经一周左右驯化,鱼苗均可摄食微颗粒配合饲料。经过48d培育,鱼苗平均全长为186mm,平均体重为25.635g,存活率达57.8%,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流水条件下利用网箱驯化培育黄颡鱼鱼种和进行成鱼养殖,经驯化后鱼苗摄食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取得成功,鱼种培育成活率达84.5%,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3.8%;密度为1000尾/m2。放养规格为180尾/k的养殖模式效果最显著。试验面积80m2,产鱼80.2kg/m2,产值2025.6元/m2,创利422.2元/m2。  相似文献   

7.
中华鲟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0月在长江葛洲坝下捕获野生中华鲟亲本,人工催产孵化获得55700尾仔鱼。采用集约化培育方式,至2005年6月,苗种成活率达85%。分阶段培育、养殖密度适当、合理转食驯化是获得高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驯化是人类开发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养殖对象的众寡与品质,应予充分重视。一、驯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驯化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驯化是很不容易的,除了人的意志和活动要合乎自然规律外,受驯生物也有一个适应新环境并获得可遗传变异的复杂过程,因此,往往要经历许多世代的驯化过程才能成功。据统计,有史以来,全世界已驯化的动物有60种左右,仅占可驯化动物的0.033%。驯化不同于驯养。驯养是指人类在家养条件下驯伏野生生物的工作,局限于被驯个体本身,不遗传给后代。因此,它们的后代没有从亲本中获得驯伏了的习性或性状,必须重新驯养才能驯伏。驯化  相似文献   

9.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Ⅲ.仔鱼的开口摄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平  张涛  章龙珍  张征 《淡水渔业》1999,29(4):8-11
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哈氏仿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2010年在吕四近海捕捞性腺发育至Ⅲ~V期的哈氏仿对虾,经驯化和强化培育后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3个批次共计获得受精卵1 100×104粒,孵化出无节幼体830×104尾,平均孵化率75.5%,共培育出5.0~7.5 mm的哈氏仿对虾虾苗303.9×104尾,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8.4 ×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长江大鳍鳠亲鱼的池塘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1992年~1994年期间,采用池塘混养技术,将长江野生大鳍鳠引入池塘进行驯化和培育,连续2年获得成熟亲鱼并进行人工繁殖。在池塘环境中,大鳍鳠雌亲鱼成熟率分别为81.8%和70.6%,雄亲鱼分别为100%和93.5%。采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丁(鱼岁)(Tinca tinca L.)繁殖季节滞后,苗种培育期短,驯化困难,越冬前苗种规格过小,常常造成越冬大量死亡,无法提供大规格苗种和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苗种需求.为解决北方地区丁(鱼岁)苗种的提早驯化问题,设计了苗种放养密度相同、驯化规格不同,驯化规格相同、放养密度不同,驯化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不同3种驯化方法,进行了丁(鱼岁)苗种的驯食试验,比较不同驯化规格、不同放养密度对驯化时间的影响,以及提早驯化摄食对鱼种出池规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丁(鱼岁)食性转化期(5~8cm)及时驯化更容易驯化成功;增加放养密度是缩短驯化时间的有效措施;提早驯化成功是培育大规格鱼种及增加产量的重要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30.2万尾,孵化率为73.9 %;经过25 d的培育,获得体长1.5 cm的虾苗20.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56 %。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海水鱼类新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日鱼类(鲆鲽类)方面,我们于2003年引进大西洋牙鲆鱼苗5000尾并进行工厂化驯化养殖生产试验研究,在2006年初经过精心培育达到性成熟,并成功获得优质受精卵。现将亲鱼培育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捕山东威海外海黄海海域的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亲鱼进行驯化和培育,在人工条件下成功驯化存活野生亲鱼49尾,经短期促熟培育后,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获得了多批次受精卵.对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早期仔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太平洋鳕成熟卵子为沉性卵,圆球形,卵径为0.9-1.1 mm,无油球.胚胎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为9-10℃、盐度为27-29的海水中孵化,受精卵历时312 h 30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3.85±0.12) mm,6日龄仔鱼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进入混合营养期.8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Rotifer),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Artemia saline)无节幼体.6日龄仔鱼鳔原基形成,16日龄鳔充气成为亮泡状.12日龄仔鱼形成肠道第1个生理弯曲,22日龄仔鱼第2个肠道生理弯曲形成.研究结果可为太平洋鳕亲鱼驯化培育和苗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采捕山东威海外海黄海海域的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亲鱼进行驯化和培育,在人工条件下成功驯化存活野生亲鱼49尾,经短期促熟培育后,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获得了多批次受精卵。对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早期仔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太平洋鳕成熟卵子为沉性卵,圆球形,卵径为0.9–1.1 mm,无油球。胚胎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为9–10℃、盐度为27–29的海水中孵化,受精卵历时312 h 30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3.85?0.12)mm,6日龄仔鱼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进入混合营养期。8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Rotifer),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Artemia saline)无节幼体。6日龄仔鱼鳔原基形成,16日龄鳔充气成为亮泡状。12日龄仔鱼形成肠道第1个生理弯曲,22日龄仔鱼第2个肠道生理弯曲形成。研究结果可为太平洋鳕亲鱼驯化培育和苗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翘嘴红鲌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翘嘴红的人工养殖,从199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将翘嘴红鱼种培育成亲鱼的试验;2000年起进行该鱼的人工繁殖、夏花鱼种培育及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驯化培育等试验,均取得成功。并积累了一些数据和资料,现就有关该鱼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鱼苗来源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鱼苗,系将翘嘴红的野生鱼种在池塘培育3年,成为可催产的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而获得的鱼苗。2.培育池塘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池塘有两种:一是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为3~3.7亩,水深1.2~1.5米;另一…  相似文献   

18.
<正>E.南美白对虾SPF品种来源: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审定情况:2001年,海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南美白对虾SPF原种亲本,经驯化、培育,成功繁育F2代虾苗,2002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6  相似文献   

19.
正加州鲈规格鱼种培育指从水花开始培育至体长3厘米以上的过程。传统加州鲈苗种培育方法是指通过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花长至3厘米时进行冰鲜或饲料驯化的过程。因为传统加州鲈育苗方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培育成活率不稳定,在气候环境不适宜时发塘成活率低,因此开展加州鲈苗种室内驯化技术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野生牙鲆亲鱼摄食驯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悦  木云雷 《水产科学》1999,18(3):30-32
以活鱼为诱饵对捕获的3批野生牙鲆亲鱼进行摄食驯化培育,解决了野生牙鲆捕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拒食的难题,并利用牙鲆摄食的诱导性、使后期捕获的野生鱼在已驯化了的亲鱼带动下主动摄食人工投喂的鲜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