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洁纤维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澳大利亚和中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自洁纤维,用它制造的衣料具有见光自洁特性。自洁面料就是在普通的面料纤维中加入一层薄薄的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人员介绍,沾有红酒的自洁毛料经过几分钟光照,红酒污渍开始褪色,晾晒一天之后,酒渍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技术与市场》2005,(1):8-9
高强度纳米纤维美国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迄今为止最为坚韧牢固的人造纤维,同时,这种纤维还具有导电的特性。这种由碳纳米管制成的纤维可应用于具有防弹功能的衣料,以及能够向传感器、电子器件和和通讯装置传输电力的电子织物上。美国一化学家将两根捻合的纤维与一节电池连接后,他们在两股纤维之间发现了电压的存在,这就好比将这一回路变成了一个超级电容器—一种能够储存电荷装置。Baughman 研究小组于是将他们的超级电容器纤维与更多的传统纤维编织在一起,织成了一小块电子织物的样品—如果与一个电源相连,将能够为织物上的电子设备传输电力。  相似文献   

3.
紫外线照射对毛竹茎秆细胞壁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学智  齐清琳 《林业科学》2003,39(2):137-139,T001,T00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度计,研究了毛竹竹材表面经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壁的破损程度,具木质素组织分解深度以及颜色变化等规律。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照射后,在竹材横切面上,纤维细胞壁的分解始于次生壁各层连接处,接着是细胞角隅处和复合中层,最后纤维细胞壁全部被分解消失,薄壁组织细胞壁的复合层先被分解,随后细胞壁分解变薄,坍塌和消失。竹秆壁表面的分解,最初从表皮细胞的短细胞开始,然后扩展到其它表皮细胞。根据木质素的显色反应显示,紫外线照射竹材样品40d时,薄壁组织比纤维组织分解得更深,其中前者为590μm,而后者只有146μm。另外,经紫外线照射后的竹材样品,其横切面上的颜色和亮度变化最大,径向切面次之,竹秆壁表面变化最小。本文还讨论了经紫外线照射后,竹材中具薄壁组织比纤维组织分解更深的原因,以及样品3个面上颜色和亮度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开眼界     
现代生活用品牛奶真丝衣料 真丝一般只知道是用蚕丝来制取的,而美国蒙奥纺织品研究所现在已经用牛奶制作出了真丝衣料。从纺织品的角度看,牛奶丝比蚕丝更具优点,它集华丽、舒适、方便、功能为一体,使每一个穿着者都体验到了牛奶真丝的全新感觉。牛奶真丝可以说是纺织品中的超现代新纤维,它比第一代的蚕丝和第二代的合成丝更具魅力。牛奶丝的生产方法是将液状牛奶去水,脱脂,加入揉合剂成牛奶浆,经过湿纺工艺及科技处理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照射对毛竹茎秆细胞壁超微结构及色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度计 ,研究了毛竹竹材表面经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壁的破损程度 ,具木质素组织分解深度以及颜色变化等规律。结果表明 :经紫外线照射后 ,在竹材横切面上 ,纤维细胞壁的分解始于次生壁各层连接处 ,接着是细胞角隅处和复合中层 ,最后纤维细胞壁全部被分解消失。薄壁组织细胞壁的复合中层先被分解 ,随后细胞壁分解变薄、坍塌和消失。竹秆壁表面的分解 ,最初从表皮细胞的短细胞开始 ,然后扩展到其它表皮细胞。根据木质素的显色反应显示 ,紫外线照射竹材样品 4 0d时 ,薄壁组织比纤维组织分解得更深 ,其中前者为 5 90 μm ,而后者只有 1 4 6μm。另外 ,经紫外线照射后的竹材样品 ,其横切面上的颜色和亮度变化最大 ,径向切面次之 ,竹秆壁表面变化最小。本文还讨论了经紫外线照射后 ,竹材中具薄壁组织比纤维组织分解更深的原因 ,以及样品 3个面上颜色和亮度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纤维的加入会影响沥青的路用性能,同时又对混合料有着加筋与阻裂的作用。研究表明,纤维在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以及纤维的分散特性均对纤维沥青混合料有着明显影响。苯文通过对加入不同纤维用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实验,研究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指标的变化,特别是最佳沥青用量和密度,同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为指导纤维混合料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法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洗衣球,只要把脏衣服浸入温水中,然后放入这种网球大小的洗衣球,5分钟内就能把衣服洗干净。这种洗衣球是工作时放出电流,低于20000赫兹(次声),140毫安,5.4伏,这种电流使每个分子每秒振动2万次,从而把污垢从纤维上摇落,这种洗衣球不受任何衣料织物及地  相似文献   

8.
以重组竹用竹篾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试其炭化前后微观构造和理化性能,并通过纤维离析测量炭化前后竹篾纤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竹篾炭化后颜色加深,维管束之间的基本组织排列更疏松,厚壁细胞的形状和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炭化后竹篾含水率和密度有所降低,吸水性能改善;竹篾炭化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略有增大,竹篾的弹塑性降低,刚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硅铝无机防腐处理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以毛竹为材料,采用不同热处理溶液浓度(0、25%、50%、100%)、处理温度(140、160、180℃)和处理时间(1、2h)分别对其进行处理。依照标准色度系统指定表征防腐处理前后竹材表面颜色,通过颜色总色差、明度、红绿色指数、蓝黄色指数的变化,探讨防腐处理工艺参数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衍射光谱分析防腐液与竹材结合方式,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处理前后防腐液在竹细胞腔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防腐液浓度对竹材色差变化影响较大,随着浓度的增大,竹材色差也随之增大。热处理工艺的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也符合传统木材热处理色差变化规律。微观检测发现,防腐剂不仅与纤维有化学键结合,也通过物理吸附以分子团聚形式附着填充在细胞腔内部。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纤维对木/塑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木/塑纤维复合材料组分中添加聚丙烯纤维和对聚丙烯纤维进行预处理引起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模压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纤维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模压性能,但导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下降。对聚丙烯纤维进行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温热处理对木材颜色变化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总结热处理对木材颜色变化的研究结果,分析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和时间、树种与化学成分对热处理材颜色变化的影响,颜色变化与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力学性能的相互关系,以及热处理材颜色光稳定性能。对今后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具漆膜检验是家具质量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漆膜的分类决定着重金属项目的检验与否。家具漆膜分为清漆和色漆,国家标准规定重金属限量项目仅限于色漆,清漆与色漆的分类方法主要依靠漆膜的外观颜色。色差计是在颜色测量方面比较成熟的仪器,其是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推荐的颜色标准色度系统为测量原理,用数字坐标代表相应的颜色,测量数字坐标在标准色空间的距离,以具体的数值表示颜色的差别,数值越大表示颜色变化越大。这种量化的测量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方便、快速、准确,避免了由人为视觉产生的误差,并且易于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对检验家具漆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其体内正常的新阵代谢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叶和茎发生外形的变化。如叶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甚至植株出现死亡组织等。  相似文献   

14.
扁担木生物量及纤维形态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担木生物量、木纤维含率及其长度、宽度的测定结果表明:(1)单株生物量、木纤维含率与株龄呈正相关;(2)株龄对木纤维含率、纤维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土地条件对纤维形态影响比较显著,而产地没有影响;(3)扁担水木纤维与韧皮纤维含率及形态有显著变化,韧皮纤维含率45.18%,纤维均长891、6um,长宽比56.81;木纤维含率58.11%,纤维均长748.9um,长宽比50.70。扁担木是优质纤维经济灌木树种,应深入进行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圆盘豆热处理材光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处理和氙灯照射对圆盘豆木材颜色的变化进行研究,以CIE(1976)L*a*b*表色系统表色,分析木材热处理前后、氙灯照射前后颜色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加深。随着氙灯照射时间延长,未处理材表面颜色逐渐加深,色差△E*逐渐增大。热处理材表面颜色变化不大,色差△E*值变化较小,这表明与未处理材相比,热处理材光稳定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木屑、竹屑及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料,采用棒状成型机将原料压缩为棒状成型燃料。试验测定了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抗跌碎性、抗渗水性和吸湿性等物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纤维排列形态对成型燃料的密度有影响,原料纤维形态结构排列整齐与零散结构相比,成型后成型燃料的密实度更好。生物质原料固定碳含量影响成型后成型燃料的表面颜色,固定碳含量低的生物质原料,成型后成型燃料的表面颜色较深。试验结果也表明了原料纤维形态和原料特性对成型燃料的抗跌碎性、抗渗水性及吸湿性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木材细胞纤维分布与定量数学描述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观力学和细胞数学理论,提出木材细胞纤维素内部的分布和尺寸的具体参数计算方法,证明在木纤维加工的过程中,刨片加工的尺寸最小,体现出纳微米技术在木材工业上的应用前景。应用本文的理论可以通过木材细胞纤维素和胞管组成结构变化,解释木材材性优劣的原因,确定纳微米木纤维和木粉的最佳加工工艺方法。从定量的观点解释木材细胞组成后物理和力学参数变化的本质原因,根据纤维、木质素、细胞直径和排列的程度,提出了一种木材细胞主方向截面纤维形状分布和定量描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征明  杜华  王伟宏  王清文 《林业研究》2010,21(1):59-62,I0002,I0003
探讨了氧化铁颜料对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耐老化性能的改善作用。采用四种常用的氧化铁颜料与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和其他加工助剂干混,并用自行设计的双螺杆/单螺杆双阶挤出机组制造木塑复合材料。对该木塑复合材料进行人工加速紫外循环老化处理,用CIE1976L^*a^*b^*表色体系和ASTMD790标准分别对老化前后的材料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加入颜料以后木塑复合材料的抗弯弹性模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弯曲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经过2000h人工加速紫外老化以后,不论是颜色要是力学性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铁红和铁黑着色的试样在整个老化过程中表现较好,颜料添加量约2.28%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对12个月的茶秆竹进行细胞壁解剖特性和木质素微区分布的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以及颜色反应鉴定木质素的存在,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其可见光显微分光光度计半定量测定竹材纤维、薄壁组织和导管细胞壁各微区的木质素含量。12个月时细胞壁全部木质化,木质素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其含量因组织类型及其细胞壁微区不同而有差异。从组织化学染色及可见光吸收光谱图的吸收峰值,说明细胞壁各微区中存在愈创木基(G)和紫丁香基(S)2种木质素组成单元。竹壁径向和纤维帽不同位置的木质素含量未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纤维次生壁具有薄厚层交替的多层结构,薄层木质素含量大于厚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在高速公路上移栽效果,对油松大树移栽与不同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松移栽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能达到90%以上;油松针叶的颜色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移栽越早,颜色改变越快;油松形体的变化与选树、栽植效果有关,选树严格,栽植精细,树木形体的发育加快,形体优异、优良形占94%,达到了景观效果;公路两侧油松针叶枯黄因风力所致,今后移栽时就远离公路15~20 m ,并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