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柞蚕业产权制度不合理,林蚕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柞蚕场资源的利用水平。通过延长蚕场承包期限,适当控制春蚕放养规模,合理配置放养品种,推广放养新技术,做好病虫害防除工作,能够提高柞叶饲料收获系数。  相似文献   

2.
<正>五龄柞蚕绢丝腺增长规律,苏联学者T.C.已有研究.而壮蚕期饲料对五龄柞蚕绢丝腺的增长也有一定关系.摸清柞树叶质对柞蚕绢丝腺增长的影响,以便改善饲养管理方法,这对一化性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部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柞蚕品种地方品种“方12号”.二、材料蚕放养方法(一)大眠场二年生老柞育:一至三龄蚕按河南普通方法放养,饲料为二年生老柞(河南俗称老梢),四龄蚕继续使用二年生老柞饲料喂养.当大眠蚕(四龄眠蚕)起身时,挑选同时期眠起的五龄蚕为材料.于五龄第2天8时.再将柞蚕移人当年生芽柞(河南俗称火芽)上放养.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柞蚕业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饲养二化性柞蚕,产茧量占全国产量的75%,是我国主要柞蚕茧产区。 通过1979—1983年的资源调查和区划,基本查清了柞蚕场资源1,117万亩其中一、二、三、四类柞蚕场分别是314、469、310和24万亩,并了解到地区分异规律;将辽宁省划分为四个柞蚕区,为分区指导柞分生产,利用、保护和建设柞蚕场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春季,巴州区梓橦庙镇谢家湾村梓睿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喻志国,在谢家湾村通过租赁流转了100hm~2(1500亩)柞林,建成生态柞园53hm~2(800亩),并专程从辽宁省西丰县聘请2名具有近20年柞蚕养殖经验、技术娴熟的养蚕能手,放养柞蚕种3斤,收获柞蚕茧650kg,蚕茧销售产值达4万元。摸清实情,是放养柞蚕权宜之计。"首先是不清楚这边的柞树与辽宁那边柞树品种的差异,也  相似文献   

5.
柞蚕多批次放养技术是乳山市率先提出的柞蚕放养模式,主要采取了种茧冷藏、分批出库、分批制种、种卵冷藏、分批放养技术并配套柞园修剪管理技术,使山东省柞蚕放养批次数由每年的2批次增加到6批次,放养卵量和产茧量均大幅增加,户均收入增加89.00%以上。实践表明,柞蚕多批次放养还具有可提高保苗率促进壮蚕生长发育、减少养蚕用工增加蚕农收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柞园资源、有利于开展专业规模经营等优势,适宜在山东省柞蚕重点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最北部放养柞蚕的地区,有可利用放养柞蚕的柞林13.3万hm2,若全部开发利用,可养蚕2万把,现仅放养4000把,存在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依法管理,产、学、研相结合,农工商合作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7.
柞蚕母种放养应加强几点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闰克忠 《蚕学通讯》2001,21(4):45-45
我场承担着柞蚕母种 ,原原种 ,原种的繁育任务 ,在繁育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纯”为基础 ,以“壮”为核心 ,保证各级蚕种质量。母种是繁育其它各级柞蚕种的根与脉 ,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各级柞蚕种的质量。因而母种放养更应“严”字当头 ,加强以下措施。第一 ,对每个品系建立自己的放养档案。适时 ,准确地记载每个单蛾蚕的各种情况。第二 ,收蚁前 ,对蚁场进行有效整理 :除草、清除垃圾、灭虫、捆柞或拐柞。杜绝柞墩之间有枝条和枝叶相连。第三 ,母种是单蛾 (单区 )对应牌号收蚁 ,放养。在收蚁、移蚕、采茧过程中 ,要及时、迅速、准确、有序 ,…  相似文献   

8.
放养柞蚕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事业,因此,对薪炭林改为放养林以及蚕场整理工作上,尚没有完全达到养蚕利用上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柞林、逐年提高单位产量,做好冬季蚕场规划和更新整理工作,对促进实现柞蚕远景规划的生产任务和改善社员生活,有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我们的蚕场整理工作,有以下初步体会: 薪炭林改为放养林现有的薪炭林;因树势较高,对放养柞蚕极不方  相似文献   

9.
<正> 柞蚕生产多利用野生柞林资源,具有投资少、受益快、成本低、单人产值高等长处。但其产量不稳,亩产茧少,劳动强度大。 我场在学习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试行了柞蚕“简易省力放养法”,从三年的生产实践看,比老放养法可节约用工26~33%,节约用柞21~25%,单蛾增产21.5~30.43%(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重要饲料,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柞树林型,提高柞蚕茧产量,笔者对柞林资源的林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放养柞蚕主要树种是蒙古柞,而蒙古柞林所处的立地条件及生长特点可分为3种林型,其中胡枝子-蒙古柞林、榛子-蒙古柞林是最佳的放养柞蚕林型地。1蒙古柞1.1形态特征蒙古柞幼树树皮呈暗灰褐色,成熟树树皮呈暗灰色。幼期枝条呈紫褐色,小枝呈栗褐色,枝有棱,枝表面无毛。叶子常集生于枝条顶端,叶柄略短;叶呈倒卵形和倒卵长形,叶尖呈钝形,叶幅前端较为宽大(4 ̄9cm),叶长度为5 ̄20cm;叶子侧脉7 ̄12对;叶表面呈绿色,叶背颜色…  相似文献   

11.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1场地与树种选择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1亩=667m2)左右。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  相似文献   

13.
孙越赟  李五建 《中国蚕业》2007,28(3):64-65,67
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柞林资源丰富,柞蚕放养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秦巴山区就开始提倡经营柞蚕生产,指导农民放养柞蚕,乾隆九年(1744年)后,大部分宜蚕柞林山坡始得开发利用,全省产柞蚕茧1500t左右。以后数百年时盛时衰。建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宁部分柞蚕场退化、沙化以及缺株少墩等现状,基于建设生态型柞蚕场的需要,我们自2002年起在辽宁省凤城市、东港市、庄河市、宽甸县和岫岩县生态型柞蚕场示范建设过程中推广使用菌根化柞苗补植蚕场。通过连续11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菌根化柞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苗高、地径、茎叶重等指标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鲁山县柞坡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蚕农养蚕收入,对制约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从事柞蚕养殖的蚕农变动频繁、柞坡流转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蚕场(柞坡)缺乏规划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对此,鲁山县通过建设柞蚕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蚕场、培育高效柞坡,加大技术培训、培育养蚕专业户,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农的养蚕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柞蚕产业链条,落实双保险政策、切实保障蚕农的利益等措施,取得了公斤卵结茧保苗率、公斤卵产茧量、小蚕期成活保苗率提高和公斤卵放养面积、蚕病发病率降低的良好成效,实现了柞蚕生产的高产稳产和鲁山县柞蚕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鲁山县柞蚕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15年以上树龄自然柞林的大树上放养柞蚕 ,不同于传统的在小树上的放养技术 ,柞树不经过人工砍伐 ,整个龄期均在大树上放养 ,直至作茧.通过生产实践 ,初步解决了自然柞林养蚕中的收蚁、蚕期管理、天敌防御及摘茧等技术问题 ,有望扩大柞林放养面积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巴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规程》等3项区域性地方标准,并于2018年10月20日正式实施。本次发布实施的柞蚕生产标准分别是《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规程》(DB5119/T1-2018)、《生态柞园培植技术规程》(DB5119/T2-2018)、《柞蚕大蚕绿色省力放养技术规程》(DB5119/T3-2018)。  相似文献   

18.
韩冰 《北方蚕业》2022,43(1):45-47
放养秋柞蚕可为翌年春蚕生产提供优质种茧。辽宁省秋柞蚕放养期为7月末至9月底,影响秋柞蚕放养的因素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秋柞蚕放养方法,真正做到良叶饱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1柞蚕中毒的原因柞蚕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柞叶污染,在放养期间蚕场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等喷施农药时,农药雾点飘浮至蚕场。2柞蚕不同的中毒症状(1)卵期中毒症状。卵孵化早期中毒时胚胎发育停止,卵内容物逐渐液化而呈汁状,后期中毒时胚胎  相似文献   

20.
一、广西柞林资源丰富,据调查有1000多万亩,发展柞蚕潜力很大,建议对现有可供养柞蚕的成片柞林进行一次普查,查清各地现有柞林面积种类,绘出柞林分布及种类分布图,供制订柞蚕发展规划参考此事建议与林业部门、辽宁省丹东蚕研所同志协作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