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根系的形成特征。结果表明,直播条件下苏抗310播种后20 d主根长度比泗棉3号短2.1 cm,一级侧根数少2.1条,二级侧根数少4.2条,而且根系分布相对较浅。杂交种泗抗3号主根长度比泗棉3号长1.8 cm,一、二级侧根数分别多2.9和3.6条,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下10~45 cm的土层。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下,泗棉3号、苏抗310和泗抗3号播种20 d后,根系入土深度以抗虫棉杂交种泗抗3号最深,泗棉3号其次、苏抗310最浅。根系伤流量结果进一步表明,苏抗310在盛花期(7月20日)达到高峰期,以后明显下降。而杂交种在结铃盛期(8月15日)达到高峰。泗棉3号根系伤流量至8月5日达到高峰期,其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态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转 Bt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 Bt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 ,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对策 ,为正确评价转 Bt棉在本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 ,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美棉33B和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33B、GK-12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1%,对照TM-1、泗棉33号、苏棉12号三个常规品种(系)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9%、13.9%、9.2%。美棉33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836.68纳克、682.56纳克。饲喂美棉33B、GK-12与常规品种(系)杂种一代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4.1%、77.2%,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系)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820.58纳克、683.77纳克。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其生化基础与转Bt基因棉非常接近,杂种二代群体抗、感虫植抹的分离比例符合3:1,回交世代BC1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1,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Bt基因与NPTⅡ基因是紧密连馈或完全连锁的。段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方式在转Bt基因棉杂交后代中进行传递。不存在基因的剂量效应。三种鉴定方法都能对玫基因进行有效的追踪检测,且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对国产转Bt基因棉GK-12的抗虫性不及美棉33B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标Bt-CryIAb/Ac试纸条定性检测转Bt基因棉花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存在时空表达差异的现象,因此,采用免疫检测法中的金标Bt-CryIAb/Ac抗虫检测试纸条进行Bt毒蛋白定性检测,并对其使用方法中的样品取样部位、时期与样品稀释参数进一步调整。结果表明,检测苗期的子叶、顶部第二叶及蕾期的顶部第二叶等组织器官时,样品稀释倍数应控制在10~15;检测花蕾时,应控制在15~20倍;检测开花期的顶部第二叶时,应控制在5~10倍;检测铃期的顶部第二叶及苞叶时,应控制在5~10倍;检测成熟的种子应为15~20倍。金标Bt-CryIAb/Ac试纸条定性检测转Bt基因棉花时,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应采用相应适宜的浓度才能获得可靠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及其相应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Bt基因抗虫棉具有高效抗虫、省工节资等突出优势.与非抗虫棉相比,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可以减少治虫70%~80%,节约用药60%~80%,每公顷减少用工150个左右.  相似文献   

7.
创杂棉20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与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陆地棉品种间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组品种区试,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棉2007003).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病虫害的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出发.提出在认真做好棉田病虫害监测的前提下,优先实施农业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选用物理机械防治措施,适时用药开展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丰市是江苏沿海主要产棉区,棉花种植历史长,植棉水平高,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hm2左右.为了扼制棉铃虫的肆虐,20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引进试种转Bt基因抗虫棉.由于其良好的抗虫性,以及简便的栽培手段和较好的丰产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0.
刘文科 《中国棉花》2010,37(7):13-14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镉铜污染对转Bt基因棉及其亲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镉铜污染均显著抑制了两种棉花的生长,与非污染土壤相比,棉花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都显著降低。两种棉花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随着土壤镉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在同一镉污染水平的土壤上,两种棉花的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在无污染土壤上的两种棉花地上部干重无差异。而且,两种铜污染土壤上,无论是转基因棉花还是亲本,同种棉花之间地上部干重无差异。在两种镉污染土壤上,两个棉花品种之间地上部干重差异显著。亲本在铜污染100mg.kg-1和150mg.kg-1土壤上的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转Bt基因棉。同样,在根系干重上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表明,外来Bt基因降低了棉花对铜污染土壤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常规Bt棉与杂交Bt棉主要性状及种植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在豫东地区表现突出的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对主要性状及种植效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Bt棉在生产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铃性强,单株成铃多,铃大,抗逆性强,产量相对较高,但每公顷种植效益低于常规Bt棉116.25元。  相似文献   

12.
 为剔除转基因抗虫抗草甘膦棉中的杂株,试验采用硫酸卡那霉素4000 mg·L-1复配41%草甘膦异丙胺盐3.3~13 mL·L-1 4个梯度处理,以硫酸卡那霉素4000 mg·L-1和草甘膦异丙胺盐13 mL·L-1为2个对照,结果硫酸卡那霉素4000 mg·L-1+草甘膦异丙胺盐3.3 mL·L-1复配处理剔除杂株最为经济有效。同时显示该剔除液亦可用于转基因抗虫抗草甘膦棉的抗草甘膦性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从农大108和郑单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种启示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段民孝 《玉米科学》2005,13(4):049-052
通过分析玉米优良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的特征特性,提出育种中可以借鉴的策略,从而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拓宽种质基础,注重对抗倒性选择,培育耐密性好和生育特性适应广的品种,兼顾对穗部性状选择,制种技术简单并且高产,从而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和施用时期对水稻富硒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华安501、Y两优7号、新两优6号为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喷施100 mg/kg亚硒酸钠,研究不同品种和施用时期对水稻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系杂交水稻对外源硒的吸收存在品种间差异;齐穗期喷施外源硒增产显著,一般增产0.5%~12.0%;抽穗期喷施外源硒结实率降低0.1%~2.9%,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外源硒较孕穗期喷施千粒重增加0.2~0.8 g;水稻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外源硒稻米硒含量最高。[结论]水稻抽穗期叶面喷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鄂杂棉10号为对照,在三个密度水平下观察棉花两系组合SH31的生长及发育规律,结果表明:SH31在株高、出叶速度、现蕾速度和果枝数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在每公顷2.25万株的密度下结铃性最强。试验证实SH31比较适合稀植,以每公顷2.25万株的密度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高光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高产稳产且早熟不早衰的棉花品种是黄河流域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研究了黄河流域推广的几种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百棉1号具有优越的株型特征,虽然群体光截获率并非最高,但叶片光合速率(Pn)、基于吸收光能的性能指数(PIABS)在生育后期明显优于其他品种,产量较高。本研究阐释了百棉1号高产稳定的生理基础,可为黄河流域棉花生产选用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回顾、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了1996年以来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和种植发展历程;简述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种植、研究进展和种植效果;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干旱胁迫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对品种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研究分析,对以新陆早系列品种为主的15个北疆棉花品种的抗旱性作了初步评价和研究。不同棉花品种间的抗旱性差异较大,其抗旱性依次为:新陆早33号>新陆早12号>新陆早48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1号>塔什干7号>新陆早31号>新陆早6号>新陆早9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36号>塔什干1号>KK1543>新陆早26号>18-3。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棉花不同种质材料的棉铃在不同发育时期重量和长宽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在重量和长宽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棉铃重量第5天和第10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长宽比存在差异;两者的关系是长宽比越大,其铃重越轻;不同类型品种棉铃的长宽比是海岛棉〉圆锥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形铃陆地棉,而重量恰好相反,为圆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锥形铃陆地棉〉海岛棉;杂交棉相对于其亲本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棉花品种类型不同,棉铃形状的差异都是影响棉铃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