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我国首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以来,越来越多的农作物种子或植物材料接受卫星搭载,获得了一大批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种质.卫星搭载被认为是创造新种质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随着棉种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脱绒、包衣等精加工棉种在生产上普遍应用, 使棉种质量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棉种发芽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彭可嘉  田华  赵静  赵木英 《中国棉花》2012,39(11):36-36
种子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种子质量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湖南兆丰种业有限公司摸索出了一整套棉花新种子快速而有效的检验流程. 1扦样 扦样,就是取得一个重量适当、有代表性的供检样品,它是搞好全部检验工作的基础.快速检验方法相对传统方法加大了检测频率和取样密度,其中毛棉子检测以2500 kg一检测单位,包衣子检测以1500 kg为一个检测单位.检验标样每包分不同部位随机扦取,然后把这个样品经过对分递减,毛子获得约1000 g的试样,包衣子获得约500 g的试样.  相似文献   

4.
真菌激活蛋白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蛋白农药,它是从交链孢菌、纹枯病菌、黄曲霉菌、葡萄孢菌、稻瘟菌、青霉菌、木霉菌、镰刀菌等多种真菌中筛选、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新型蛋白.本研究以该类蛋白和湘杂棉3号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激活蛋白浸种,并于不同生长时期大田喷施,测定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为深入研究新型激活蛋白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花种子的发芽率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3543.4-1995一般需要12 d左右,耗时较长,而在种子经营或进行脱绒包衣加工前,常因时间紧迫需要快速了解种子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志森 《中国棉花》2008,35(5):11-12
影响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研究已有很多,对发芽率和出苗率之间显著正相关的结论业已被广泛认可.但对发芽率达到国家种子标准且正常播种,田问成苗率却奇低的现象报道甚少.本研究对2007年多数品种一播全苗的条件下,宛棉0709室内发芽试验,发芽率达82%,田间出苗率只有43%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初步探讨了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毛亮  王婷  董胜利 《中国棉花》2011,38(9):39-41
棉花是吐鲁番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近两年棉花市场的持续景气,当地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棉花种子高产、优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本地区棉花新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本地老品种无法满足农民对高产、优质、抗旱、抗虫、耐高温等特性的需求;伴随种子经营的放开,新疆自治区内外大量品种进入本地区,种子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棉花种子市场呈现出“多、乱、杂”的局面;本地棉花种子企业过于追求当前的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航天诱变对棉花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遗传性状发生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有两种方式,即利用不育系(两系法、三系法)人工授粉杂交制种和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在当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中,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面积占制种总面积的85%以上。在整个棉花杂交制种期间,普遍存在早晨去雄和低温天气去雄现象,给种子纯度带来一定的隐患。各制种单位对控制早晨和低温天气人工去雄截止时间颇有争议。为增加制种产量,确保棉花杂交制种纯度,2008年在豫东南太康制种基地做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0.
赵风娟 《中国棉花》2008,35(6):41-42
棉花良种补贴是国家支持农业和保障棉农生产的惠农政策,2007年是实施棉花良种补贴的第一年.在吴桥县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良种补贴供种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棉花良种补贴项目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用艾氟迪(AFD)600ml/hm2在棉花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棉株中部的主茎、分枝和叶背,分析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研究鄱阳湖棉区中等肥力条件下AFD的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艾氟迪(AFD)600ml/hm2均能有效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能够促进花芽分化、减少赘芽,增加单株果节数、促使棉花成铃集中并能改善棉花纤维品质,但略使衣分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哈密垦区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病田与不发病田不同时期土壤养分及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壤土棉田的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病率高于黏土棉田;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棉田,棉花花期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铃期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降低,对照棉田从棉花苗期到铃期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持续增加;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棉田,棉花根、茎、叶、铃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全钾的含量在铃期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金路路 《中国棉花》2014,(1):12-13,16
采用两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棉花种子,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成熟度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得出:两品种随着铃期延长、成熟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先逐渐升高,92d处理略有下降,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实验室测量已发芽7d的种子的胚根+胚轴长和贮藏物质运转速率,2个品种各处理无明显规律。田间试验得出,出苗后5d胚芽长、幼苗总干物质质量无明显规律,出苗后10d、15d胚根+胚轴长、胚芽长、真叶数和幼苗总干物质质量随着铃期延长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棉太金的处理棉花产量性状好,成铃率较高;缩节胺处理的衣分、霜前花率及5~8果枝成铃率最高;喷施缩节胺、矮壮素能明显降低株高,但产量及成铃率较喷施棉太金的处理低.  相似文献   

15.
棉花种子成熟度对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棉花种子,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成熟度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得出:两品种随着铃期延长、成熟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先逐渐升高,92 d处理略有下降,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实验室测量已发芽7 d的种子的胚根+胚轴长和贮藏物质运转速率,2个品种各处理无明显规律。田间试验得出,出苗后5 d胚芽长、幼苗总干物质质量无明显规律,出苗后10 d、15 d胚根+胚轴长、胚芽长、真叶数和幼苗总干物质质量随着铃期延长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带马铃薯病毒的N88为材料,分别在40℃/25℃(4 h/20 h)的变温环境中,培养2、3、4周处理后茎尖剥离;以N88和D575试管苗为材料,在加入0,20,30 mg·L-1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处理40 d后茎尖剥离。茎尖培养基为MS+0.05 mg·L-1 NAA+0.1 mg·L-1 6-BA+0.1 mg·L-1 GA3+4 g·L-1琼脂粉+30 g·L-1白砂糖的改良固体培养基,30 d后开始调查成苗率,每隔10 d调查1次,直到60 d,统计茎尖成苗率。结果表明:2周变温处理的茎尖成苗率和对照接近,但脱毒率有所提高;4周变温处理剥离茎尖成苗率最低,60 d成苗率仅为15%,脱毒率为100%;病毒唑浓度对不同材料的茎尖成苗率影响不同,其中D575经过20 mg·L-1病毒唑处理,茎尖培养60 d后成苗率最高达到83.3%,PVS脱除率为40%;材料N88在加入20 mg·L-1和30 mg·L-1浓度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培养40 d后茎尖剥离,60 d成苗率分别为40.0%和41.7%,PVY、PLRV的脱毒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贮藏期对花生种质籽粒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温干燥贮藏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表明,在常温干燥条件下,经过11年的保存,花生不同类型籽粒成分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其中总糖含量随贮藏时间而增加,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脂肪酸中除油酸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升高外,棕榈酸与亚油酸含量均降低。VE除多粒型与中间型外,其余类型花生种质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同时,花生种质的外观品质性状不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小麦储藏过程中品质性状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麦的后熟过程,确定最佳检测时间,使品质检测数据相对稳定,科学、准确地评价小麦品种的品质类型,对小麦和面粉不同的储藏时间及品质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面粉和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蛋白质和湿面筋的数量变化不大,沉淀值和延伸性的变化相对较大。小麦制粉后放置2d与15d的品质指标变化不显著。籽粒储藏2个月和5个月时,三种面筋强度类型品种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变异幅度较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面团流变学特性发生改变,强筋类品种面团的拉伸阻力增大,延伸性缩短。中筋和弱筋类品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沉淀值下降,面团的拉伸阻力减小,延伸性增加,面筋强度减弱。中筋类品种的不同储藏时间品质变化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赣早5号在长江流域棉区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赣早5号空间成铃分布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15000株/hm2、37500株/hm2、60000株/hm2、82500株/hm2、105000株/hm2、127500株/hm2),定期测定棉花各器官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的株型结构由松散型逐渐变为紧凑型;单株干物质质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籽棉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种植密度在82500株/hm2产量最高,达到3707.01 kg/hm2,且其株型具有较大的成铃空间,单株成铃数也较高。综上所述,赣早5号的种植密度在82500株/hm2时拥有更好的株型结构,单株成铃率高,产量亦高。  相似文献   

20.
棉花不同密度对铃重和衣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湘杂棉8号为品种,通过6种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研究棉花不同时期不同密度对铃重、铃壳重和衣分的影响。试验表明:棉花单铃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21000株,hm^2单铃重最高,在同一密度处理中。棉花单铃重:中期〉前期〉后期;棉花的铃壳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同一密度下,铃壳重都有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处理,各表分差异不显著,在各个处理的不同生长时期。表分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