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以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为病理学基础的酮病和脂肪肝(妊娠毒血症、肥胖综合征)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且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等众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美国为5.0%,印度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是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高发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营养需要,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危害、特点、发病机制,能量代谢障碍的调节机制,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处于从产犊前2~3周开始至产后4~5周为止的分娩期的高产奶牛,发病率高,且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等众多因素,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脂肪肝的发病率超过30%,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危害极大。营养学家对其病因和防制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中一个关键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能量负平衡,这也是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高发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的产生机制,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在生产中缓解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并预防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危害极大[1].营养学家对其病因和防制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防制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制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为预防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做参考.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由于奶牛经历剧烈的生理变化,代谢增强、氧化应激产生、免疫功能改变,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多发能量代谢紊乱性疾病。烟酸在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近些年烟酸对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相关的深入研究以及烟酸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是奶牛的重要生理阶段,也是奶牛疾病的高发时期。一直以来,奶牛围产期疾病都被各国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围产期奶牛疾病,特别是泌乳初期奶牛疾病的病因学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奶牛围产期钙磷代谢紊乱是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研究者认为由于钙磷代谢紊乱,特别是在低钙血症时,引起奶牛瘤胃收缩无力,导致采食量下降,引起能量负平衡及瘤胃积食,皱胃变位;低血钙引  相似文献   

8.
9.
1酮病 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能量代谢的紊乱。预防酮病发生最适当的饲养原则是根据体况确定饲料能节水平,使之既不要过肥,也不要过瘦。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适中,可约占16%。舍饲奶牛按每千克产奶量给精料约3kg。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是围产期奶牛的高发疾病。患病奶牛由于肝功能障碍,常造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病症,同时还易伴发其它围产期疾病,使奶牛的产奶量、繁殖力和免疫力受到影响。防治本病应以预防为主,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供给营养,及时治疗消化系统疾痛;发病后要积极采取对症措施,调节脂肪代谢,保持能量平衡,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过瘤胃葡萄糖对围产期奶牛空肠微生物群落和黏膜代谢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0头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5岁、体重(515±42)kg]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对照组和过瘤胃葡萄糖组奶牛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同时对照组每头每日给予90 g过瘤胃脂肪,过瘤胃葡萄糖组每头每日给予200 g过瘤胃葡萄糖。预试期14 d(产前第21天到产前第8天),正试期21d(产前第7天到产后第14天)。正式期结束后,将所有奶牛(10头)屠宰并取空肠食糜样品,测定其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和微生物群落;同时取空肠黏膜样品,进行代谢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过瘤胃葡萄糖有降低空肠食糜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趋势(P=0.09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过瘤胃葡萄糖有上调空肠黏膜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量的趋势(P=0.063),有下调Toll样受体4(TLR4)(P=0.063)、白细胞介素-17A(IL 17A)(P=0.063)和白细胞介素-26(IL 26)(P=0.063)表达量的趋势,同时显著性地上调了丙酮酸羧化酶(PC)(P=0.016)、闭合蛋白(occludin)(P=0.016)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P=0.032)的表达量,显著性地下调了白细胞介素-22(IL 22)(P=0.01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P=0.01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0.032)的表达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过瘤胃葡萄糖显著性地增加了空肠食糜中梭菌属ⅪⅤ子集的数量(P=0.036)。由此可见,围产期奶牛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可以改善葡萄糖在机体的代谢以及提高免疫力,同时促进免疫相关有益菌梭菌属ⅪⅤ子集的定植,从而缓解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导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体况、胎次、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新产牛和泌乳高峰牛各6头,分别在第0 d、5 d、10 d测定(估测)各生理阶段奶牛产奶量、饲料采食量和粪尿排放量,同时,采集其饲料、牛奶、粪便和尿样进行N、P、Ca百分含量测定,通过分析饲料、牛奶、粪便和尿中N、P、Ca含量,计算出各泌乳期奶牛N、P、Ca的生物学利用率。结果表明,新产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分别为77.21%±1.91%、56.08%±8.22%和47.62%±7.47%,表观存留率分别为15.6%±9.70%、12.38%±12.07%和32.5 2%±7.93%;泌乳高峰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分别为76.37%±3.08%、60.15%±8.54%和49.58%±9.89%,表观存留率分别为18.26%±6.35%、23.65%±9.57%和36.56%±10.96%。新产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与泌乳高峰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N、P、Ca的表观存留率,泌乳高峰牛均高于新产牛。  相似文献   

13.
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奶牛胎衣在产后12h内应排出体外,未排出者称之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奶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胎盘组织结构发生异常、围产期营养代谢紊乱、生殖内分泌激素紊乱、机体免疫状态失调等关系密切。文章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不同能量平衡状况的围产期奶牛泌乳量、干物质摄入的变化及其机体代谢调节作用。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选取胎次、年龄相近的奶牛,分为高血糖组(H)和低血糖组(L),每组各15头。在产前21、14、7d和分娩当天,产后7、14、21d,分别记录奶牛围产期干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MY),并测定血浆血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n)、瘦蛋白(Lp)、皮质醇(Cor)的浓度。结果显示,试验奶牛产后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均增加,但是产后能量负平衡发生率高于产前,产后21d达最高;两组产后血浆Glu水平均降低,血浆NEFA和BHBA升高,L组血浆NEFA和BH-BA水平高于H组(P0.05);H组血浆Ins与Lp水平高于L组(P0.05),血浆Gn与Cor水平低于L组(P0.05)。围产期不同能量平衡状态的奶牛机体能量代谢发生了各自适应性的变化。血浆低水平Ins、Lp和高水平Cor在缓解能量负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是由能量负平衡引起的,是围产期常见代谢紊乱性疾病。外泌体是含有膜蛋白、封闭胞质蛋白和RNA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膜泡,可以传递信息并调节机体细胞的生理状态。本文就循环外泌体对奶牛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MPKα/SIRT1)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作为酮病奶牛肝脏脂代谢紊乱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有助于探究奶牛循环外泌体对酮病奶牛肝脏脂代谢紊乱的修复效果和作用机制,为寻找合适的酮病靶向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前运动对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年龄相似,体况评分、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TR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12头,统一饲养管理。于预产期前21 d开始,TRT组奶牛每日09:00和16:00以<3 km/h的速度运动1 h,每头奶牛每日总运动量为(4.0±0.2) km/d;CON组自由活动。分别在预产期前21、7 d、分娩当天及产后7、30 d (分别记为-21、-7、0、+7和+30 d),于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基丁酸(BHB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肌酐(CREA)及尿素(UREA)浓度。结果显示,试验期间,TRT组血浆NEFA、BHBA浓度与CON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0.05<P<0.1),-7 d时TRT组NEFA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TRT组血浆GLU浓度变化较CON组平稳,在+30 d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两组血浆TG浓度均在分娩当天急剧下降,产前血浆TG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分娩后各时间点(P<0.01),+30 d时TRT组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血浆UREA、CREA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以<3 km/h的速度进行运动(4.0 km/d±0.2 km/d),可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浆NEFA和BHBA浓度,缓解能量负平衡(NEB)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日粮添加过瘤胃维生素D对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调控机制,在某集约化奶牛场选取40头奶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于产前10d至分娩后10d在日粮中每天添加1.5、3.0、6.0g/头过瘤胃维生素D。对4组试验奶牛围产期(分别于产前10、7、3、0d和产后3、7、10d)血清维生素D3(1,25-(OH)2D3)、钙、羟脯氨酸、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血钙水平分娩时达最低,产后逐渐上升,且产前7d至产后10d对照组奶牛血钙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分娩当天试验Ⅰ组奶牛血浆中1,25-(OH)2D3、羟脯氨酸和降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日粮中每天添加1.5g/头过瘤胃维生素D能调节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等激素的分泌,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动员骨钙,从而防止奶牛产后低钙血的发生,且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与机体血钙稳态调节作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及相关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奶牛繁殖力低下是世界性难题。能量负平衡(NEB)影响脂肪动员,改变血液代谢指标,诱发能量代谢紊乱及相关疾病,影响卵泡发育及子宫胚胎内环境,影响机体多种激素的分泌,损害奶牛生殖免疫机能,提高该状态下子宫疾病的易感性并诱发炎症反应,延缓产后子宫恢复,制约奶牛的繁殖性能。本文主要阐述NEB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及相关机理,为奶牛生产和繁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