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蚕种质量监测及检验技术研究情况 1988年开始,我省暴发家蚕微粒子病,使农村蚕业生产损失严重,为了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省内蚕种生产、检验部门对检测手段和检验方法进行改进,实施了新的概率计算抽样袋蛾集团镜检,采用了科学实用的集团磨蛾镜检办法,从此结束了延用多年的百分比抽样、单蛾镜检的老办法。 家蚕微粒子病的核心检验方法是母蛾显微镜检查,母蛾显微镜检查自法国著名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在桑蚕一代杂交种中,存在着母蛾检验合格带毒的蚕种批次,其微粒子病卵率检疫却超标的正常情况;也存在母蛾检验无毒的蚕种批次,其微粒  相似文献   

3.
通过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f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不同概率计算方法,根据数理统计和检验原理分析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存在的误差。结果表明,由于检验系统误差的存在,设置原种集团母蛾全数检验的质量接收(拒收)限时应更多地考虑系统误差对蚕业生产的影响,且现行标准以批病蛾率作为检验接收(拒收)质量限有待商榷。准确原种病蛾率的计算应考虑对有毒集团中出现多个病蛾的情况进行修正,用实际检验母蛾数进行计算;在不考虑缺蛾影响时,用检验无病蛾集团出现概率作为合格标准的判断方法亦可行。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家蚕微粒子病是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的一种病害,轻则降低养蚕收入,重则全部失收。因此,对家蚕微粒子病加以严格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要求把微粒子病的病毒率控制在0.5%以内,就是说如果家蚕母蛾的病蛾率(即微粒子病病毒率)小于0.5%,则该批蚕种为合格蚕种。否则为不合格蚕种。但由于制种批很大,一般采用抽样检查方法。在抽  相似文献   

5.
<正>在柞蚕制种过程中,用显微镜检出微粒子病母蛾并淘汰其卵是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也是控制住微粒子病的根本环节。只要把住这一关,基本上可控制住微粒子病的发生。要把住镜检这一关,首先从国营蚕种场抓起。在镜检过程中除抓住正常环节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疫病,是蚕业生产上唯一的法定检疫对象.不同家蚕原种对家蚕微粒子的胚传特征分析可为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撑.为了充分了解现有主要实用家蚕原种对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感染抗性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选择产业中近30年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江苏、广西及云南常用的8个高产优质亲本品种(871、 872、芙蓉932、湘753、菁松B×A、皓月B×A、苏菊和云7),分别测定其对家蚕微粒子的抗性,并分析了不同品种对家蚕微粒子的胚传规律.经研究发现8个现有生产中常用品种对微粒子抗性明显不同,当母蛾带毒程度100时,云7的子代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分别为54.4%和82,均为最低;相对于易感原种871,其子代感染率提高了21.2%,子代感染强度数值提高了34,子代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差异均十分明显;同一原种感染程度不同的母蛾胚传存在差异,一般胚传带毒与母蛾带毒呈正相关,表明母蛾带毒程度是影响子代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掌握母蛾感染程度与胚传带毒之间的规律,可为原种间抗性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家蚕微粒子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龄期的蚕儿进行攻毒,诱使微粒子病发生,从中探讨了微粒子孢子对不同龄期蚕儿的感染性,结果表明:食下病原越早发病愈早,感染力越强,但母蛾带毒率均为100%。探明了不同龄期食下传染与蚕期发病率和母蛾带毒的关系,为生产上防微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是以病原研究为基础,结合防微药剂的组合与筛选,根据桑园昆虫微病预警监测机制,有效控制桑园虫口密度,杜绝微粒子病传染源。以小蚕用叶洗消、大蚕用叶喷洒防微灵和常规消毒防病为预防重点,辅以严格母蛾镜检和成品检验的要求,从环境、桑园、蚕室、质检几方面技术处理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微粒子病.俗称花肠,是毁灭性的传染病.1.病因:受微粒子虫的孢子感染所致.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即由患病母蛾产下感染的卵传给后代;二是食下传染,即蚕儿吃下了微粒子虫的孢子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一项新成果.它是以病原研究为基础,结合防微药剂的组合与筛选,从桑同环境净化、桑叶消毒、质检等新技术组装形成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其主要技术要点:建立桑园昆虫微病预警监制机制、有效控制桑园虫口密度,杜绝微粒子病传染源为切入点,以小蚕用叶洗消,大蚕用叶喷洒"防微灵"和常规防病为预防重点,辅以严格母蛾镜松和成品检验.该成果已在我省各蚕种场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微孢子虫是母蛾检疫的唯一对象,为探明家蚕微孢子虫感染雄蛾交配对雌蛾的影响,了解其对蚕种生产的危害性,用患微粒子病的家蚕雄蛾与未患病雌蛾(各50只)进行交配试验,并统计分析交配后的感染率。结果表明:患有家蚕微孢子虫的雄蛾,能通过雌雄蛾交配把微孢子虫传给雌蛾,雌蛾微孢子虫检出率为66%,其交配传染率达78.57%,增加了各级蚕种因母蛾检测有微孢子虫而淘汰的风险系数。因此,蚕种生产过程中防微病工作很重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断幼虫期食下感染的途径,减少因雄蛾感病通过交配而传给雌蛾的概率,减少蚕种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稀有事件一次与两次简捷集团抽检方案的抽检特性函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将其应用于桑蚕微粒子病的抽检。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75-1178
针对目前南阳市柞蚕微粒子病高发现状,借鉴桑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叶面消毒技术,探讨柞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壮蚕期用防微灵1∶100倍和1∶200倍药液防治微粒子病效果较好,镜检各龄迟眠蚕、病蚕、死笼茧、病蛹,化蛾逐蛾镜检,均没检出微粒子孢子,蚕期无毒性反应,对结茧率、上茧率、死笼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合格卵圈率、单蛾产卵量等均无明显影响;连续2代喂饲的原蚕,1∶100倍药液对次代原蚕的结茧率、上茧率、死笼茧率都有不良影响,茧的性状和卵量亦有下降倾向,而1∶200倍药液则无不良影响。说明壮蚕期1∶200倍药液防治微粒子病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柞蚕蛾病害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9± 10 ) %、(12± 3) % ,前 2种病蛾与内染茧有密切关系 ,背脉炎蛾因高低温暖茧症状加重。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生产宜用 2 0℃~ 2 2℃、RH 75 %~ 85 %暖茧发蛾。上述 3种病蛾 ,卵壳不够成熟 ,易破碎 ,其剖腹卵千粒重轻 ,绿卵率相对偏低。正常情况下 ,绿卵率是一常数 ,赤眼蜂生产中不宜过于强调靠挤压法来降低绿卵率 ,以免破坏卵壳物理结构 ,导致卵失水、染病。建议繁育柞蚕生物茧应特别注意微粒子原虫病、细菌病 (软化病 )的防治 ,繁蜂部门应到病害发生轻的地区购生防用茧。提出了生防用柞蚕茧蛹期微粒子病、背脉炎、内染茧的具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欣  潘丽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4):77-78,82
微粒子病检验最常用的手段是光学显微镜检验技术,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中影响家蚕微粒子病检验和镜检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水平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新方法。[方法]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和蛹及带毒蚕卵,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和微孢子虫作用的差异及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以20-160 Gy剂量辐射,不能杀死微粒子,不能去除感病蚕体的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体重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感病蚕的死亡率在80 Gy以上处理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处理卵的孵化率降低,孵化蚕的带毒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孵化蚕和未孵化蚕总的带毒率降低;20-160 Gy小剂量辐射,不能去除蚕蛹体内的微孢子虫。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蚕蛹羽化率、母蛾带毒率、卵带毒率和雄蛾交配能力逐步降低,但20 Gy辐射处理的蛹羽化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结论]低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卵具有一定的除毒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0,(13)
正在柞蚕种生产过程中,通过"手感—目测"法对雌蛾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有效剔除病弱蛾,达到保证蚕种质量的目的。其中柞蚕微粒子病蛾既要通过该法剔除,还必须经过显微镜检查予以剔除,也就是说这种病蛾纵使在"手感—目测"选择时出现遗漏,也可通过显微镜检查补救。但水节蛾、水肚蛾、杠子蛾、血液浑浊蛾等一类病蛾和环节松弛蛾、鳞毛稀疏蛾、尾部水渍蛾、中庸蛾等一类弱蛾在"手感—目  相似文献   

18.
通常家蚕微粒子病的诊断是依靠光学显微镜检出原虫Nosema bombycis Nageli的孢子。但在感染的初期检出是有一定困难,且对孢子类似物的假阳性也不容易识别。如能及早发现微粒子病而加以淘汰将可大大减少经济上的损失。 本试验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对家蚕微粒子孢子作预知检查。以破碎的微粒子孢子作抗原注射于家兔而获得免疫血清,经硫酸铵盐析,再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而得到直接法荧光抗体。用羊抗兔(IgG)的荧光免疫球蛋白作第二次染色的染料,则成为间接法检验技术。 当家兔微粒子孢与荧光抗体结合后,在荧光微镜的黑暗背景上孢子的周缘呈现环状的特异性翠绿荧光。一般以间接法检查为好。 在微子粒子病征肉眼未能识别之前,应用荧光抗体技术作预知检验,可从蚕粪或蚕蛹、蛾血淋巴中检出孢子。且可与其它昆虫的微粒子孢子及某些真菌的孢子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口腔微量注射接种法,研究了壮蚕(4~5龄)感染微孢子虫与蛾期微粒子病显微镜判别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显微镜检别出微粒子病的时期随微孢子虫接种剂量的增大而提早,造成蚕蛾镜检有毒的壮蚕感染微孢子虫的下限剂量为32~64个/条,其下限感染剂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试验结果对于当前蚕种生产上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柞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的传染规律过去研究的较少,柞蚕方面大都借助于家蚕方面的研究成果。这坐,作者从柞蚕的饲养特点出发,采用人工添食孢子,测定柞蚕微粒子孢子对柞蚕幼虫的感染力、感染量、感染时期与发病的关系及微粒子孢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对柞蚕幼虫感染力的变化;发现了秋蚕场中主要食叶昆虫栎粉舟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