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ar(Halidag)]是1979年在河北望都、博野等县进行棉田天敌资源调查时发现的一种天敌昆虫。经浙江农大何俊华鉴定,为国内新纪录。几年来,已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以及人工饲养等方面的研究。现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滞育越冬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是经济作物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了解斜纹夜蛾的天敌资源和寻找更好的防治方法,我们于1979~1980年在广州菜区对斜纹夜蛾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并对其主要寄生天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的生物学作了初步的观察,现将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3.
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侧沟茧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的触角上存在5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A型、B型、C型,槽状感觉器,锥形乳头状感觉器,刺形感觉器和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为研究该蜂寻找生境和寄生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低龄幼虫寄生蜂——侧沟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各地在进行害虫天敌资源调查中,曾先后发现了棉铃虫低龄幼虫寄生蜂一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侧沟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分布于河北(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等地。成虫体长2.5毫米,体黑色,腹部第2—4节黄色。1959—1982年,我们系统调查了该蜂对棉铃虫的抑制效果,并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人工饲养繁殖利用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菜粉蝶绒茧蜂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粉蝶在山西省各地菜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L.)对其幼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者等于1959~1981年先后在山西晋东南、雁北等五个地区的蔬菜产区作了调查,尤其是1977~1981年汾阳县和榆次市郭家堡大队采用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和“7216”菌或蜂与颗粒体病毒协调  相似文献   

7.
微红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红绒茧蜂为我国北部地区菜白蝶幼虫的主要寄生蜂,在北京寄生率可高达73.7%。该蜂于10月下旬进入滞育,以预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正值田间第一代菜白蝶幼虫开始发生。在27—19.7℃下,该蜂在13.5—28.8天内完成一个世代。雌蜂主要选择1龄菜青虫寄生,平均产卵80.4粒,成茧率43.5%,雌雄性比为1.3:1。补充营养对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有很大影响。夏季微红绒茧蜂在27℃定温室中蛹期为6天,冷藏于11℃25天,羽化率仍为93.5%。初越冬茧在定温室中蛹期平均为19.5天,经在不生火屋内存放后移入27℃中的越冬茧,能较快地羽化,移入至羽化所需的时间随存放时间的增长而缩短,存放15天的需18.4天,存放170天的需7.7天。  相似文献   

8.
麦蛾茧蜂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蛾茧蜂(Bracon hebetor Say)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是许多鳞翅目幼虫的一种体外寄生昆虫。该蜂在世界上广泛分布(Puttarudriah et al. 1956)。有关麦娥茧蜂生物学研究,国内至今尚无详细报导,我们对其部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苦艾蚜茧蜂Aphidius absinthi MARSHALL是菊花主要害虫——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在上海菊花田较为常见。(上海昆虫所施达三鉴)定学名。) 苦艾蚜茧蜂于11月在菊花枯茎或嫩叶上,以蛹在菊小长管蚜尸体内越冬,至翌年4月羽化为成虫,产卵于菊蚜体内。在20℃温度下,完成一代需要12天左右,一年可繁殖20代左右。成蜂雌雄性比为0.93:1。  相似文献   

10.
棉大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棉大卷叶螟幼虫为寄主,对其幼虫期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蜂羽化高峰期为上午的6:00—10:00和下午的15:00—17:00;雌雄比为0.66:1;有92.6%的雌蜂当日交尾,且仅交尾1次;未交配的雌蜂也可产卵寄生,羽化成虫均为雄性。在17—33℃条件下,卷叶螟绒茧蜂成蜂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提供蜂蜜水时寿命从17℃的12d降到33℃的2d,而清水对照的成蜂寿命从17℃的6d降到33℃下的不足1d。卷叶螟绒茧蜂既可以产卵寄生致棉大卷叶螟幼虫死亡。也可通过成蜂的产卵器刺破幼虫体壁并吮吸寄主体液而致害虫死亡。对雌蜂的寄生和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描述。  相似文献   

11.
荻蛀茎夜蛾Sesamia sp.是洞庭湖区蛀食荻、芦茎秆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枯心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70%。在防治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它的寄生性天地—汉寿绒茧蜂Apanteles hanshouensis You et Xiong,现报道1982~1986年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2.
侧沟茧蜂繁蜂器的研制及操作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Haliday)]是寄生棉铃虫等重要害虫的优势种寄生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生防专家的重视。王德安等[1,2]曾就该种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蜂方法进行研究。但对中红侧沟茧蜂的人工大量生产技术尚待继续提高。本文对繁蜂器装置及其操作规程和繁蜂效果进行了研究。1 材料及制作方法繁蜂器的结构见附图。采用医用注射器吸取三氯甲烷液,将透明的聚乙烯薄板粘成40cm×30cm×25cm的箱体,底面开口,以便安放寄主盒;按照箱体底面积的大小,用无色透明聚乙烯薄板制作一个高5cm的寄主盒,在寄主盒的上口边缘处连接1.…  相似文献   

13.
麦田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蚜的寄生性天敌中常以蚜茧蜂为主。国外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已屡见报导;国内也已开始用蚜茧蜂防治菸蚜,但尚未见麦田蚜茧蜂的系统研究报导。作者于1979~1981年间,先后在江苏十多个县、市对蚜茧蜂在自然情况下控制麦蚜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现将部份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弄蝶绒茧蜂Apanteles baoris Wilkinson,又名稻苞虫绒茧蜂,是直纹稻苞虫幼虫期寄生天敌的优势种.近年调查,稻苞虫各代自然寄生率一般为26.7-35.5%,最高达85.7%.稻苞虫幼虫被寄生后,食叶量减少28-63%,一般不结大苞,对抑制稻苞虫,减轻水稻被害程度作用明显.因此,1980年我们对此蜂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进一步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是临清市麦蚜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占麦田5种蚜茧蜂的4/5。笔者从1978~1989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予下.一、材料与方法秋季、早春在麦田、油莱田、冬藏大白菜、菠菜等作物上采集蚜虫和僵蚜,鉴定蚜茧蜂种类,了解越冬虫态,并放置室内外观察死亡率;3~6月份在麦田每10天采集一批僵蚜,观察羽化率、虫种、干瘪、重寄生;田间系统调查取一二三类麦田各100株3天一次;盆栽  相似文献   

16.
螟虫长距茧蜂生物学特性和寄生效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螟虫长距茧蜂 Macrocentrus linearis(Nees)属茧蜂科,长距茧蜂亚科,是北京郊区玉米螟幼虫的主要寄生蜂。一年发生三代,每头寄主能育茧蜂30头左右。据调查,自然寄生率最高可达80%以上,是控制玉米螟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因素。  相似文献   

17.
螟蛉绒茧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螟蛉Narange aenescens在温州地区近年来曾间歇发生,其发生程度与天敌消长关系密切。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对稻螟蛉与早春麦田的粘虫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其蜂茧不仅在水稻上见到,在席草、茭白上也屡见不鲜。新西兰曾从巴基斯坦引进螟蛉绒茧蜂防治玉米粘虫,最近,更用于防治地老虎,均取得良好效果。1981~1982年,作者对螟蛉绒茧蜂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将上一年冷藏的稻螟蛉蛹在室内羽化后,置于养虫笼内盆栽的水稻上产卵,幼虫饲养2~3龄,选健壮的同龄虫50头为一组,移至幼嫩的盆栽稻苗(品种温选青)上,经适应半天,接蜂3对。每次设5个重复。同龄寄主幼虫经接蜂后24小时,逐日进行解  相似文献   

18.
蚜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0.
伏虎茧蜂(Meteorus sp.)是小地老虎幼虫的主要内寄生蜂。据调查,在本地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以上,1978年高达63%,对控制地老虎为害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