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粤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1999年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依照性状互补的组配原则,以收获指数高、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粤香占为母本,库容大、籽粒较细长的丰矮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特征特性1.1 早晚兼用型,适应性广广州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约118天,适合广东省除粤北之外各地早、晚造种植。1.2 农艺性状好粤农占株型好,叶色浓绿,生势壮旺,茎叶集散适中,穗大粒多,成穗率高。株高103cm,每667m2有效穗数21万条,穗长20cm,每穗总粒数1…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穗数型常规水稻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水稻粤杂122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粤香占和粤杂122都表现出生育期延迟,个体分蘖数、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质量也相应增加的特点.2个品种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有效穗都随着插植规格增大而减少,但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主要形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植株形态及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粤香占植株较矮,叶端与穗端高度分别为92.0、73.0 cm;分蘖初期形成分蘖的速度慢,中后期分蘖力强,最高蘖数和有效穗数高;顶3叶生育前期开张角较大,后期挺立,群体透光率大,灌浆期3片功能叶与茎秆的夹角分别为3.2°、6.9°、9.5°;穗部性状优良,主穗与分蘖穗总粒数、实粒数较平衡,谷秆比和收获指数高.  相似文献   

4.
在巨蜂葡萄开花前,盛花期和落果期,将^14CO2导和不摘心、摘心及花穗用GA350mL/L,GA350mL/L+BA25mL/L处理结果枝花(果)穗的邻近叶中,然后测定新梢各部位^14C-光合产物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表明:1.开花前和盛花期导和^14CO2的两处理,表现出花穗邻近叶的^14C-光合产物的运输方向与落果期不同。开花前和盛花期^14C-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花序生长发育,供给枝梢先端极少。而在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灌浆期^14C的同化,分配与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载条件下,利用氮肥和改变源库比的方法,研究了籽粒形成期2个冬小麦品种的^14CO2同化及同化物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莱州953的CO2同化能力显著高于鲁麦14,但后者^14C光全产物徊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高,茎叶中残留比例较小。支穗1/3以减少籽粒库容后,莱州953的^14C同化受影响较小,而鲁麦14的^14CO2同化量则显著上升。开花期增施氮素能继续提高莱州953的CO2同化能力,但不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6.
以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华航一号和空间诱变选育的水稻新品系华航八号以及它们的原品种为材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了幼穗分化Ⅰ期和Ⅲ期幼穗的激素含量,调查了成熟期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华航一号幼穗的b[吲哚乙酸(IAA)]/b[异戊烯腺嘌呤(iPAs)]与原品种特籼占13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华航八号幼穗b(IAA)/b(iPAs)显著低于原品种粤香占,结实率也显著低于原品种粤香占,每穗粒数则显著高于原品种粤香占.幼穗b(IAA)/b(iPAs)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利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北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特点。试验结果表明:低密度条件下,多穗型品种群体光合产物向主茎的分配具明显优势,并随生育进程的延续优势越趋突出:光合产物向根系的输入受地上部营养器官生长状况的影响,呈起身期〉开花期〉拔节期;早期光合产物的分配、再分配强度和运转输出率表现为叶片〉叶鞘〉茎节,同主茎相比有效分蘖的物质再分配过程明显滞后,但后期转移迅速、彻底。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插植规格对茎蘖成穗和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穗数型常规品种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组合粤杂122为试验材料,采用纸筒育苗移栽,设20cm×20cm(CK)、30cm×30cm、40cm×40cm、50cm×50cm等4个插植规格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研究其分蘖成穗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主茎穗、一级分蘖穗和二级分蘖穗的穗型增大且收获指数增高,单科主茎穗数相近,占茎蘖成穗数比例降低,主茎穗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也下降,一级分蘖穗数增多,其成穗数占全科茎蘖穗数的比例下降,产量也下降,二级分蘖穗数增多,成穗数和产量占比均提高,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均增多,且以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差异较大,但各次枝梗和各层的结实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遗传工程稻1号高产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栽培生态入手,对遗传工程稻1号(GER-1)高产形成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观测分析。结果指出:GER-1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形成量足,库容量大,光合产物转运速率较高且流向合理,因而表现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籽粒充实度好,以至在适宜的栽培生态条件下较目前丰产性好的汕优63增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优质籼稻花后干物质积累、流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2007年早晚季,进行桂华占、八桂香、珍桂矮(CK)3个籼稻品种试验。【结果】优质籼稻花后单株叶片和茎干重大,叶片干物质的运转率和运转速率高,但茎中干物质的运转与对照的差异较小。3个水稻品种籽粒干重的动态均可用Richard方程进行模拟,但优质品种的灌浆起动快、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小。花后茎叶干物质的再运转占籽粒干重的1/5-1/3,其中优质品种花后叶的再运转对籽粒生长的贡献是对照的1.5~2.0倍。【结论】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叶的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关系密切,因此单株叶片干重大、花后运转率高是优质籼稻品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产量性状的结果表明:直立穗品种的 生物产量高于弯曲型品种,经济系数低于弯曲型品种。在低氮条件下,两品种的经济系数均提高,且 弯穗型品种的经济产量略高于直穗型品种,在高氮条件下则相反。在相同肥力下,抽穗前两品种的物 质生产差异不大,但抽穗后直穗型品种的物质生产明显高于弯穗型品种。同时发现在低氮条件下,两 品种的穗数明显减少,但穗粒数增多,结实率提高,一、二次枝梗的千粒重均高于高氮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部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个不同穗型的杂交稻品种主要穗部性状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穗长、枝梗分布、枝梗颖花数及其结实率、穗部维管束数目和开花期单茎干物重对穗粒数的影响。初步确立大穗型品种所需参数指标。讨论了株型设计中大穗型的培育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长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部和颈部直径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培育基部节间粗的品种,并以单位干物重的高颖花数作为选择指标,可以增强抗倒伏能力,也是培育适合当今种植需要的大穗型品种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品种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年主栽的32个水稻新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穴穗数(分蘖力)多的品种穗粒数少,产量增加;植株高的品种每穗粒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下降,产量增加。应适当减少穴穗数(分蘖数),增加穗粒数,即分蘖力中等,偏大穗的品种有利于产量提高。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叶宽、剑叶长、千粒重、穴穗数、株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学学报》2023,22(5):1338-1350
Indica hybrid rice (Oryza sativa) production aims to achieve two crucial targets: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 This study selected three types of indica hybrid rice according to grain yield and taste value, including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 (HYGT), low yield and good taste (LYGT), and high yield and poor taste (HYPT), to analyze yield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ice taste quality. When values were averaged across varieties and years, there were almost no differences in taste value between HYGT and LYGT; HYGT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owing to a higher number of panicles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with a respective increment of 16.2 and 20.6%. The higher grain yield of HYGT compared with LYGT was attributed to three key factors: a higher leaf area index (LAI) during heading, a higher ratio of grain to leaf, and a higher biomass accumulation at maturity. HYGT and HYPT achieved similar high yields; however, HYGT had more panicle numbers and lower grain weight. In addition, HYGT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aste value than HYPT, attributed to its significantly lower protein and amylose contents, with reductions of 8.8 and 15.7%, respectively. Lower protein and amylose contents might be caused by a proper matter translocation from vegetative organs to panicle.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reasonable panicl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from vegetative organs to panicle during heading to maturity are the key factors in balancing yield and rice taste quality.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rice breeders to improve the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of indica hybrid rice.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区试水稻新组合(品系)在田间的稻曲病抗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采用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和湖南省水稻区试的427个新组合(品系)在病圃内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供试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差异明显,长江中下游水稻区域试验新组合(品系)的抗病频率高于湖南省水稻区试材料,前者抗病频率占16.4%,而后者的抗病频率仅为3.1%,但前者中感频率低于后者,感病及高感频率高于后者;不同生态型水稻新组合(品系)对稻曲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其抗性程度强弱依次为:中籼>双季晚籼>单季晚粳>一季晚籼;首次报道了优质稻组合(品系)的农艺性状与稻曲病抗性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和穗长与稻曲病病穗率不相关,穗部性状除穗长外均与病穗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着粒密度>穗总粒数>二次枝梗>一次枝梗;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稻品种,仅‘农香18’表现为抗病。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四川水稻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并筛选出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新材料,利用籼稻CG133R与爪哇稻2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单株有效穗、一次枝梗数、穗长、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考查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对单株产量位列前8名的优系分析其穗部性状表现,并根据单株产量高低分成2组深入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穗部性状上发生了极广泛的变异。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水稻单株产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经过对其优系分析,初步确立四川稻区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指标为有效穗数7~9个、一次枝梗数18~20个、穗长27.0~30.0cm、着粒数320粒、实粒数290粒、着粒密度120粒/10cm、结实率81%~92%、千粒重20.0~27.0g。进一步对RIL群体中单株产量位列前4名的株系分析发现,其有效穗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打破了有效穗数和着粒数间的不利连锁关系,出现了优良变异。这些优系可作为新种质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可能途径,对水稻产量与其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36、0.40;株高是构成生物产量的基础,该试验中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正相关,说明生物产量的积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生物产量>结实率>株高>收获指数,认为:在通常保证一定有效穗、提高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主攻大穗并适当兼顾粒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植株高度以增加生物产量,可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水稻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0份水稻品种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评价,结果如下:(1)供试品种的株高主要分布在中和中高两个类别,分蘖以分蘖力中等和分蘖力强类型为主,绝大多数品种都能抗倒伏。(2)不同品种间剑叶和倒二叶的叶长、叶宽的差异比较明显,剑叶和倒二叶角度以直立型为主。(3)供试品种的以短穗长为主,穗粒数以中类型为主,有效穗数以少、中两个类型为主,大多数品种的结实率都很高,着粒密度较大,千粒重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品种在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和着粒密度等性状品种间差异明显,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交组合灌浆期、茎鞘干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的动态变化特性,分析了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茎鞘物质运转、籽粒千粒重、单茎籽粒总灌浆量的动态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抽穗后初期阶段叶片干物质进行一定的积累有利于籽粒充实度的提高;整个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源量对于两系杂交组合单穗籽粒总产量的提高意义明显;抽穗后初期阶段茎鞘干物质的积累越多以及后期向籽粒调运率越高,对于两系法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和单穗总产量的提高越有利。本文还从干物质运转上探讨了两系法高产杂交组合选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产量结构及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进行了产量结构和灌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辽优3072在产量结构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杂交优势,比对照辽粳294增产明显。辽优3072在灌浆上的特点为穗上、中、下各部间干物质充实及灌浆速率差异较小:穗下部灌浆启动早,后期灌浆速率大;整穗表现出较强的持续灌浆能力。辽优3072良好的籽粒灌浆特性是其在产量上表现出超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同时探讨了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选育具有特异灌浆特性的杂交组合的育种思路以及在北方冷凉稻区推广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