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永久样地为平台,基于该群落幼苗、大树的调查数据,对乔木树种幼苗组成进行初步分析,并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群落中幼苗及幼苗与大树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共调查到乔木树种大树1 802株,隶属于20种,幼苗9 332株,隶属于10种,这些幼苗也是样地内主要乔木树种的组成成分。在1 hm2样地内,共调查到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苗6 986株,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832株,色木槭(Acer mono)幼苗394株,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幼苗250株,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is)幼苗123株,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幼苗289株,簇毛槭(Acer barbinerve)幼苗438株,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苗3株,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幼苗10株,怀槐(Maackia amurensis)幼苗7株。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优势树种幼苗在小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逐渐趋于随机分布。从幼苗与成树相关关系来看,优势树种的幼苗与大树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氯化铈(CeCl3)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不同苗龄幼苗细胞ATPase活性变化及玻璃化保护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 种子萌发48 h形成的幼苗(2 d龄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反应强于种子萌发72 h形成的幼苗(3 d龄幼苗),但直接投入液氮(LN2)冻融后,2 d及3 d龄幼苗的ATPase全部失活. 玻璃化技术保护处理后, 2 d及3 d龄幼苗ATPase活性有不同程度提高. 2 d龄幼苗经玻璃化处理后ATPase活性明显提高,细胞膜ATPase在随之的LN2冻融后仍保持了较高活性;3 d龄幼苗经玻璃化处理后ATPase活性稍有提高,但LN2冻融后酶活性丧失. 幼苗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结果显示,2 d及3 d龄幼苗直接投入LN2幼苗全部死亡. 玻璃化处理后再投入LN2,2 d龄幼苗有76%的成活率,而3 d龄幼苗仍然全部死亡. 结果表明,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与幼苗耐受LN2冻融后的成活率相关联. 玻璃化处理可以提高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对2 d龄幼苗抗LN2冻融伤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平台,对样方中胸径1 cm的乔木幼苗进行监测,基于2006—2014年的调查数据对该群落中乔木幼苗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新生与死亡动态以及影响幼苗存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乔木幼苗近10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每年都可以监测到9个常见种。2)幼苗个体的大量萌发和大量死亡导致群落乔木幼苗数量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其中最多年份幼苗密度可达38.9 株/m2,而最少年份仅有3.8 株/ m2。3)不同年份群落乔木幼苗年龄组成中1年生幼苗数量最多,部分年份略有差异。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加,幼苗数量不断减少。幼苗总体数量同幼苗新生数量动态变化是一致的,幼苗死亡的峰值较幼苗总体峰值有1年的时滞。4)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与同种大树胸高断面积和林冠开阔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异种幼苗邻体呈显著负相关。群落中幼苗个体大量萌发和大量死亡的现象证明该群落存在明显的更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群落的物种共存。近10年的幼苗监测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群落更新过程,因而长期的动态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运用氯化铈 (CeCl3)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不同苗龄幼苗细胞ATPase活性变化及玻璃化保护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 .种子萌发 48h形成的幼苗 (2d龄幼苗 )细胞膜ATPase活性反应强于种子萌发 72h形成的幼苗 (3d龄幼苗 ) ,但直接投入液氮 (LN2 )冻融后 ,2d及 3d龄幼苗的ATPase全部失活 .玻璃化技术保护处理后 ,2d及 3d龄幼苗ATPase活性有不同程度提高 .2d龄幼苗经玻璃化处理后ATPase活性明显提高 ,细胞膜ATPase在随之的LN2 冻融后仍保持了较高活性 ;3d龄幼苗经玻璃化处理后ATPase活性稍有提高 ,但LN2 冻融后酶活性丧失 .幼苗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结果显示 ,2d及 3d龄幼苗直接投入LN2幼苗全部死亡 .玻璃化处理后再投入LN2 ,2d龄幼苗有 76 %的成活率 ,而 3d龄幼苗仍然全部死亡 .结果表明 ,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与幼苗耐受LN2 冻融后的成活率相关联 .玻璃化处理可以提高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 ,对 2d龄幼苗抗LN2 冻融伤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退耕还林中,幼苗需要做好抚育管理,保护幼苗成活率。论述了幼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幼苗抚育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培育具有发达根系的油茶幼苗的方法,切除幼苗部分胚根进行砂基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切除幼苗部分胚根油茶可形成发达的根系,切除长度不同形成的根系也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切除幼苗胚根的方法培育出根系发达的油茶幼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白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中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组成及空间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科学经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长白山光明林场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平台,通过对连续1 hm2面积内乔木幼苗和大树进行定位调查,分析了该森林群落中乔木幼苗的物种组成;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样地内典型阔叶乔木(水曲柳、紫椴)和针叶乔木(红松、臭冷杉)幼苗的空间分布及幼苗与大树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 样地内乔木幼苗树种组成丰富,共调查到幼苗10 865株,隶属于17个乔木树种,且幼苗全部来自样地内大树树种,未发现样地外其他树种的幼苗;(2)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在较小的研究尺度上,水曲柳、紫椴、红松和臭冷杉的幼苗均呈现聚集性空间分布;(3)从幼苗与大树空间分布的关系来看,在一定的研究尺度范围内,水曲柳、紫椴幼苗与其大树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红松、臭冷杉幼苗与其大树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结论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中主要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的幼苗在较小尺度上多表现为聚集分布,主要阔叶乔木幼苗与大树在空间上呈正相关,主要针叶乔木幼苗与大树在空间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抚育采伐对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不同抚育采伐强度下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幼苗更新状况,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吉林蛟河4 hm2采伐样地为基础,将100个 2 m × 2 m的幼苗样方中所有乔木树种幼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7月至9月每月上旬的幼苗监测数据,比较不同采伐强度下样地内幼苗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以及月际动态,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抚育采伐对林下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1)调查期间共监测到幼苗948株,隶属10科12属19种。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采伐下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8、13、14、16,采伐后样地内幼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显著提高。(2)不同采伐强度下样地内幼苗数量差异较大,轻度采伐样地和重度采伐样地的幼苗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样地和中度采伐样地。采伐后幼苗不同龄级和高度级上数量的分布趋于均匀,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较大龄级和较大高度级上幼苗数量的比重逐渐增多。(3)采伐后样地内幼苗死亡率降低,增补率上升。不同采伐强度下幼苗的死亡率和增补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重度采伐样地内幼苗的死亡率较低,轻度和中度采伐样地内幼苗的增补率较高。结论抚育采伐影响了林下幼苗更新。采伐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从林下幼苗更新数量来看,轻度采伐和重度采伐下幼苗更新数量较多。从林下幼苗生长状况来看,重度采伐下幼苗龄级分布和高度级分布更均匀,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湿度控制黄瓜幼苗徒长的效果,以期达到壮苗的目的。[方法]以不同温湿度对连栋大棚黄瓜幼苗进行处理,通过物理方法调控黄瓜幼苗生长,研究温湿度控制黄瓜幼苗徒长的效果。[结果]地表下20 cm土层的2个处理黄瓜幼苗壮苗指数最高,可以通过降低地温来调控黄瓜幼苗的徒长;由于水分的调控与温度和光照密切相关,不宜控制,尽量避免采取控水措施来调控幼苗的生长。[结论]该研究为采用更多的物理方法调控蔬菜幼苗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景生 《现代农业》2008,(10):24-24
一、幼苗戴帽出土 幼苗出土后子叶上的种皮不脱落,俗称戴帽。戴帽幼苗子叶被种皮夹住不能张开,直接影响子叶的光合作用,导致幼苗生长不良或形成弱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植物生长以及碳氮累积的影响效应,以1年生白桦容器苗为材料,以不修剪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强度(弱度和强度)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无机氮和有机氮)施肥条件下幼苗的生长、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幼苗生长和碳氮累积均有不同影响。修剪并不影响幼苗的生长,不影响幼苗地下部分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也不影响幼苗地上部分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累积量,但显著地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分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量,进而降低了全株幼苗的氮累积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幼苗地下部分的淀粉质量分数和累积量,从而导致幼苗地下部分NSC分配减少。施氮肥对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影响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质量分数,但显著地促进了幼苗生物量的增加,且施用无机氮和有机氮提高幼苗生物量的效果受修剪处理的影响。不修剪时,施无机氮更有利于提高幼苗生物量,而修剪时,施有机氮更有利于提高幼苗生物量。施氮肥使幼苗地上、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氮累积量显著提高,施无机氮肥显著地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累积量,但幼苗利用有机氮相对于无机氮节省了对地上部分NSC(主要是可溶性糖)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钴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盆栽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钴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其钴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钴会降低玉米幼苗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玉米幼苗氮的含量,但钴超过一定的浓度,玉米幼苗中的含氮量会下降;施用钴对玉米幼苗中磷和钾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施用钴会降低玉米幼苗根系活力,提高玉米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全钴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规格穴盘对青花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穴盘对青花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单盘孔数的增加、幼苗单穴营养面积的降低,青花菜幼苗素质降低,以50孔的幼苗素质最好,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幼苗素质,在大田实际生产中也可以使用72孔的穴盘.  相似文献   

14.
锯末基质中氮磷钾施用量与番茄幼苗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以V(锯末)∶V(蛭石)∶V(煤灰)=6∶2∶2为基质培育番茄幼苗时,基质中氮磷钾施用量与幼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氮、磷和氮磷互作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在试验范围内,幼苗生长随氮磷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直线关系,幼苗各指标在尿素2 4kg·m-3,过磷酸钙29 5kg·m-3时达最大值.氮磷互作对幼苗生长也有促进效应,但磷对幼苗生长的效应取决于氮的水平.低氮时,幼苗生长随磷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弱;高氮时,磷对幼苗生长则有促进作用.钾对幼苗的生长没有影响,所有偏回归系数均不显著.因此,在以该基质培育番茄苗时,可用氮磷复合肥液替代完全营养液.  相似文献   

15.
六盘山4种类型森林群落天然更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阔叶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状况,分析了林型、林分胸高断面积和坡向对乔木幼苗密度、幼苗多样性、幼苗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林型内都有辽东栎和华山松幼苗的分布;并且,在整个林区内辽东栎幼苗数量多,·所占比例最高,表明辽东栎幼苗在该地区所有群落类型中更新良好.(2)幼苗密度、幼苗多样性和幼苗丰富度均为阔叶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华北落叶松林.(3)坡向对乔木幼苗的分布有显著影响;除阔叶林,其余林型内乔木幼苗均表现为阳坡<阴坡.(4)随着乔木胸径的增加,阔叶林内幼苗密度呈上升趋势,幼苗多样性和丰富度呈下降趋势.针叶林内,最高幼苗密度、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出现在中等胸高断面积的情况下.上述结果揭示,对于密度较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应该进行适当地间伐,从而改善人工林的更新情况,增加群落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功能.而且,对于不同坡向的人工林应该采用不同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罗锋  杨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7-22268,22434
[目的]研究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0、20、40、60mg/L烯效唑对小麦种子浸种24h,以蒸馏水作对照。然后用水培法对幼苗进行栽植与培养,之后再用广口瓶法测定幼苗的呼吸强度,用TIC法测定幼苗的根系活力,通过对幼苗株高、根长、根数、根/冠比的测定研究幼苗的形态指标,用分光光度法对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测定MDA含量研究幼苗叶片的抗性。[结果]烯效唑能影响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促进其根系活力,抑制茎的生长并促进根的发育,此外,烯效唑还能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多,增强幼苗抗性。但是,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幼苗的影响也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拓展烯效唑在大田作物上的开发应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寒冷,黄连木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栽培虽然能够极大地美化北方地区的城市景观,但是黄连木幼苗在北方地区栽培时经常出现无法越冬的现象。基于此,本文笔者采用两种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黄连木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能够显著提高黄连木幼苗的抗寒能力、促进黄连木幼苗的光合作用、促进黄连木幼苗的横向生长、提高黄连木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8.
以小叶榕、海南蒲桃、红桂木3种公路绿化树种幼苗为试材,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通过测定各树种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探讨干旱胁迫对3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叶片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小叶榕和红桂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海南蒲桃逐渐上升;小叶榕和红桂木幼苗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后保持稳定,海南蒲桃幼苗先升后降;小叶榕和红桂木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上升,海南蒲桃缓慢下降;小叶榕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先降后升,海南蒲桃幼苗逐渐上升,红桂木幼苗先升后降;小叶榕幼苗的MDA含量稳定,海南蒲桃和红桂木幼苗上升。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种幼苗的抗旱性为红桂木海南蒲桃小叶榕。  相似文献   

19.
陈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45-22246
[目的]研究磁场处理对黄瓜(Cucumissativus L.)幼苗SOD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在模拟的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磁感应强度处理对黄瓜幼苗SOD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磁场处理能增强黄瓜幼苗SOD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结论]磁场处理通过提高幼苗SOD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强了幼苗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和吸收水分的能力,减轻了干旱对幼苗的伤害,提高了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东北红豆杉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室外自然越冬幼苗以及初次室外越冬幼苗在秋冬季节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揭示了东北红豆杉幼苗适应低温条件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低温导致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大。从9月至翌年1月,自然越冬幼苗的相对电导率由44.32%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52.98%,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由47.80%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62.12%。2)半致死温度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越冬幼苗的半致死温度的最低值分别为-37.5和-31.1 ℃。3)叶绿素含量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翌年1月份的叶绿素含量相对9月份分别下降了24.7%和38.0%。4)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逐月升高,2组幼苗间差异不显著。5)SOD和POD活性升高。自然越冬幼苗SOD和POD活性的最高值比9月升高了11.6%和17.2%,初次室外越冬幼苗SOD和POD活性的最高值比9月份升高了19.6%和5.9%。6)MDA含量逐月上升。翌年1月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的MDA含量较9月分别上升了26.8%和24.8%。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的多项指标都显示出其对低温的耐受力远低于自然越冬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