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育16(原名花选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8223为母本与鲁花10号杂交,并结合辐射处理育成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1999年分别通过山东、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1996~1997年经山东省花生品种春播区试,2年19点次平均荚果产量3964.5公斤/公顷,籽仁产量2916.0公斤/公顷,分别比高产品种鲁花11增产11.36%和14.15%,居9个参试品种首位,是惟一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种.1998年生产试验,仍居参试品种之首.1997~1998年河北省花生区试,平均籽仁产量3123.0公斤/公顷,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22.45%,居首位.1998年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籽仁产量2878.8公斤/公顷,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12.09%.1998年安徽省生产示范,荚果产量4689.0公斤/公顷,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3%.同年山东省莱西、海阳等地小面积公顷荚果产量达9000公斤以上.   花育16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生育期130天.株型直立.株高40厘米.分枝数8.3条.叶色较绿.结果较集中.百果重210克,百仁重100克,出米率75%.抗旱耐涝性强.较抗根茎腐病和病毒病.适应性广.含油量52.89%,蛋白质29.66%,分别比鲁花11高1.80%和3.81%;比鲁花14高5.40%和3.15%.它是目前高产优质综合性状表现最突出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1.湘黄瓜 4号系由湖南省长沙市蔬菜研究所经 8代定向选择而成的稳定株系 . 已于 2000年 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 湘黄瓜 4号 1998~ 1999年参加湖南省经作局组织的全省夏秋黄瓜区域试验 , 对照品种系由湖南省经作局指定的当地夏秋黄瓜主栽品种津研 7号 , 结果表明 , 湘黄瓜 4号 1998年在各参试点均比对照增产 , 多点平均产量折 667平方米 (1亩 )为 2452.6公斤 , 较对照津研 7号增产 40.4% , 达极显著水平 , 1999年平均 667平方米产量为 2357.0公斤 , 较对照增产 37.1% , 达极显著水平 .   ……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8年2月审定了蔬菜、西瓜新品种八个. ①湘椒13号:湖南株洲市蔬菜所配制的早熟微辣型杂交辣椒组合.区试平均每公顷产量10146.75公斤,比对照增产16.25%;总产量平均每公顷产量26190公斤,比对照增产22.09%.定植至采收约35天,株高51厘米,平均单果重24.2克.田间表现较抗疫病、病毒病.湖南11~12月于保护地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于大田,株行距39.6厘米×49.5厘米.  相似文献   

4.
育16号(原名花选1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1999年春通过山东和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 产量表现 1996~1997年山东省花生新品种春播区域试验两年19点次平均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比鲁花11号增产11.36%和14.15%,居9个花生参试新品种首位.1997~1998年参加河北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籽仁产量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16.51%,居首位,1998年河北生产试验,平均籽仁产量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12.09%.1998年安徽省试验,花育16号荚果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3%.  相似文献   

5.
199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9,是我省第一个达到和超过川单9号和成单14(均为"九五"玉米区试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的突破性品种,该品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高产、稳产性良好,1998年28个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501.44公斤,其中:9个点比川单9号平均增产16.4%;8个点平均比成单14增产12.7%;11个点平均比雅玉2号、川单12等增产11.2%.还涌现出了4个点高产典型,亩产分别达到771、769、761.8、748.5公斤.农业部1998年在我省南充市举办的"全国玉米新品种展示",同田统一密度的省内外52个新育成品种比较,成单19产量名列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83,玉米杂交种。2007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增产效果: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11.5千克,较对照龙单16号平均增产11.5%,  相似文献   

7.
浙双6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最新选育成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03026).该品种在2001~2002年度全国油菜区试中比对照增产28.53%,位居所有参试品种首位;2002~2003年度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1.65%,达极显著水平,被提前推荐国审.2004~2005年在金湖县示范种植近33公顷,实收产量3540千克/公顷,比全县大面积单产增产495千克/公顷,增产率达到19.4%.其中高产田块1.3公顷产量突破3900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8.
浙双6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最新选育成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03026).该品种在2001~2002年度全国油菜区试中比对照增产28.53%,位居所有参试品种首位;2002~2003年度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1.65%,达极显著水平,被提前推荐国审.2004~2005年在金湖县示范种植近33公顷,实收产量3540千克/公顷,比全县大面积单产增产495千克/公顷,增产率达到19.4%.其中高产田块1.3公顷产量突破3900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9.
黑河4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3年-2004年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721.98kg,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10.6kg,比对照品种黑河35号增产16.3%;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9.31%和21.09%;中抗灰斑病。2007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王嵩 《农技服务》2003,(12):23-23
<正> 壁诲3638是山东省莱州农科所于1995年以自交系1381为母本,9842为父本组配而成。1997年,由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试种,经过1998~2000年连续3年多点试验示范,2000年11月,由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产量表现 1997年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004公斤/亩,比对照(掖单13)增产27.7%;1998年(麦玉套作)生产示范,平均产量664公斤/亩,比对照(毕单4号)增产36.97%;1999~2000年在毕节地区实施的100万亩连片麦玉套作超高产攻关,平均产量833公斤/亩,最高可达1031公  相似文献   

11.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用Mira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而成,原系谱号S9-9-(12)品系名称克83-28.1999年经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为克新13. 1982、1983年所内品种比较试验,从34个品系中选出的优异材料,1985、1986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增产极显著,但因当时课题主持人的变动,供试材料脱毒种薯量较少,1987年没参加省生产试验而停试,近年来随着脱毒薯的广泛应用,克83-28的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播种面积逐年递增.而且省内外市场逐年看好.该品种抗病、高产、块茎大而整齐,食味优良,耐贮运,属于鲜薯食用型,深受省内外客商及消费者欢迎. 2 产量结果 1985年黑龙江省北部6个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54 615 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2号增产17.7%,增产极显著.1986年13个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3 109.1 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2号增产3.3%,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育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212A与改良恢复系1102C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8号,1998~1999年两年参加黄淮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02.15kg,对照品种秦油2号平均公顷产量2016.15kg,陕油8号比秦油2号增产4.27%,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0年参加黄淮海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78.0kg,对照品种秦油2号平均公顷产量2627.1kg,陕油8号比秦油2号增产5.74%.  相似文献   

13.
辽豆13号(品系号:辽89102)大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2000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1998~1999年在其适宜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亩)产201.6公斤,比对照品种铁丰27号平均增产23.4%,一般产220~250公斤.  相似文献   

14.
"晋单(甜)40号"(原名晋品甜1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1995年用自选系"诱19--4"为母本,"诱19--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已于200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山西省1998~1999两年多点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超甜3号"显著增产,其中1998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30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6.40%;1999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13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3.20%.1999年太原市小店区水稻原种场对该品种和黑龙江"甜玉米2号"进行了种植示范,示范面积分别为20亩和5亩,平均亩收鲜嫩果穗3 510穗和3 420穗,单穗重586克和328克,亩产2 057千克和1 122千克,亩纯收入1 480元和510元."晋单(甜)40号"较黑龙江"甜玉米2号"亩增产83.30%,亩增收190.20%.  相似文献   

15.
耐密植新品种"天育108"是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15年~2016年高密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3563.4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5%。2016年,吉林省高密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3080.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7%。该品种具有耐密植、产量高、茎秆坚韧、抗倒伏、品质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7052,正式定名为"天育108"。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熟区种植,耐密植,公顷保苗6.5~7.0万株/公顷。  相似文献   

16.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17.
华杂4号     
华杂4号为甘蓝型半冬性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不育系为“1141A”,恢复系为“恢91-5900”.1996~1997年参加湖北省正式区试,平均单产2 662.1kg/hm2,比中油821增产10.2%,199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1997~1998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单产1 935kg/hm2,比双高对照增产6.9%,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1997~1998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单产1 745.7kg/hm2:,比双高对照增产8.3%,200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黑河4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3~2004年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721.98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10.6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35号增产16.3%;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9.31%和21.09%;中抗灰斑病。  相似文献   

19.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高粱绥杂6号(代号绥908)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以绥不育20A为母本、绥恢26为父本杂交育成,1993年配制杂交组合,1994~1996年进行产量鉴定及异地鉴定,平均产量7 248 kg/hm2,比对照同杂二号增产15.3%.1997、1998年进行区域试验,两年共试11点次,平均产量7 687.5 kg/hm2,比对照同杂二号增产14.2%.1999年进入生产试验,5点试验,5点增产.平均产量7 544.6 kg/hm2,比对照同杂二号增产16.2%,增产幅度13.8%~19.0%.2001年2月经过黑龙江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绥杂6号(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20.
(一)高产多抗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2株两优02是1998年用株1S和ZR02配组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1999年本院品比,2000~2001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试,2001~2003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高产稳产,抗多种病虫害,品质较优,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从湖南省区试和南方稻区区试产量统计结果可见,51点次试验平均单产达7.40吨/公顷,比对照增产3.2%,日产量66千克/公顷,比对照高2.4千克/公顷。株两优02丰产稳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在湖南、江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