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耕机的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微耕机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为此,在收集整理不同土质情况下微耕机的工作数据基础上,通过理论探讨,分析了微耕机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的选择;系统地阐述了微耕机的整机设计方法和过程;最后,采用有限元以及图表分析方法对工作部件进行受力分析与校核。  相似文献   

2.
茶园的除草、施肥、松土是茶叶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工作方式都是人工操作,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为了提高茶园的除草、松土效率,设计制造一种茶园微耕机,并对微耕机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耕作幅宽443mm、耕作深度153mm,旋耕刀能够有效防缠草,松土效果好,满足了茶园农艺要求;耕后表土细碎,土肥掺和均匀,满足了茶园管理要求。同时,该机可用于其它菜地、稻田旱地等除草松土作业。  相似文献   

3.
基于SolidWorks软件的微耕机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SolidWorks软件设计平台进行微耕机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根据微耕机产品的设计特点,以SolidWorks软件为平台,先建立微耕机通用零件参数化实体模型库,然后针对不同产品二次开发出非通用零件实体模型库;再通过虚拟装配得到部装或总装的三维实体模型,经过图形转换和修改得到生产实际中应用的二维工程图.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微耕机产品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农机具在丘陵山区机械化耕作中的作用,分析了制约微耕机安全生产的原因,提出了微耕机安全作业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便携式茶园微耕机。该机具旋耕刀采用直角刀片,使得入土、碎土能力增强,机器行走正常不跑偏、旋耕消耗能量较少、工作效率远大于人工作业。该便携式微耕机结构简单、轻巧便利、生产成本低,投入茶园生产后将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的平均耕深为13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00mm,各项参数均符合生产技术要求,能够满足茶园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靓 《福建农机》2012,(3):36-38
阐述了一种微耕机研究过程中有关的主要技术参数、关键技术、效果分析等设计内容,经过样机制作,批量生产及实地耕作,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物流运转车标准体系不高、物流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基础设施运转效率低等现状,课题组设计了一种高效物流运转的可拆装式E型车,用于解决现有基础物流运转车的运转单元标准化不统一、运转效率低、劳动成本高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车既可单个使用,也可与多个运转单元联合使用,实现了基础物流运转车的标准化;前后的梯形牵引转向机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元法的微耕机旋耕刀辊切削土壤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耕刀辊作为微耕机耕作部件,研究它与土壤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提高耕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为此,运用LS-DYNA显式动力学软件,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微耕机刀辊切削土壤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土壤破碎情况、旋耕刀辊切削力及切削扭矩。结果表明:浅层土壤扰动位移最大、中层土壤次之、深层土壤最小,与实际耕作过程一致;切削过程中旋耕刀的最大切削力为195N,最大扭矩值为21.1N·m,与试验值相吻合,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研究可为有效揭示土壤耕作机理、优化旋耕刀辊结构及运动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发动机翻转架多数仅限于单一方向的翻转具有较大局限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多维翻转的发动机翻转架。采用圆形钢轨底座与U形轨道滑轮配合实现翻转架承载与水平面旋转,定位孔圆盘与圆柱定位插销实现翻转架水平面定位锁止,相互嵌套的内外蜗轮蜗杆组实现两竖直平面旋转与锁止。以加载大众捷达系列型号发动机为例对翻转架蜗轮蜗杆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翻转架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山地履带式遥控微耕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山地履带式微型耕作拖拉机的作业安全性、便捷性等需要,设计了一套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遥控系统装置。该控制系统装置包括利用专用的编码及解码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控制子系统及针对山地地形特殊设计的液压控制子系统,共同实现对微耕机基本运动及防侧翻动作的遥控操作。经田间实地作业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山地微耕机的作业稳定运行需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作业的实时处理能力和抗干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马广 《农业工程》2014,4(5):84-86
为满足设施园艺和丘陵山区旱地与水田耕作作业对先进适用机械装备的需求,在概述国内外微耕机研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耕机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关键,同时对总体结构、动力选择、传动链结构、一体式箱体传动装置、耕刀部件和离合器操作把手等主要部件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设计的新型微耕机较目前市场销售的微耕机在功能上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重构需求、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的影响,使用柔性模块划分方法对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模块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得到了机床零件之间的交互值并形成了相关矩阵,使用模糊聚类法对相关矩阵进行操作;考虑到可重构机床的特殊性,对其控制系统也进行了模块划分,最后得到了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的总体方案,为可重构机床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考虑重构需求、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的影响,使用柔性模块划分方法对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模块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得到了机床零件之间的交互值并形成了相关矩阵,使用模糊聚类法对相关矩阵进行操作;考虑到可重构机床的特殊性,对其控制系统也进行了模块划分,最后得到了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甘蔗割铺机只能单向收获作业、固定切割高度、无扶蔗机构、车架结构不合理、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丘陵山地模块化甘蔗割铺机。整机通过合理布局和侧挂式输送形式,并由可调铺放角度的铺放装置将甘蔗铺放至割铺机后方左右两侧,实现了双向式收获作业并改善输送通道易堵塞的问题。结合甘蔗在扶蔗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提出了不等螺距螺旋滚筒设计,通过空间坐标变化得到螺旋线方程以及螺旋滚筒直径与安装角度;通过甘蔗输送运动分析确定了输送铺放机构作业速度、甘蔗铺放角;通过甘蔗切割机理分析得到了砍蔗机构切割形式、切割刀盘直径与转速等关键参数。整机作业幅宽设计为1100mm,工作速度为1.8km/h,生产效率为0.176hm2/h。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452.28mm/s、砍蔗机构转速562.12r/min、刀盘倾角12.27°时,甘蔗割铺机破头率最低,为8.398%,工作总损失率为1.71%,整机试验过程中工作状态良好,达到整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多功能收获机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花生收获机以及油莎豆收获机功能单一的特点以及一些技术缺陷,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成功研制了一种振动筛式多功能收获机。首先简要介绍了模块化设计概念及特点,指出了模块化产品设计步骤;然后阐述了机具的设计依据、方案选择和主要技术创新点;按功能要求对收获机进行了模块划分;最后设计了相应模块的机械结构。  相似文献   

16.
模块化设计法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宏 《湖南农机》2013,(3):80-81
模块化设计已经成为工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必经之路,模块化产品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模块化系统的专用程度较高,系统的整体继承性相对较小,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软件的测试成为模块化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模块化软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软件测试理论不能直接用于模块化软件的测试,因此,研究模块化软件的测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减速器系统设计为例,对机械产品CAD系统的程序模块化与功能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机械产品提供了一种创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极大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就农业领域而言,先进设备的出现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微耕机.文章首先介绍了微耕机的使用方法,然后探讨了微耕机的常见故障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面向模块匹配性判断和模块组合的接口信息模型,包括6个参数:接口的编码、接口所依附的模块、接口的类型、接口的几何形状、接口的关键几何参数和接口的功能流方向。其中接口的类型包括动态接口和静态接口,接口的功能流方向包括功能输入和功能输出。接口的编码和接口所依附的模块用于接口的标识和检索,而其他4个参数用于模块间关系的判断。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王彬  蒋素清  周进 《农机化研究》2015,(12):144-147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粘性大加重常规深松铲工作阻力的问题,研制一种入土性能好、工作阻力小的凿型深松铲,并通过改进凿型铲刀的边缘形状和入土角度、铲柄的形状曲线来实现。同时,借助ANSYS Work bench对设计的铲刀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耕深的条件下,深松铲最大应力和应变分别为378.82MPa和0.0019mm,小于深松铲所选材料的屈服强度。这表明,设计合理,可为南方深松铲的设计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