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提高涪陵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通过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构建良好的乡村融资环境、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渐改善基本农田的排灌设施、完善乡村农业保险体系和多措并举应对市场挑战7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菜篮子供应能力,许多地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然而,当前设施农业科技含量仍较低,迫切需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探索,加快形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基于需求视角,结合北京郊区涉农经营主体设施蔬菜科技需求实地调研结果,提出了今后设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及科技任务重点,并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贵州省平塘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从规模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产销衔接、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分析当前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市场拓展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合理,会展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以及种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水土资源日益短缺、休闲农业管理不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较小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推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生态型现代农业、完善休闲农业建设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生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推动"互联网+"农业等。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具体部署了本年度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和措施。按照1号文件的精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经营实体。那么,在这些经营主体中,农民合作社的角色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纳雍县龙场镇生态条件良好,可大规模发展绿色农业,但目前龙场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中存在方向、重点不突出,技术设施薄弱,农机水平低等问题。要抓好规模化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平台,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具体部署了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和措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这些问题,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2012年,合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出效益持续提高,科技应用能力不断进步,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产业体系发展势头良好,农业政策支持保障有力,设施装备条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也存在农业产业经营规模较小、龙头企业较少、主体人员素质偏低、农机推广不均衡、科技推广应用较缓慢、农民增收压力较大、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宏观组织领导,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助于提升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选择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为研究对象,从布拖县农业资源条件出发,分析布拖县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构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的产业结构体系,构建"一园三区五带"的空间结构,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和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六个方面探寻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7日,"设施农业产业论坛"和中国农机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据介绍,自2008年农业部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以来,设施农业持续高速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和拓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发展模式落后、设施装备条件差、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创新不足、行业竞争机制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来自中国设施农业领域从事装备制造、设施蔬菜和花卉生产、设施农业研究的专家,紧紧围绕如何从设施园艺产业升级、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农业新形式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高质量农业包括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而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农业的主体架构。本文以农业产业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痛点,探析农业产业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产业仍然面临结构失衡、产业融合层次低、农业生产要素成本较高等现实困境,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推动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户主体经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户主体经营是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经营中不容忽视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与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以及商品生产基地共同构成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推拉互动的动力体系,正确认识农户主体经营的动力作用并予以合理引导,是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向深度和广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巴州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此项政策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巴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巴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的建设性建议,从而提高巴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区域影响力,促进巴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金华市农业发展成绩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明确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即重点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农村信息网络等5项重点工程,并提出制定农业转型升级规划、设立专项基金、建设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健全现代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的对策,以期促进金华市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泸西县午街铺镇立足镇情,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但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农户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需要采取完善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发展规模化产业、培植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品牌化等对策措施,从而走出一条切合午街铺镇实际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德国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农业的竞争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完善的农业经营体系保证了农业的高效生产和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德国的农业经营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主体两部分。家庭农场是德国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经营主体,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四位一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德国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主体。本文在研究德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构建以家庭农场经营为经营主体、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位一体"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美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运作态势、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及构建的主要经验,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根据市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美国经验表明,构建以高度市场化家庭农场为产业体系基础、实行灵活多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高度发达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和制定高效多样的农业产业保护政策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完善的题中之义。从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未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完善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动农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澄江市加快发展高原特色优势农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培育高原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经营方式、强化高原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经营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加强政府引导。一是做好规划引导,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在"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二是出台具体扶持政策;三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1、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通过集中配置和生产经营上的联合,实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根据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围绕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促进甘肃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尽快取得突破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