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经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因此,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杨尚钊 《农业工程》2019,9(7):122-125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期,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农业发展方式加剧了气候、能源、生态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危机。危机驱动农业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农业绿色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技术研究等手段发展绿色农业,取得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农业低碳技术应用困难、农业发展结构不合理、亟待生产高质量和高竞争力的农产品等问题。据此提出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及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升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加快发展农机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科技的关键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带动下,农机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了农业生产和防灾抗灾的能力,推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一、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农业品牌是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四川各级农业部门以强质量、创品牌、拓市场、促消费为引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绿色农业品牌,极大地促进了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266.13万hm~2,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01个,绿色食品1003个,有机农产品  相似文献   

5.
刘嘉豪  崔茂森 《农业工程》2022,12(7):145-152
研究了2013-2019年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采用空间插值图,分析山东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2013-2019年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省内各个区域的农业竞争力水平发展极度不平衡;各个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相似性很高;区域农业竞争力空间演变由分散逐渐向集聚格局变化,而且各区域之间有明显的梯度差异,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代表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区域农业竞争力数值与各个城市的空间拓展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农业竞争力数值变化与路径变化保持一致;区域空间拓展能力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立足本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15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  相似文献   

7.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农业品牌是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四川各级农业部门以强质量、创品牌、拓市场、促消费为引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绿色农业品牌,极大地促进了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266.13万hm~2,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01个,绿色食品1003个,有机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农业耕种模式的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如  相似文献   

9.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我国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农产品品质而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结合沈阳经济区实际分析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提出要加大政府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认证对象,加强特色农产品质量水平和认证等对策,提升沈阳经济区农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机化》2007,(1):3-3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潘浩 《农业工程》2018,8(12):24-26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信息资源匮乏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等原因,提出政府应当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起主导地位、优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基础,构建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13—2017年陕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实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其中农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互动指标得分高于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指标得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陕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艳利 《农业工程》2019,9(5):124-126
该文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农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提出了发展陕西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陕西省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农业工程》2019,9(3):27-29
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陕西省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发现了其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路敏  郭亚飞  白松 《农业工程》2019,9(12):127-131
苹果产品出口对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增强农民收入具有较重要的影响。目前,陕西苹果产品在出口业务开展中,其国际竞争力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短板。通过构建陕西苹果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苹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经分析得出制约因素,提出从拓展出口渠道、发展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营和国际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陕西苹果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耕地资源有限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下,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陕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性选择。陕西省在特色农业方面有一定的建设成效,但还存在特色农业不“特”的现象。研究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对策,提出陕西省需要注重特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与省内县域、镇域、村域特色农业规划,还需要整合区域资源、农业资源,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打造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2013年—2019年的数据,对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方法]建立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三种客观赋权方法进行单一赋权同时构建组合赋权模型,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组合权重得分进行排序。[结果](1)渔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地方财政能力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素。(2)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发展呈现“M”曲线先升再降,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3)山东省各个城市之间农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异,水平较高地区集中于沿海及半岛地区,水平较低的基本处于省边际地区。[建议] 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渔业技术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颂心 《农业工程》2017,7(3):171-174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随着我国生态资源刚性约束趋紧,低碳农业成为国家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目前,国内外低碳农业研究文献较丰富,对国外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的战略选择、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农业调控手段和财政扶持等方面经验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并结合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实际,研究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举措,期望对浙江低碳农业发展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政务公开,加强为农服务,提出了建设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在线系统的设想,从组成、技术选择及运行方式等多角度阐述了建设该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系统的构成.系统的建成将大大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政务公开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