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并威胁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焉耆平原灌区为典型区域,将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盐土等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土壤、植被、岩性等调查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焉耆平原灌区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不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分区特征、水盐平衡模型和现状灌排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盐碱地良性管理领域的技术应用,解决当前盐碱地管理中缺乏监测数据、无法有效进行改良效果评估的问题,设计了田间智能化信息化采集与控制系统,实现了暗管水质信息监测、田间气候监测、病虫害监测、作物长势监测和自动灌溉控制,构建了用于田间数据传输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依据山东东营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区域特点,综合考虑信号传输的鲁棒性和时效性,提出了ZigBee网络节点部署的全局优化方案。同时,应用TCP/IP协议,设计了盐碱地综合治理信息采集软件和远程信息云服务平台,实现了盐碱地资源的全方位信息监测。试验表明,系统能够满足盐碱地信息监测和田间灌溉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的功能需求,且所设计网络数据传输的综合丢包率低于1%。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盐碱地的绿色改良与合理有效利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然而有机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受盐碱类型、原料种类、施用方式(单施、配施)、施用量、作物种类以及施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差异且缺乏系统总结,限制了有机肥在盐碱地中的发展与应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我国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作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环境友好角度分析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有机肥在盐碱地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盐碱地绿色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新疆盐碱地的改良特征 ,通过室内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试验 ,初步研究了土壤脱盐过程 ,滴头流量、灌水量等对脱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分布可划为达标脱盐区、未达标脱盐区及积盐区 3个区域 ;土壤含盐量分布具有水平脱盐距离大于垂直脱盐距离的特点 ;滴头流量、土壤初始含水量以及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增加不利于达标脱盐区的形成 ;灌水量的增加有助于土壤脱盐。这些结果对膜下滴灌新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新疆盐碱地的改良特征,通过室内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试验,初步研究了土壤脱盐过程,滴头流量、灌水量等对脱直听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分布可划为达标脱盐区、未达标脱盐区及积直3个区域;土壤含盐量分布具有水平脱盐距离大于垂直脱盐距离的特点,滴头流量、土壤初始不量以及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增加不利于达标脱盐区的形成;灌水量的增加有助于土壤脱盐。这些结果对膜下滴灌新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生产实践有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应用在盐碱地改良中,膜下滴灌“有灌无排”模式仅调节耕层盐分分布,并不能将盐分排出土体,长年灌溉容易引起爆发式积盐的风险,而暗管排水是目前公认的改良盐碱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将膜下滴灌与暗管排水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膜下滴灌良好的抑蒸增温、节水抑盐等优势,同时利用暗管将淋洗盐水及时排出土体,使盐碱化土层产生新的水盐平衡,已在新疆盐碱地区开发利用中得到长足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并总结了新疆灌区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及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综述了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对该灌排技术的响应研究,以期为新疆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尉犁县平原灌区(面积为2652.16 km2)为例,选取控制盐碱地形成和改良利用难易程度的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0~60cm土壤含盐量等4个主导因子,在分级赋权的基础上,对4个主导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获得了定量的盐碱地改良利用区划结果。包气带岩性组合分为粉砂/粉细砂、粉砂/亚粘土、粉细砂/亚粘土/细砂、粉土/细砂和亚粘土/粉细砂;地下水埋深划分为小于1.0、1.0~2.0、2.0~3.0、3.0~5.0和大于5.0m;地下水矿化度划分为小于1.0、1.0~2.0、2.0~3.0、3.0~10.0和大于10.0g/L;0~60cm土壤含盐量划分为<3、3~6、6~10、10~20和20g/kg。改良利用区划结果为易改良利用亚区(2.35%)、较难改良利用亚区(48.47%)、难改良利用亚区(48.59%)和不宜改良利用亚区(0.59%)。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线传感的丘陵葡萄园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丘陵葡萄园环境信息和土壤墒情的无线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实时采集、传输数据的丘陵葡萄园环境采集系统。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采用Amega128L微处理器和CC2420芯片为基础设计无线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上接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光照强度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采集葡萄园环境信息。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环境信息经无线方式传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RS232串口将数据传到上位机的数据库中,实现了丘陵葡萄园环境信息的无线实时监测。试验研究表明,系统具有功耗低、传输数据实时可靠等优点,能很好地实现丘陵葡萄园环境监测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农业传感器是数字农业、信息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源头技术,也是推动农业科技迭代升级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农业传感器应用环境(水、气及土壤)和监测对象(动植物)多样复杂、规模大,因此,高环境适应性、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农业传感器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基础与核心。[进展]本文对农业传感器进行分类,并对农业传感器前沿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综述农业传感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研究现状,从农业环境传感器(水、大气和土壤等)、动植物生命信息传感器、农产品质量安全传感器和农机传感器四大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现有农业传感器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的通用性和局限性。[结论/展望]在农业传感器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中,具体分析了现阶段农业传感器大规模应用严重不足的核心瓶颈,包括低成本化、专用化、高稳定性及自适应,归纳出“农业泛在感知”的概念,为农业传感器技术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为研究滴灌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资源,以耐盐碱牧草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按12 mm的灌水定额和一周一次的灌水频率,来研究滴灌过程中,一次滴灌前后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滴灌对盐碱地土壤有良好的淋洗作用,滴灌后24和72 h,滴头下表层土壤的电导率和p H分别较滴灌前降低了72.2%和8.2%、74.7%和5.0%。滴灌结束后,随时间增加,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多,返盐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基于ZigBeeCC2430的土壤含水率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粤  倪桑晨  倪伟 《农机化研究》2012,34(2):189-192
针对农田土壤环境参数大滞后及大惯性的特点,基于低功耗ZigBee CC2430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土壤含水率监测系统。通过运用无线传感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数据通信技术,使得监测系统的自动化与监测水平得到提升。该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组网,通过在监测区域部署网络节点,将监测数据汇集到监测中心,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和Zigbee网络的路由监测功能。给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包括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数据采集、传输及通信等模块的实现原理。遵循模块化设计思想,传感器和功能模块可组合配置,通用性强。对于农田土壤含水率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能够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及显示,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环境参数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2.
张帆  肖志锋 《农业工程》2013,3(5):53-54
针对江西丘陵地区作物种植分布广、监测点多、布线和供电困难等特点,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远程在线采集代表性地块土壤墒情、气象信息,实现墒情(旱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和远程灌溉设备自动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温室环境信息高效监测,开发了物联网测控管理系统的通用平台,主要包括基于Android的智能网关以及基于Google Web Toolkit的远程Web服务器,并制定了系统的数据同步通信协议。根据数据采集单元配置信息和预先设定的界面显示风格,智能网关和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能够自适应地生成温室环境监测界面,动态地解析监测传感器数据并实现数据库存储,以Http post网络传输机制实现数据采集单元配置信息、监测传感器数值等数据在二者间的同步。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物联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效地避免了由于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单元节点变更导致Web服务器和智能网关应用程序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中山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速发展中山市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围绕土壤养分监测、测土配方试验管理、施肥诊断决策服务、土肥信息推广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需求,建设中山农业物联网示范与管理平台,由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平台、土肥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综合数据库组成,实现了面向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生产基地、果蔬生产企业、肥料生产经营单位和种养大户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并在中山市电子政务云服务、公共版地图"天地图"及基础网络平台的应用支撑基础上,完成了涵盖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决策分析、推广应用和综合信息服务的信息化应用完整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大田WSN生态测控系统的Internet远程接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Internet技术实现大田远程管理和精确测控的方案。该方案基于IEEE802.15.4/ZigBee协议组织网络,以基站为数据中心,并通过GPRS网络接入因特网,实现大田WSN与In-ternet无缝连接。在分析了协议转换方法的基础上,对基站的硬件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采用该方案可将Inter-net网络延伸至农田,为建设精确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农业实时测控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棉田信息采集与精量灌溉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棉田信息采集与精量灌溉控制系统为研究滴灌条件下,棉田水分动态与棉花生长关系、棉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大气蒸散与不同时期棉田耗水关系而设计研制,为探索高产优质棉花需水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原理、各传感器(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盐分、地下水位、降雨量、蒸发量)的功能及软件等。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位置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试验资料分析,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土壤含盐量,得出地表以下30 cm处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大于地表表层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这为新疆地区控制潜水蒸发改良盐碱地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传感器与网络通信技术,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布设和安装相关硬件,实现农田气象、土壤、高光谱和视频等监测信息的实时获取,让用户可以在电脑和移动设备上随时查看现场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在现代化农田信息的精准监测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A simulation study on alternative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was carried out for Sirsa Irrigation Circle in Haryana, covering an area of about 4800 km2. Results showed that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salinity development under reduction in canal water supply and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use, a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Reduction in canal water supply by 25%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s unlikely to have any adverse effect on the salinity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 Reduction in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due to decreased canal water supply can partly be compensated by the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use. Leaching of salts due to monsoon rains in the study area shows that groundwater of even relatively poor quality can be used for irrigation without excessive long-term build up of soil salinity under deep groundwater depth conditions. However, increased groundwater extraction without associated actions will not be very eff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ising groundwater levels.  相似文献   

20.
BP网络在焉耆盆地土壤积盐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焉耆盆地为例,采用BP网络技术,对土壤舍盐量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作了初步定量评价,发现潜水矿化度和潜水位埋深是土壤舍盐量的最敏感因素,其次是灌区引水量、引盐量和地下水蒸发量,其中灌区引水量大是焉耆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的最主要因素;而潜水位埋深是土壤脱盐最敏感的因素。焉耆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应从减少灌溉引水量和降低地下水位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