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根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白藜芦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花生根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从4种常用试剂中选出乙醇作为提取剂,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白藜芦醇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61.48%、温度69.97℃、液料比38.94mL/g、浸提时间1 h、提取次数1次为最佳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0.32%.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联合流化床富集技术对红葡萄酒中微量成分白藜芦醇的含量进行快速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设计流化床富集装置,研究HPD826、DA-201、AB-8、H103、HPD600共5种树脂对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富集效果,筛选出H103树脂富集效果最优。将H103大孔吸附树脂用于富集红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获取吸附白藜芦醇后树脂的高光谱反射图像(900~1 700 nm),对比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MSC、SNV、SG-S、RN、QN)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建模效果,优选出RN预处理方法;建立PLSR、SVMR(LK-SVMR、PKSVMR、RBF-SVMR和S-SVMR)、PCR的6种回归模型,优选出LK-SVMR校正模型和PLSR校正模型,将其用于预测集样本进一步评价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最终确定PLSR模型为最佳模型。研究表明,基于RN-PLSR的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定量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_P=0.852 8,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036 0,R_C=0.878 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033 0,预测效果最佳,为高光谱技术在微量、痕量成分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外源添加诱导方式对花生芽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ABS,CBS,PBS,SA,PHE,NaCl等6种外源诱导添加物,对比分析外源诱导添加物对花生发芽中的芽长、发芽率、氨基酸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外源诱导添加物对花生芽长、发芽率、氨基酸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ABS,CBS,PBS,SA诱导物起抑制作用,NaCl溶液无显著影响,PHE诱导物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活小常识     
花生最好煮着吃花生可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在诸多吃法中,以水煮为佳。水煮花生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芦醇等,对防止营养不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β—谷固醇有预防大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病的作用。此外,花生中的白藜芦醇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不仅能抵御癌症,还能抵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心肌梗死与脑梗塞。花生是最易感染黄曲霉菌的农作物,当它的沉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力时,便会引起肝脏损伤,甚至诱发肝癌。吃花生时,要将外观呈黄绿色的花生剔除,然后用水浸泡、…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植物产生抗逆性的原因基础上,简要概述SA对植物抗旱性、抗寒性、抗热性、抗盐性、抗重金属和铝毒性等抗逆反应的影响,为其在植物抗环境胁迫中大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成熟期橄榄型油菜角果抗裂角性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知甘蓝型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性,采用自行研制的油菜角果抗裂角性碰撞检测装置对秦油7号成熟期油菜角果层的上、中、下3个部位的角果抗裂角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油菜角果大小差异对抗裂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期甘蓝型油菜角果的抗裂角系数随着含水率的下降而减小;当含水率大于20%时,抗裂角系数与其含水率具有线性关系,含水率小于20%时,抗裂角系数显著下降并最终趋于0.16左右;秦油7号油菜角果的抗裂角系数在0.151~0.577之间;油菜角果的大小影响其抗裂角性,同一株油菜上角果尺寸大的抗裂角系数比角果尺寸小的大。  相似文献   

7.
水库入库流量抗差修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入库流量,通常通过实测库水位、出库流量和库容曲线反推求得,这过程常存在大的、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即所谓的“粗差”,大大影响实时校正效果。抗差理论提出了误差的污染分布概念, 利用等价权构造具有抗御粗差与极值误差影响的目标函数, 使得在抗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估计方法, 具有较强的抗粗差与抗极值误差影响的能力。为此,把抗差理论引入实时校正中,提出用光滑曲线拟合入库流量,通过抗差权函数抵御异常值影响,求得一条光滑的“实测”入流过程线,据此再做实时校正。利用了抗差系统具有的抗差能力,有效阻止了非正常因素进入系统,保证了洪水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土壤密度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不同密度土壤的抗冲性、抗蚀性及抗剪强度,探索密度与土壤抗侵蚀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密度对土壤抗侵蚀性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土壤的抗冲性与抗剪强度增强;但在土壤密度小于1.27g/cm3时,土壤的抗蚀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土壤密度大于1.27g/cm3时,土壤的抗蚀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小麦叶枯病(HLB)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枯病是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该病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对其病原菌生理分化、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研究,以及小麦抗叶枯病资源筛选、鉴定技术、抗病基因遗传、分子标记在小麦抗叶枯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小麦抗叶枯病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抗叶枯病QTL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灌木根系的抗拉抗折特性是研究风沙区灌木根系固土机制的关键和基础,为使根系的抗拉抗折力学参数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通常在野外进行原位测试。为此,针对灌木根系野外原位测试环境恶劣及装置进沙易坏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灌木根系原位抗拉抗折测试装置,包括机械部件和电子部件。机械部件由机架、夹具和电动拉杆等组成;电子部件由n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和STM32F103芯片等组成,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短程无线传输。经制造、调试、标定和检验,测试装置可在灌木根系原位上获取抗拉抗折和位移参数,并实时短程无线传输至PC上,实现显示、储存和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满足灌木根系野外原位测试的使用要求,为探究灌木防沙固土提供了实地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