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曦  薛雄志 《农业工程》2017,7(2):96-101
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探索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找到解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新路径迫在眉睫。国家在2012年底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给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乡村自然环境的改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过芸溪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该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该流域“美丽乡村”建设对水质改善,尤其是改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整合的关系,探讨其结合的可行性与保障措施。研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百姓富,生态美”为总体原则,变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发展之本,在保护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村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文章在分析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沟通协商、多元性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郭凡凡 《南方农机》2023,(14):98-101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必由之路、有效方式,这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思考与启迪。基于此,笔者认为,筑牢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乡村建设,引领农民朝着共同富裕之路奋力迈进。要聚焦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借助数字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模式转型;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发力,以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振兴除了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外还要注重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必要对"乡村美"的内涵和目标指向进行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当前乡村振兴落实过程中在乡村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的具体需求,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速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科学规划生态建设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文明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央多次强调要治理农村垃圾、改善农村环境,但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制于经济条件,在农村垃圾治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河北省S村的垃圾治理工作进行调研后发现,当地垃圾治理仍停留在浅层次治理上,在具体实践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建议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处理模式、主体参与及法制建设等方面出发来解决现有问题,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美丽宜居、生态平衡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乡村振兴、城乡协调的战略目标,针对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关目标规划.农村环境治理主要针对农村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其中水资源污染防治是农村治理工作的重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为达到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乡...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须之举.文章综述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历史沿革、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处理现状、处理模式及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了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等几种主要处理技术的特点,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乡贤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组以山东省为例,围绕新乡贤的主体及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梳理新乡贤文化建设在乡村经济发展、文明乡风传承、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何侍昌 《湖南农机》2009,(2):100-103
涪陵区小石溪小流域地处城郊,傍依乌江、319国道贯穿腹地。15年来,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模式的实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生态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生态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只有进一步强化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的重点,实施流域生态经济建设措施,才能稳步推进流域治理进程,实现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黄圣岚  潘冬南 《南方农机》2023,(12):122-124
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均有推动作用,并促使乡村朝着现代化治理方向发展。课题组选取东兴竹山村作为案例地,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乡村治理存在基础设施与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村民自治主体缺失、人才队伍建设落后、自治能力薄弱、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基于此,从治理主体、过程和特征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村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乡村生活、生态环境治理等标准体系,推进生态农业转型发展,才能推动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启志 《农业工程》2017,7(6):67-68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布局,包含了生态观念和生态经济、生态制度和生态环境,其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手段,还是乡村建设水平鉴别的“金指标”。主要介绍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态工程,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规划引导下利津县村庄分类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及其整治策略研究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山东省利津县为研究区,基于规划约束和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提出了一套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村庄类型划分方法体系。首先,依据规划引导和特色资源禀赋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然后,构建村庄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开展具体类型划分;最后,结合村庄演化方向和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针对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内的村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的演化分类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有效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对不同演化方向的村庄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进行类型划分,能最大程度体现类型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利津县村庄可划分为城乡融合型(107个)、特色保护型(6个)、集聚发展型(21个)、存续提升型(180个)和搬迁撤并型(198个) 5类,根据村庄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演化方向下村庄的整治策略和发展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崔林 《农业工程》2017,7(6):175-177
健康有序发展的乡村旅游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西安乡村旅游发展已有20余年,但目前其已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制约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探讨西安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姜莹  聂明珠 《农业工程》2022,12(2):153-155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强调农民主体地位,发展乡村菜园经济,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坑塘"无人治、没钱治、无人管、散乱难治"等方面的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思想指导,结合河长制工作重点,根据农村坑塘高效治理工作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创建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睢县农村坑塘为例,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小微水体整治与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进...  相似文献   

16.
种养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蚯蚓养殖处理玉米秸秆和养殖场粪便的技术模式。技术的应用为种养废弃物提供了一条资源化利用之路,可以减少秸秆焚烧现象,提高空气质量,解决养殖粪便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条致富新途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对促进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试验结果,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创新点,以及对社会及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水的需求势必不断提高。而在许多地区的农村,水资源本来就十分紧缺,因此,将雨洪管理纳入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当地雨洪径流、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化害为利,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村雨洪管理与利用现状的分析,在现代城市暴雨管理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的特点提出一套适合新农村的雨洪管理及利用技术体系,并且通过具体示范项目——北京市昌平区菩萨鹿生态村的雨洪管理及其资源化的设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