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欣  徐薇 《南方农机》2022,(24):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难题,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障碍。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工具的运用特点及可改进之处,课题组通过收集整合鄱阳湖流域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政策文本中的政策工具,进而构建相对规范的二维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和中央政府大致都呈现出环境型政策工具居多,供给型政策工具结构不均,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不足的特点。基于此,课题组提出,有关部门应对政策工具进行完善和优化,应从适当细化环境型政策工具、合理调整供给型政策工具、有效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这三方面入手,控制和改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面源污染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性障碍之一,如何有效治理生态面源污染是关系到农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命题。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辨识生态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利益主体,明晰各方主体间体演化的角色定位。同时通过利益主体间的行为博弈分析,厘清农业生态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各方主博弈的现实图景。为此,嵌入合作治理路径,推动农业生态面源污染治理的动态调节和可持续,以期提升污染治理的有效性,旨在进一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曦  田海燕 《农业工程》2017,7(5):90-92
近年来,中国正在从经济、社会、生态及人与自然和谐等多角度出发在流域沿岸乡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了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流域治理起到了一定的间接推动作用。以福建省桃溪流域永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调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水环境监测的手段,对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桃溪流域污染源强及水质环境的变化,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流域治理方面的贡献,为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流域治理方面的作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域“空-地-水”一体化模型体系与多层次协同架构,提出了澎溪河流域面源污染预报预警平台技术体系,建立了澎溪河流域面源污染预报预警平台,平台通过自动收集并处理气象数据等,在控制中心驱动下调用气象模型、陆地模型、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实现未来3~15 d陆面产流以及TN、TP、NH3-N等污染物通量的逐时预报,可自动对突发污染风险进行预报预警,为流域智慧化管理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敏感且脆弱,是我国长江流域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该区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根据库区生态环境特点和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特征,提出既能有效控制污染发生,又能使经济投入最小化的控制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结合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已有研究成果,根据库区农户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种植作物等条件,以"水、土、热、气、肥"5要素的综合控制为主线,在农村生活区—农业生产区—消落带生态屏障区3个空间层次构建了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并提出了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旱坡地—水田—消落带多重拦截与消纳农业面源污染技术体系。该体系已在三峡库区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实践案例中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其所涉及的诸多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思想和技术体系对其它类似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的评估小安溪河流域水质状况以及面源污染情况,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小安溪流域不同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并且结合源强系数法和输出系数法对流域面源污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安溪流域整体水质情况较差,污染分担率最高的评价因子为TN。流域面源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TN,与水质评价结果吻合。主要污染源为城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总等标污染负荷之和比高达81.94%。从乡镇角度分析,城区段污染相对较重,重点治理乡镇为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和虎峰镇,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2-2006年资水流域益阳段的水质监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评价该河段总体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1)资水流域益阳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挥发酚、NH3-N,其中粪大肠菌群污染十分严重,各监测断面均严重超标;(2)从上游到下游,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增加;(3)资水流域益阳段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及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工业源,因此进行流域水质规划时应将生活污染源与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滇池环境需水量及牛栏江引水效果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和外流域调水是当前滇池水污染治理的三大重要举措。滇池流域综合治理从入湖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和重建、外流域调水3方面,构建了以环湖截污、外流域调水、入湖河道治理、农业农村非点源治理、流域生态修复及生态清淤等六大重点工程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以实现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及任务。以总体方案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改善效果,模拟分析规划水平2020年滇池水质满足规划水质保护目标的环境需水量,并结合牛栏江调水工程规划,预测牛栏江补水的水质达标效果及其环境补水水质要求,为滇池外流域调水工程规模与引水水质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桂荣 《中国沼气》2008,26(3):46-47
近来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排泄物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养殖业由分散型转化为集约型,禽畜粪便和污水的集中排放,加重了对水体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枞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新农村和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人口最集中的多民族聚集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地,在青海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和中心作用,所以其水土环境状况也备受瞩目。该文通过分析湟水流域水质现状、农药化肥情况和畜禽养殖情况,得出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一是由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二是由于畜禽非正规养殖规模大。提出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合理有效的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畜禽养殖的粪尿通过处理后再排放等措施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农业机械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改善农业生产和建设美丽乡村。农机一响,种地不慌,“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从平稳迟缓的“慢车道”成功跻身可以长足发展的“快车道”,农业生产的方式也从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升级为主要依靠机械自动化工作,向全面实现高质、高效、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洱海是云南靓丽自然风光的名片,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当前,洱海正处于富营养化中期和保护治理的重要拐点。2017年伊始,大理市制定实施"七大行动",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全面加强洱海保护治理,环湖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行动,洱海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本文以洱海保护重点乡镇之一的银桥镇为例,总结其基层洱海治污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经验,侧重分析其在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扶植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观光农业,积极发挥试点区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的显著成果,以期为洱海流域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工作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为浙江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浙江电力为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农村发展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围绕小城镇综合治理、推进乡村能源发展,开展了美丽乡村电网建设,同时对未来乡村电网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首次以龙溪河泸县境内的面源污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流域的面源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和模拟,定量计算和分析该流域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识别关键污染源和污染关键区。结果表明:①SWAT模型在该研究区具有较好适用性,径流、氮磷负荷的纳什效率系数Ens在0.6~0.75,决定系数R^2在0.75~0.85,相对误差Re在10%~30%;②年产水量、TN产量、TP产量丰水期显著多于平水期,丰水期比重大约为70%~80%,平水期多于枯水期,枯水期产量比重在5%以内;③面源污染是各个子流域最主要的污染类型,农业化肥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在面源污染中所占比重最大;④农村生活污染对TN产量影响最大,农业化肥污染对TP产量影响最大;⑤11、13号子流域是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区,选定云锦镇为重点防治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美丽宜居、生态平衡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乡村振兴、城乡协调的战略目标,针对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关目标规划.农村环境治理主要针对农村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其中水资源污染防治是农村治理工作的重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为达到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乡...  相似文献   

16.
龙倩  张鑫  李昌彦 《南方农机》2023,(16):42-45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水利篇切入点,是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课题组采用问卷法对江西省农村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村水环境总体尚可,但因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部分企业主环保意识不强、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等原因,江西省农村水环境仍然存在一定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性污染。对此,课题组认为江西省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政府监管职责,提升治理效能;二是增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三是转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流域景观格局与面源污染的关系。【方法】以布尔哈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1986-2016年4期土地利用变化下面源污染分布特征,运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了1986年和2016年布尔哈通河各子流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最后使用CANOCO5.0软件分析子流域面源污染和景观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构建的SWAT模型模拟的径流量和总磷量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NSE都达到0.6以上,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流域水文水质状况,1986-2016年,SWAT模拟的总磷年负荷分别为74.04、73.78、82.50 t和128.31 t。②面源污染与景观格局存在密切关系,景观组成格局方面,林地面积与总磷负荷负相关,农田和建设用地面积与总磷负荷正相关;景观空间格局方面,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与总磷负荷正相关,而农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与总磷负荷负相关。流域斑块之间的越高流通性和聚集性,对养分流失改善有积极作用,而流域内景观异质性的增加和形状的复杂化,则会导致污染负荷输出风险的增加。【结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急剧增加,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控制区域在坡度较高的北部区域和农田及城镇集中的东部区域,该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和优化景观格局时,应优先考虑防止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的提高和控制城镇面源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东莞降雨集中、水质性缺水严重的特点,建设雨水集蓄和水循环利用工程,采取雨水集蓄、管道输水、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水循环利用等系列节水灌溉措施,节约水量供生态用水,同时减少面源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补贴节水工程经费,促进农业节水,形成农业节水补偿生态公益用水,政府补偿农业节水的生态型节水补偿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可节水60%~90%,增产12.6%~18%,缓解了降雨集中、污水灌溉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问题,实现了清洁灌溉、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如何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从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现状来看,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必须兼顾的两个目标。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与生态改善的双重压力下,农业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农业自身,更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展。为此,必须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幅降低农业资源特别是水、土地等基础资源的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工程措施对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作用,在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内进行土地整理方面的工程布设,研究了工程措施对农业非点源氮磷的截留效应。结果表明:工程措施能够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内氮磷的流失起到截留作用,对径流和泥沙中全氮和总磷的截留作用显著。工程措施对径流全氮的截留强度为3.43 kghm2,总磷的截留强度为0.098 kghm2;对泥沙全氮的截留强度为6.73 ghm2,总磷的截留强度为1.24 ghm2。工程措施对氮的截留效果好于磷。研究结果为从工程方面治理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