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H-98株S基因的克隆与同源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猪睾丸 (Swine testicle,ST)细胞繁殖并扩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国内分离株 TH- 98,根据 Gen Bank中已发表的TGEV S基因 c DNA序列 ,利用 Oligo4.1程序软件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 ,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 ,扩增出2 .3kb和 2 .1kb两个片段 ,分别命名为 Sa与 Sb,先后插入到 p UC18质粒载体上的 Eco RI和 Pst I多克隆位点上 ,构建了重组质粒 p UC- S。根据 TGEV S基因位点和 p UC18的物理图谱 ,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及套式 PCR方法进行鉴定、分析 ,证明克隆的 p UC- S为 TGEV S基因。同时对 p U C- S进行序列测定分析 ,并与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五个毒株进行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证明了 S基因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核酸类型试验、脂溶性敏感试验,鉴定了1株分离自四川某猪场腹泻病猪粪便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大小约90nm的病毒粒子;通过中和试验,将病毒细胞液与TGEV超免疫血清进行中和反应,显示较高的中和抗体效价。根据GenBank中的TGEV序列,设计了1对包含TGEVS基因1760bp部分片段的引物,经RT-PCR扩增获得了1条约1.8kb的条带,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纯化回收该片段后,将其连接在pMD18-T载体上,转化DH5a大肠埃希氏菌。用双酶切和PCR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并测序,经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多重序列比较,TGEV四川株(SC-A)与国外报道的部分TGEV分离株具有高达98.8%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在S基因(纤突蛋白基因)5′端保守区设计了一对引物P3/P4,该对引物在TGEV扩增跨幅约为2.4kb;而PRCV由于在此区域存在一约0.6kb碱基缺失,扩增跨幅约为1.8kb。用引物P3/P4对TGEV Miller株、Purdue株和PRCV AR310株分别进行RT-PCR,根据RT-PCR扩增片段大小可以直接区分TGEV和PRCV。用引物P3/P4与引物P1/P2作Nested-PCR,提高了该RT-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的RT-PCR可为临床上诊断TGEV及调查我国是否存在PRCV感染提供可靠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4.
RT-PCR方法快速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标准毒株(Purdue-115)的ORF6(N基因)的基因序列,设计俣成了一对引物Li01/Li02用反转录聚俣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发病猪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约1174bp(N基因)的PCR产物,与从参照毒株TGEV TH-98扩增出的片段大小相一致。进一步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分析,发现从发病猪火花名扩增出的N基因与参照毒株TH-98株具有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从而证实本病例致病病毒为TGEV。  相似文献   

5.
用MA104细胞培养增殖了轮状病毒地方分离株JL94。利用一对根据Genebank中已发表的轮状病毒VP7基因cDNA序列而设计并合成的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JL94毒株扩增出VP7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JL94/VP7,并对其进行了HindⅢ,HindⅢ和BamH I的单、双酶切初步鉴定及其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pMD18-T-JL94/VP7的插入基因为轮状病毒的VP7基因。重新设计一个带有Kozak序列的上游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带有Kozak序列的vp7基因并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VP7,酶切鉴定其大小和方向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分别用HindⅢ和BamH 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后连接。经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检测鉴定,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王岗株g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AILTV)美国农业部(USDA)标准毒株的基因序列,在ALITV gE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和终止密码子下游设计了1对引物pAL1和pAL2。以AILTV王岗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约1.5kb的片段,经酶切鉴定为AILTV gE基因。将此PCR产物与pUC19质粒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I消化、连接,转化JM83大肠埃希氏菌感受态细胞,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PCR方法鉴定阳性重组质粒pRHE。对其进行测序后,与AILTV USDA标准攻毒株的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9.5%,所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2%。  相似文献   

7.
用PCR从含产气荚膜松菌β毒素基因的质粒pXETB2中扩增出β毒素基因,NcoⅠ和BamHⅠ双酶切该β毒素基因,回收0.93kb的β毒素基因片段,再用NcoⅠ和BamHⅠ双酶切含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质粒pXETA1,与上述回收的β毒素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经NcoⅠ,NotⅠ酶切反应鉴定和苷酸序列分析证实,获得的重组质粒pXCPAB1含有α-β融合基因,重组菌株BL21(CD3)(pXCPAB1)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株可以表达α-β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8.
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B、C抗原位点序列,应用Primer6.0设计一对含酶切住点的引物,用于RT—PCR扩增B、C抗原位点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于peasy—T克隆载体上,构建克隆载体,用EcoRⅠ和XhoⅠ对表达载体PET-32a(+)和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将酶切产物亚克隆至PET-32a(+)多克隆位点上,连接、转化至BL21(DE3),构建B、C位点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所扩增的目的片段的大小为357bp,与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后,经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相应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说明成功地构建了TGEVS基因B、C抗原位点的原核表达载体。TGEVS基因B、C抗原位点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TGEV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从接种PCV2吉林株(JL01)PK-15细胞中,扩增出PCV2毒株的ORF2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PCV2JL01毒株的ORF2基因核苷酸长度为702bp。将重组质粒用Sal Ⅰ和Xho Ⅰ酶切后与同样处理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化BL21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经PCR和酶切鉴定后,用IPTG诱导,细菌裂解液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能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猪附红细胞体信号识别颗粒54(SRP54)基因的功能,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KI3806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为NC015153.1)中信号识别颗粒(SRP)蛋白基因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猪附红细胞体SRP54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重组质粒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将SRP54基因与pVAXⅠ真核表达载体连接。结果表明:克隆的SRP54基因片段长1 173 bp,与GenBank中原序列同源性为97%,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SRP54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为猪附红细胞体SRP54基因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RT-PCR扩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A抗原位点目的片段克隆、双酶切后连接于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用IPTG诱导,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目的蛋白的原核表达情况和免疫特异性。结果显示,目的片段的大小为534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TGEV相应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Western-blotting检测可见分子质量约43 ku的融合蛋白条带,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2.
猪瘟病毒国内分离株(HL-LY)E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猪肾细胞(pK-15)繁殖猪瘟病毒(CSFV)分离株HL-LY,根据基因库已发表的CSFV E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CSFV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约1.1kb的片段,即E2基因。将RT-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T-E2,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均已成功获得了CSFV E2基因的重组体T-E2。将该测序结果与国内几个毒株SHIMEN,C,C-V-LZ,GS-LT,GS-LX德育了列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59%,96.005,88.495,78.24%,77.8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6%,98.39%,93.54%,90.70%,90.44%。表明该毒株与国内标准毒株SHIMEN株和C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接种ST细胞进行增殖,待细胞出现明显的病变后,将细胞反复冻融3次收获病毒。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扩增S基因包含A抗原位点724bp基因片段(Sa)的引物,引物两端分别有BamHⅠ和HindⅢ的酶切位点。以感染细胞提取的病毒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蓝白斑筛选和酶切鉴定选择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MD18-T-Sa。用DNAstar软件将其与GenBank上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7%以上,氨基酸同源性为93%以上。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a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试验株与TH-98株亲缘性最近。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Fa株gp63(gⅠ)基因转移载体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ll酶切已缺失gⅠ(gE)和部分gp63(gⅠ)的重组质粒PPB7-1DNA后。回收大小约6.0kb片段,经T4DNA连接酶接后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株,得到含gp63片段的转移载体质粒PP63,再以SV40早期启动子控制的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将其手稿P63中gp63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下游的StuⅠ位点,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转化子,构建了以gp63为同源序列含LacZ报告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命名为PP63LacZ。在该转移载体质粒中,LacZ基因的两端分别与0.3kb和0.5kb的PRV gp63同源序列相连,经酶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鉴定,结果表明该转移载体质粒的构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猪传染性胃肠炎华毒(TGEV H)是我国分离的代表毒株,H弱毒株是我国自行培育成功的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1.3kb的目的片段,包括S基因的编码的B、C两个主要抗原位点的片段,目的片段与pUC19质粒载体进行连续,转化,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pTS1,将重组质粒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TGEV H株和S基因5’端B、C位点片段1190bp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的TGEV毒株Miller、Purdue-115、FS772/70及台湾省TFI毒株序列均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达94.72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70%以上。编码抗原位点C的序列与其它毒株完全一致,但在B位点发生改变,即第9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由Trp突变为Ser。该核苷酸该片段全长1261bp,包括起始密码子ATG及基因间的共同序列ACTAAAC。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国内的TGEV分离株-H弱毒株S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其编码的B、C抗原位点片段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揭示TGEV强弱毒差别的分子机制、开展新型疫苗及进行分子诊断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纤突(S)蛋白的全基因序列及表达载体质粒的基因融合特点,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获得含有TGEV S基因4个主要抗原位点的约2000 bp目的片段,将其分别与表达载体质粒pPG611.1和pPG612.1进行连接,通过电转化进入宿主菌Lacto-bacillus casei393细胞内,通过质粒提取、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TGEV S基因已成功插入到表达载体质粒中,获得了TGEV S蛋白干酪乳杆菌表达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A群猪轮状病毒(PRV)G5型OSU株长度约为1.0kb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鉴定,证明为该PRV的VP7蛋白基因,与已发表的该PRV,VP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8%,将该基因黏端克隆至表达载体PblusBAChis C质粒中,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了PRV-VP7蛋白基因与PblueBAChisC质粒的阳性重组子,纯化该重组质粒并与线性杆状病毒DNA分子Bac-N-Blue共转染昆虫细胞sf9,5d后收获重组病毒,通过对重组杆状病毒DNA分子的酶切及PCR鉴定,确定PRV-VP7基因已正确投入,将经3次蚀斑筛选纯化后的该重组杆状病毒接种于sf9细胞大量增殖后,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PRV-VP7蛋白的真核表达。  相似文献   

18.
参照Genbank中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C)M41纤突蛋白S1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山东地区IBV分离株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成功扩增出约1634bp S1基因片段,将扩增出的S1基因分别克隆到T Easy质粒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提取质粒DNA,利用Eco.RI酶切证实了重组质粒的特异性,并进行序列测序,克隆出的序列已被Gene Bank收录,序列号为:AY043313。将得到的序旬与标准株M41进行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分析,与M41的核式酸同源率995。利用Omigo2.0软件对克隆出的山东IBV进行了理论酶切位点分析,在BstYI、AluI和BgⅢ位点与M41不同,结合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推测:山东A分离株可能是M41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9.
根据植物组成型表达质粒pBin438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及FMDV VP1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S质粒pU8—2质粒中扩增7S启动子,经HindⅢ和BarnHⅠ酶切,与经同样双酶切的植物组成型表达载体pBin438大片段连接,经酶切、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Bin438构建完成。从FMDV VP1基因的pGEM—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经BarnHⅠ和SalⅠ双酶切后,与p7SBin438质粒酶切后的大片段连接,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FMDV VP1基因已置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S下游,成功构建了FMDV VP1基因的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Bin438-VP1。通过三亲交配法,将表达载体p7SBin438-VP1导入根癌农杆菌,为研究FMD可饲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羊流产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自行分离、传代培养的内蒙古地区山羊流产衣原体按常规方法分离纯化,提取衣原体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按照国外发表的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两端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1.17Kb的DNA片段。利用引物上预先设计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将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连接到pUC19质粒相应位点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重组子。经PCR检测和内切酶分析鉴定含MOMP基因的重组子质粒。对克隆处段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证明得到MOMP全编码序列的基因克隆。本株衣原体MOMP编码区由1170个核苷酸组成。序列比较发现本株衣原体的MOMP基因与国外的羊流产衣原体S26/3株的MOMP基因完全相同,与B577株的MOMP基因仅有一个核苷酸的同义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