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王磊  石磊  何连帅  王陈路  唐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23-14325,14358
[目的]研究在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中,不同水生植被下的污水中环棱螺的生存状况。[方法]通过模拟冬季不同植被湿地条件,检测污水对太湖环棱螺(Bellamya 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及其存活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大型湿地水生植物模型条件下太湖环棱螺的生存状况。[结果]在不同水生植物建立的湿地模型中,从环棱螺的存活率来看,水花生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芜萍组存活率最低;环棱螺的SOD活性均为先降后升的趋势;MDA活性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芜萍组、灌木柳组和对照组为先升后降,最后趋于一致,而金鱼藻组和水花生组无明显变化,水芹菜组变化比较复杂。[结论]在冬季的5种水生植被环境中,水花生与环棱螺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污水有明显的抵御效果,而芜萍与环棱螺的组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下环棱螺的生存状况,为该地区环境监测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方法]在太湖虞望河西附近生态建设工程区的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3种水生植被生境中放养等密度的环棱螺,测定环棱螺在蓝藻爆发阶段和非蓝藻爆发阶段的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P450酶浓度,并分析所测指标与湖水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蓝藻爆发阶段,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0%、55.2%和89.3%,SOD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MDA与SOD变化趋势相反,P450酶则不断下降;在非蓝藻爆发阶段,3种生境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90.6%、98.8和99.5%,SOD活性先降后升,MDA则为先升后降,P450酶的变化没有规律。2个阶段中环棱螺SOD活性与湖水氨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MDA只在非蓝藻爆发期与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450酶与氨氮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用环棱螺评价水生植被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时,P450酶活性并不是合适的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的环棱螺体内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生境的指标,MDA可作为非蓝藻爆发阶段检测氨氮含量的指示物,但P450酶不能作为该地区3种生境环境污染早期诊断与预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下环棱螺的生存状况,为该地区环境监测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方法]在太湖虞望河西附近生态建设工程区的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3种水生植被生境中放养等密度的环棱螺,测定环棱螺在蓝藻爆发阶段和非蓝藻爆发阶段的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P450酶浓度,并分析所测指标与湖水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蓝藻爆发阶段,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0%、55.2%和89.3%,SOD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MDA与SOD变化趋势相反,P450酶则不断下降;在非蓝藻爆发阶段,3种生境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90.6%、98.8%和99.5%,SOD活性先降后升,MDA则为先升后降,P450酶的变化没有规律。2个阶段中环棱螺SOD活性与湖水氨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MDA只在非蓝藻爆发期与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450酶与氨氮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用环棱螺评价水生植被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时,P450酶活性并不是合适的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的环棱螺体内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生境的指标,MDA可作为非蓝藻爆发阶段检测氨氮含量的指示物,但P450酶不能作为该地区3种生境环境污染早期诊断与预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腹足类软体动物梨形环棱螺对水温环境因了十分敏感,螺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量随着水温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加快和增加,或减慢以至暂时停产生长和产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4.0~9.4都能正常生存,喜偏酸性环境,最适范围为6.0~7.8;螺有较强的耐旱性,当失水率超达30%,开始死亡,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2.28pH和10.80pH;当污染区全氮含量达到5.53%时没有梨形环棱螺存在,水域全氮含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腹足类软体动物梨形环棱螺对水温环境因子十分敏感,螺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量随着水温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加快和增加,或减缓以至暂时停止生长和产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4.0~9.4都能正常生存,喜偏酸性环境,最适范围为6.0~7.8;螺有较强的耐旱性,当失水率超过30%,开始死亡;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2.28pH和10.80pH;当污染区全氮含量达到5.53%时没有梨形环棱螺存在,水域全氮含量不高于3.6%时,均能正常生活,该螺耐污性很强,能栖息于多污性和中污性水域。  相似文献   

6.
几种环境因子对梨形环棱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导了腹足类软体动物梨形环棱螺对水温环境因子十分敏感,螺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量随着水温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加快和增加,或减缓以至暂时停止生长和产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4.0~9.4都能正常生存,喜偏酸性环境,最适范围为6.0~7.8;螺有较强的耐旱性,当失水率超过30%,开始死亡;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2.28pH和10.80pH;当污染区全氮含量达到5.53%时没有梨形环棱螺存在,水域全氮含量不高于3.6%时,均能正常生活,该螺耐污性很强,能栖息于多污性和中污性水域。  相似文献   

7.
陈静  宋光同  汪翔  佘磊  武松  吴明林  丁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08-11709,11842
[目的]弄清螺蛳改良水体的效果,并为虾蟹、甲鱼等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平均水温为22.8℃、曝气的情况下,以富营养化的池塘水作为试验用水,进行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螺蛳对TN、TP没有显著的去除效果;投放10、20、40个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35.39%、33.93%、29.57%和38.29%、25.69%、19.39%,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8.67%、36.14%、34.96%和38.93%、35.20%、33.08%。[结论]投放一定密度的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不同密度螺蛳改善水体环境的效果不同。建议与沉水植物共存,达到螺-草互利作用进而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放养铜锈环棱螺密度与其耗氧速率呈正相关;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同步降低的规律,但在培养后期(7 d后),2组不同肥瘦度水样中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不明显,即消除率降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水样中的COD含量普遍有所增加;NH3-N和NO3-N的去除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以及培养时间存在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肥瘦度的水体,不同的水质指标,应该选择不同的投放密度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二价镉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Cd2+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镉(Cd2+分别为0、0.05、0.10、0.20和0.5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 d)下对梨形环棱螺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螺肝脏和鳃组织中DNA单链断裂程度随暴露的剂量增加而增加;肝脏在暴露的前4 d内,DNA完整性(F比值)一直下降,鳃组织在暴露的第1天时,DNA损伤显著或极显著,随后F值上升,显示断裂的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然后DNA单链断裂程度继续加重,F值持续下降,直至第14天。结论:低浓度的Cd2+暴露可引发梨形环棱螺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上述指标对Cd2+污染敏感,可以作为Cd2+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入侵植物水葫芦对不同酸度条件的适应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缩微实验,在网室中以pH值为3.5、5.0、7.0、9.0和11.0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水葫芦;通过测定水葫芦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不同酸度下水葫芦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培养6周的时间内,水葫芦能够在pH值3.5-11.0的Hoagland营养液中生长,具有较宽的生存pH值范围.随营养液pH值升高,水葫芦的相对生长率从6.12倍降到3.08倍.pH值在3.5-9.0之间,水葫芦株高,叶柄长度,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根长、茎长和根系活力随pH升高明显下降.生理生化分析表明,随着营养液pH升高,水葫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下降,MDA含量也略有变化,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碱性条件下,水葫芦根系的CAT、POD活性高,MDA含量也高,CAT、POD和SOD活性失衡,表明碱性条件不利于水葫芦根系中活性氧的清除,导致自由基伤害.酸性条件下,水葫芦的根系活力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碱性条件,表明水葫芦更适于酸性环境生长,这是其能够在中国南方各种水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甜高粱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国外5个甜高粱品种为试材,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取甜高粱叶片,测定不同甜高粱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M-81E、Rio、COLLIER、Honey、Umbrella 5种甜高粱品种的SOD活性都是在成熟期达最高值,分别为139.599 U/g、106.323 U/g、110.004 U/g、79.255 U/g和156.417U/g。其中Umbrella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与其他4个品种相比,其POD的活性一直都是最高,分别为24.231U/(g·min)、41.034U/(g·min)、25.234U/(g·min)、37.431U/(g·min)。而5种甜高粱品种在成熟期CAT活性相近。M-81E、Rio、COLLIER、Honey、Umbrella 5种甜高粱的MDA的含量在苗期最低,分别为0.240 2mol/g、0.249 1mol/g、0.246 3mol/g、0.128 1mol/g、0.252 9mol/g。  相似文献   

12.
人工杨树林种植条件下多种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杨树种植条件下开展木材产品经营、粮食和饲料产品经营、畜禽产品经营及体验休闲产品经营,探索林间种植、养殖中的环境和谐、循环经营问题,使有限的林业土地资源不受破坏和污染,实现良性耕作以及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糖醋液中添加蜂蜜、番石榴汁、芒果汁等对食用菌害虫粪蚊和菇蝇的诱杀效果,在按糖:醋:酒:水=5:6:3:10配制的糖醋液中加入占试液总量1%的30%敌百虫乳油,并分别加入占试液总量2%的蜂蜜、番石榴汁和芒果汁进行诱杀害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糖醋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均能增强诱杀害虫的效果,其中以在糖醋液中添加蜂蜜对粪蚊和菇蝇的诱杀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类芽孢杆菌木聚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从富含半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15株产木聚糖酶的菌株,以DNS法从中筛选出一株木聚糖酶酶活最高的细菌,经16S rDNA鉴定其为类芽孢杆菌。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得出该菌株的最佳产酶培养基为:玉米芯木聚糖30.0g/L、胰蛋白胨6.0g/L、K2HPO45.0g/L、吐温803.0g/L。用此配方对菌株进行摇瓶培养,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温度32℃、摇床转数220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96h,发酵液中木聚糖酶活力达到194.67IU,是未经优化的基础产酶培养条件产酶能力的1.58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桨角蚜小蜂在 5个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整个温区内 ,Logistic模型和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且王氏模型的拟合度高于 L ogistic模型 ,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线性日度模型在适温区内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产紫杉烷类物质的链格孢1011菌种的培养和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真菌学方法对产紫杉烷类物质的链格孢1011菌种培养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易培养,生长发育迅速。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划破菌落或变温交替培养,可促进大量产孢。发酵条件优化结果:种子培养的最佳时间为3d,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8d,前体物苯甲酸纳可促进化合物I的合成,通过氮、碳源优化组合,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氮、碳源每100mL萄糖2.2g,花生饼粉2.6g,黄豆饼粉0.2g,淀粉2.2g,蛋白胨0.48g,酵母膏0.5g,氯化铵0.58g,硫酸镁0.3g,磷酸二氢钾0.3g。采用最佳发酵条件优化培养,可使发酵产物化合物I的组分比原始培养条件下产量提高了262%。  相似文献   

17.
赤眼蜂及其寄主卵低温贮存时间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米蛾卵在4℃(±1℃)低温贮存不同时间后,对赤眼蜂寄生的影响以及赤眼蜂中期幼虫经低温后的表现。结果表明,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越长赤眼蜂对其寄生量越少,米蛾卵经低温贮存15 d,其被寄生量低于新鲜米蛾卵被寄生量的50%;赤眼蜂低温贮存时间越长,其羽化率越低,低温贮存25 d平均羽化率均低于50%。可以认为,在进行赤眼蜂人工生产时,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5 d、赤眼蜂低温贮存不宜超过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