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第四代幼虫发生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 Guenee.)第四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测方法,通过对1993-2004年贵州省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的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第三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x)与第四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y)的回归式为=3.1293+0.8776x±Sy=2.951,r=0.730>r(0.01,10)=0.708* *;第四代田间成虫主峰期(x)与第四代一龄幼虫发生期(y)的回归式为=-1.2483+0.6729x±Sy=2.472,r=0.923>r(0.01,10)=0.708* *.利用回归式模型预测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和第四代一龄幼虫发生期,其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对余庆县1982~2004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Guenee)测报资料的筛选分析结果为,第三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1802 0.0024x1 0.0050x2 0.0185x3±Sy/12=0.6924,第四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2853 0.0005x1 0.0084x2 0.0112x3±Sy/12=0.6334;第三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测回归模型^y=13.3830 0.6823x±Sy/x=2.61,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测回归模型^y=3.1293 0.8776x±Sy/x=2.951。利用其回归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生程度和低龄幼虫盛发期进行预测,其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1985~200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结果的整理分析,基本摸清稻纵卷叶螟在余庆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以预测预报为基础,狠治第三代、挑治第四代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在三龄幼虫前最好。  相似文献   

4.
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及发生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贵州省余庆县1993--2007年白背飞虱测报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建立了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预测模型(I):y=430.2589 76.3021x1 3.0216 x2 0.014 3x3士Sy/12=1802.71;第3代低龄若虫盛发期预测模型(Ⅱ):y=4.6259 0.5238x士Sy/比x=1.804 6;第3代1龄若虫盛发期预测模型(Ⅲ):y=3.8994 1.8346x士Sy=1.3506.利用其回归模型对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和低龄若虫盛发期进行预测,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可以提前10~15d作出预报.2008年6月应用模型进行预报,发生实况与预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第4代白背飞虱与第5代褐飞虱发生程度及发生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庆县1993-2008年稻飞虱测报资料筛选分析,建立了第4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低龄若虫盛发期的预测模型(=-7.764 01+0.001 25x1+0.001 26x2+0.113 08x3±Sy/12=1.181 8,=9.958 0+1.042 0x±Sy/x=1.284 8)和第5代褐飞虱发生程度、低龄若虫盛发期的预测模型(=1.178 3+0.001 5x1+0.001 4x2+0.002 0x3±Sy/12=0.587 0,=7.936 5+1.634 9x±Sy/x=2.807 1).利用该回归模型可提前10~15 d对其发生程度和低龄若虫盛发期进行预测预报,且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7 ~2010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雨系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最大的直接作用,也是其他因子产生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为y=...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化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稻纵卷叶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uzzy贴近度原理,挑选与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3项前期气象因子建立贴近度预测模型,并结合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实际发生情况,设定Fuzzy贴近度预测规则。【结果】建立了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定量预测模型y=2.5587+44.1039R(x0,xi),并计算出预测规则,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测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2.3%,2009和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结论】建立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定量预测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应用方便、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基层测报站及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汪文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98+3929-3898,3929
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通常一年发生4代,其中以三代最重,二代次之,少数年份在双晚上也发生较重.主要阐述了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发生情况,根据青阳县2004 ~ 2009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2004 ~ 2009年连续6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指出了青阳县在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近10年余庆县前期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种群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1-2020年余庆县稻纵卷叶螟虫情资料和10年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和风速等气候资料,探究10年间种群迁入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结合提前1候、提前2候和提前3候气候数据分析其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2011-2020年余庆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和灯下诱蛾始见期最早分别出现在2014年4月4日和4月23日,最晚分别出现在2011年5月30日和2018年5月23日,近10年其始见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害代第3代迁入峰期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主害代第4代迁入峰期主要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第3代主迁入峰期的成虫迁入量决定第3代幼虫的发生程度;最低温度、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关键气候因子,提前10~15 d的日最低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多、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田间种群的增殖扩张,水稻的卷叶率危害越重。【结论】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和前期水汽条件充足都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  相似文献   

10.
1 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历史变化 据上海农业志记载,20世纪50~60年代,稻纵卷叶螟在金山、松江等县偶有发生,危害不重.70年代后则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幼虫对穗期早稻危害最重,损失较大.从80年代起,几乎年年达到大发生程度.2007年更是达到二、三、四代连续大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量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测报难的问题,通过对古田县10a虫情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指出:古田县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第三(2)代的螟蛾迁入量与6月上,中旬雨日之和及降雨量之和呈正相关关系;蛾迁入后的1-2龄幼虫存活率与蚁螟盛孵高峰期的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林的树木多样性与主要害虫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树木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连续2 a的研究(2009年和2010年)。思茅松与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或高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思茅松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但林地的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并不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一致。思茅松主要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stata的危害情况随林地树木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降低。在思茅区清水河乔林层中,思茅松毛虫[y = -29.929x + 70.61,R2 = 0.966 7(2010年);y = -14.578x + 34.213,R2 = 0.974 9 (2009年)],微红梢斑螟[y = -8.873x + 20.627,R2 = 0.994 6(2009年);y = -8.653x + 20.215,R2 = 0.935 1 (2010年)]的受害率与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呈现更好的线性关系,而松实小卷蛾的受害率则与灌木层的Shannon指数呈较好线性关系[y = -5.672 7x + 14.964,R2 = 0.835 8(2009年);y = -4.476x + 12.27,R2 = 0.838 1(2010年)。在景谷文朗,思茅松毛虫[y = -55.454x + 135.16,R2 = 0.954 1(2009年)和微红梢斑螟[y = -23.895x + 57.907,R2 = 0.983 1(2009年)]的受害率与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同样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图5表3参8  相似文献   

13.
对万安县植保植检站1998~2011年第1代二化螟灯下始见期、高峰期数据进行整理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预测式:y=0.436 0+0.864 5x,利用该预测式对2011年第1代二化螟发蛾高峰日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蛾高峰日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预报模式,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江苏泰州地区1987~2006年气象资料和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选取气象因子,利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报方程。[结果]1月中旬~2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与第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而2、3月的平均气温与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好的相关。[结论]预报显示,对第四(2)代和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分别达95%和75%;如果将数据做四舍五入处理,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疆棉区棉铃虫发生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新湖垦区膜下滴灌棉田棉铃虫系统调查,结合当地气象资料研究,明确了积雪厚度与棉铃虫年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建立了年发生程度与积雪厚度的数学模型Y=0.015 X~2-0.082 X+0.884;应用期距预测法对棉铃虫一代和二代高峰期进行预测,构建了两个数学模型Y_1=-0.839 X_1~2+35.742 X~1-341.685和Y_2=1.157 X_2~2-60.187 X_2+816.588.[结论]对以上三个数学模型进行回判和预测验证,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该区棉铃虫预测预报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测定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鲜重及干重,建立金太阳杏果实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与鲜重生长曲线呈"双S"型,生长模型曲线分别为:y=-2.7119+0.3528x-0.007x2+5×10- 5x 3(R2=0.989),y=-2.7518+0.3033x-0.0052x2+3.4×10-5x3(R2= 0.990),y=-2 .5068+0.2767x-0.0048x2+3.2×10-6x3(R2=0.988),y=-22.756+1. 9784x-0.351x2+0.0003x3(R2=0.991),y=-15.344+1.1932x-0.01x2+8.8 ×10-5x3(R2=0 .994);果实干重生长曲线呈"单S"型,生长模型曲线为y=1/(1/7+56.1212×0.880 5x)(R2=0.9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第2代稻飞虱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稻飞虱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5~2011年稻飞虱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气温是影响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降雨量、日照时数、雨日等对害虫发生程度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气温发挥间接作用。据此建立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为y=0.3972x1+0.1801x2+0.0020x3+0.0035x4-0.0189x5-10.5637,利用模型回检历史拟合准确率为91.3%,而2011年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结论】气温是影响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生产中可以应用拟合的预测模型对稻飞虱的发生危害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等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控制作用,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1-4龄幼虫的毒力,并测定其受药后停止取食所需时间。【结果】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1-2龄)的毒力高低依次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相对毒力差为1.55-1.83倍;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4龄)的毒力,氯虫·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氟虫双酰胺的2.04-2.32倍;3种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相差不明显。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相差很大,1龄与4龄幼虫相差3.20-13.62倍。用3种药剂的LC50浓度处理不同龄期幼虫,对抑制稻纵卷叶螟取食的起效时间为1-4 h,对二化螟为4-16 h,随幼虫龄期增加,起效时间延长。【结论】3种供试药剂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时在低龄幼虫期施药效果较好;防治低龄幼虫可优先选用氟虫双酰胺,防治高龄幼虫可优先选择氯虫·噻虫嗪混剂。  相似文献   

19.
<正> 茶尺蠖Ectropis obligua hypulina Wehrli(鳞翅目尺蠖蛾科)是我国主要茶树害虫之一。长江下游至钱塘江流域,特别是浙江、苏南和皖南一带常有较重危害,成为当地许多生产单位的主治害虫。前人对茶尺蠖的生物学、消长规律和防治方法,有过不少研究报道。进一步对于温度与茶尺蠖发育的关系,侯建文等曾就变温对茶尺蠖第一代卵期发育的影响作过研究,其它则鲜有报道。本文系在不同恒温条件下,对茶尺蠖各虫态发育作系列观察,探明各虫态与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以求对其发生规律的掌握及虫情预测的应用有所裨益。现将观察结果整理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