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草-鱼生态种养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技术的原理是将猪粪尿经过发酵处理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再用牧草养鱼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鸽、猪、鱼、粮生态种养的效益较单纯的种植或养殖的效益显著.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稻鱼生态种养技术,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基础设施建设、水稻种植与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开发建议,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稻-鱼-鸭生态种养示范片实施技术的探索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调查,掌握鱼、鸭摄食稻田虫、卵、病菌、杂草降低稻田病虫草害发生程度;和鱼、鸭摄食田间浮游生物,粪便肥田,节约种稻肥料;以及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资源所获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明确田间实施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莲藕田套养鱼就是利用莲藕与鱼的共生关系,使莲、鱼都增产增效。莲田养鱼每亩(1亩=1/15公顷)莲藕可增产8%~10%(达到2500~3500公斤),鱼能收获50~100公斤,若喂养精心,鱼的产量可高达150~250公斤,同时还可减少莲藕的病虫害发生和中耕除草用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出一条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潜江市生态能源局以沼气建设项目为契机,在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该模式的优点及技术规程,为现代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江苏滨海县坎南镇部分农民,实行猪、鱼、藕综合种养,经济效益是单纯种养的3~5倍.  相似文献   

8.
蒋浩永 《农技服务》2009,26(6):100-101
介绍了"猪—沼—稻"生态种养技术的流程,并从沼气池建设、猪舍建造、厕所建造、发酵原料的处理、沼液喂猪及沼渣在水稻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该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稻田选择与改造、种养准备、茬口安排、日常管理、收获5个方面介绍了鳅—鱼—稻生态种养技术,以期充分利用种养空间,提高种养效益,提升种养品质,着力打造鳅—鱼—稻生态种养,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10.
茭白是缙云县传统的蔬菜,2000年以来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针对每年只生产一季茭白,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食源、生长空间和时间等条件,运用生物控制原理,开展茭白田生态立体养鱼养鸭技术示范,2001、2002年示范面积2300亩.  相似文献   

11.
12.
<正> 鱼—猪—草综合养殖技术,是根据生态良性循环的原理,采用农牧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立体养殖方式。它既改变了“人放天养”的粗养鱼塘低产低效的问题,又克服了“以人工投喂为主”的精养鱼塘高产不高效的弊端。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3.
鸽、猪、鱼、粮、饲生态种养效益显著。江苏金坛市江南白羽王鸽繁殖中心1998~2000年,走出了一条鸽一猪一鱼一玉米一水稻生态种养产业链之路,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以每年生产万羽乳鸽计,累计连锁经济效益可达4万~6万元。  相似文献   

14.
缪杰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82-282,291
分析了鱼稻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效益,并介绍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建好田间工程、改变栽培技术、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广大种养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桂飞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63-263,267
芡实要鱼高效轮作种养主要是利用芡实(茎杆)收获后池塘空闲期来进行鱼类养殖,最大程度发挥水体综合应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芡实要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借鉴。  相似文献   

16.
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主要是利用芡实(茎杆)收获后池塘空闲期来进行鱼类养殖,最大程度发挥水体综合应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为规模生猪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生猪粪污资源利用现状,从地块选择及处理、牧草品种选择、牧草种植、粪污治理及田间利用等关键技术环节对猪-沼-草种养循环技术进行介绍。同时对猪-沼-草种养循环典型案例的效益进行分析得出,该种养循环技术可节约肥料费124.4元/667m2,纯收益2 494.4元/667m2,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生态种养是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蛙类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更充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更合理。介绍了稻—蛙种养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技术要点,以及稻—蛙种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稻—蛙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今后应推进稻—蛙生态种养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