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肥水管理核果类果树结果后消耗了体内大量养分,在采果后要及时施肥补充营养,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尽快恢复树势,以保证有充足的养分供给树体进行花芽分化,形成大量饱满的花芽,为第2年丰产打下基础。要及时追施尿素和磷钾复合肥。早秋要增施有机肥,以优质农家肥如鸡粪、羊粪  相似文献   

2.
杏子一般在7月中旬前采收完毕,从采收后到休眠期是杏树恢复树势、树体营养积累以及花芽分化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进行科学的管理,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树体的合理生长和促进花芽的进一步分化,提高花芽的数量和质量,为来年的丰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对采果后的杏树科学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树体的合理生长、促进花芽的进一步分化,提高花芽的数量和质量,为来年的丰产打下基础。对采果后的杏树科学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杏果成熟较早,从采收后到休眠期是杏树恢复树势、树体营养积累的重要阶段。此期间进行科学管理,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使树体的合理生长,促进花芽的进一步分化,提高花芽的数量和质量,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杏树采收后到休眠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对杏树进行科学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杏树恢复树势,使树体积累营养,为来年的丰产打下基础。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采果后的杏树科学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树体的合理生长、促进花芽的进一步分化,提高花芽的数量和质量,为来年的丰产打下基础。采果后的杏树科学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荔枝采果后,必须使树体早日恢复树势,培养适时、量多、整齐又健壮的秋梢为翌年的结果母枝,来年打下良好基础。有近五十年树龄的南靖县靖城村九美百亩荔枝园,今年仍获得丰产,但果园郁蔽,树势衰退,如何管好该果园,保持来年丰产稳产,是当前最关心的问题。荔枝采果后应切实加强荔枝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应特别注意五点1.重肥恢复树势采果后的荔枝树应及时重施一次肥料无结果树也要适时施肥与管理荔枝树需要磷肥和钾肥较多追肥时宜适当增施磷钾肥同时荔枝树根系分布较广施肥应在树冠外围的地面上挖浅沟条施施后盖土2.…  相似文献   

9.
1施采后肥主要针对消耗养分较多的中熟和晚熟品种或树势衰弱的果树,在采果后追肥,可恢复树势、充实枝条和芽、提高越冬抗寒性。一般每株追施0.5公斤并配以适量的磷钾肥。2合理修剪采果后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和落叶,进行深埋或烧毁。对背上旺长枝条可疏除或拉平,剪除内膛  相似文献   

10.
11.
加强杏树采果后的管理.对来年杏树丰产丰收十分关键。具体管理措施为:  相似文献   

12.
龙眼在采收阶段,由于果实成熟和采收,使树体消耗大量的养分,因此对龙眼采果后适时施肥、修剪、病虫防治等管理措施,是培养健壮优良秋梢结果母枝的关键措施,是来年龙眼果树获得丰收的重要环节。主要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桃树的花芽分化在夏秋季,采果的桃园若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农技措施,则能为翌年桃果的丰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子采收后,应及时追施采后肥,以补充树体营养的消耗;及时进行树体的整形修剪,保持合理树形;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为来年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柿果采收后,柿树的营养积累大于消耗,树体进入贮藏营养期,此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翌年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柿树采果后应及时管理,以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确保来年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桃树采果后,为了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促进花芽分化,使来年多结果,结大果,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罗俊 《吉林农业》2006,(10):16-16
桃树多数品种成熟早,采果后到落叶前有很长一段生长期。这正是桃树营养积累和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桃树越冬及第二年的生长结果。因此,桃树采果后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早施追肥桃树采果后,树势减弱,应及时追肥,迅速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桃树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8.
葡萄采收后,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一部分供应新梢生长和花芽发育,另一部分输送到根部和枝条储备越冬。为保证第2年持续丰产,必须加强管理,葡萄园的采后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20.
1采后修剪 采果后对幼旺枝拉枝开角,拿枝软化,缓和树势促进成花.对新梢继续进行二次摘心,以促发分枝,培养枝组.另外,剪除树冠内的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徒长枝,以节约营养,减少消耗,加速花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