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景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9):62-63
1采用适宜的肥育方法饲养瘦肉型肥育猪应采用“一条龙”肥育方法(又叫一贯肥育方法或直线肥育方法)。采用这种肥育方法,在我国通常将肉猪整个肥育期,按体重分 相似文献
3.
对种公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对种公牛饲养管理的工作实践,谈一些看法,以供同行参考。1肉用种公牛的饲养技术种公牛的饲养是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冷冻精液,饲料全价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衡量饲料是否全价的标准是:强的性欲,良好的精液品 相似文献
4.
5.
种公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冷冻精液技术的迅速发展.种公牛数量大大减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种公牛的选择更加严格,种公牛对改良和提高整个牛群质量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培育一头优秀种公牛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对优秀种公牛如何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种公牛饲养和管理的任何疏忽,都会使公牛性情变坏,体质下降,精液品质下降,严重时会丧失种用价值,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林孝堂 《北方牧业(奶牛)》2007,(4):24-25
乳用犊牛是指出生到6月龄的牛,其经历了由母体内到母体外.由寄生生活向独立生活的过渡.由依赖母乳到采食固体饲料的剧烈变化。犊牛此时生长发育快,而生理机能未发育完善.条件反射尚未完全建立.故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若饲养管理不当,或技术跟不上。会给奶牛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保障犊牛的生长发育,力争实现全活全壮.不断扩大牛群数量,应对乳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养猪生产可分为种猪生产和商品肉猪生产两部分.就整个养猪生产而言,猪的肥育是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猪肉为养猪生产的终结产品,用来生产猪肉的猪均称为生长肥育猪(20~100kg).饲养这类猪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量多、质优而成本低的猪肉供应市场,并从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正> 肥育肉牛包括幼龄牛、成年牛和老残牛,肥育的目的是科学应用饲料和管理技术,以尽可能少的饲料消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提高出栏率,生产出大量优质牛肉。管理季节肉牛肥育以秋季最好,其次为春、冬季节。夏季气温如超过30℃,肉牛自身代谢快,饲料报酬低,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去势近些年研究表明,2岁前采取公牛肥育,则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2岁以上的公牛,宜去势后肥育,否则不便管理,会使肉有膻味,影响胴体品质。驱虫育肥前要驱虫(包括体内和体外寄生虫),并严格清扫和消毒房舍。常用驱虫药有丙硫咪唑、敌百虫、螨净。运动要尽量减少其活动,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肥育效果。采取的方法是,每次喂完后,每头牛单木桩拴系或圈于休息栏内,为减少其活动范围,缰绳的长度以牛能卧下为好。刷拭刷拭可增加牛体血液循环,提高 相似文献
15.
肥育肉牛包括幼龄牛、成年牛和老残牛,肥育的目的是科学应用饲料和管理技术,以尽可能少的饲料消耗获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提高出栏率,生产出优质牛肉. 相似文献
16.
饲养种公牛的目的是生产优质冻精。影响冻精生产质量和数量因素很多 ,如种公牛遗传素质、冻精生产设备水平 ,环境因素等。除此之外 ,种公牛的科学饲养与管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加强种公牛的管理 ,科学饲养种公牛 ,对种公牛站生产冻精意义极大。1 营养能够提供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的平衡日粮很重要。一个平衡的日粮必须满足所有营养素的需要。某一营养素的过量饲喂不能补偿其他营养成分的缺乏 ,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代谢疾患。在配制公牛日粮时 ,干物质的摄入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公牛日粮必须根据季节湿度的变化进…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一、肉牛的肥育方法:肉牛的肥育有持续肥育和后期集中肥育两种方法。 (一)持续肥育法:持续肥育法是犊牛断奶后就地转入肥育阶段进行肥育,一直到出栏体重或断奶后由专门化的肥育场进行集中肥育。持续肥育一般是犊牛断奶后采用放牧加补饲的肥育方式。这样,消耗精料较少,且草场的载畜量较高,能获得较高的增重。 在专业化肥育场持续集中肥育,多采用青贮料、粗饲料颗粒、甜菜或酿酒副产品加混合精料,日增重在0.8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提高西门塔尔种公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门塔尔牛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有产奶量高、乳质好、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适应性强和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目前,世界各国都争先发展。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品种。阳坪种牛场是西部唯一一家西门塔尔牛的繁育基地和原种场。该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场。早在七十年代就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进行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黄牛,推广到全国各地。为推广和繁改提供了充足的种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