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在对昆明地区观赏草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以植株观赏价值、株高、叶色、花序等性状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45种观赏草资源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5种观赏草中有34种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在0.6000以上;综合评价比较高的观赏草有金猫尾(Saccharum fallax)、滇蔗茅(Erianthus longisetosus)、蔗茅(Erianthus rufipilus)、菰(Zizania latifolia)等,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分别为0.8636、0.8125、0.9000和0.8155,可直接应用于园林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3.
4.
5.
6.
观赏草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的草本植物,以独特的株形、叶形、叶色、花序以及季节性的韵律美和动感美,适应性广、耐干旱、抗病虫害、养护管理成本低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随着乡野园林风格的盛行,观赏草被逐渐应用于城市绿地,与地被植物和季节性草花共同营造有自然野趣的草坪、花境、花丛等。观赏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都满足高尔夫球场景观设计对植物的要求,可在球场的果岭、发球台、球道及高草区使用,丰富球场植物种类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层次分析法,从生态适应性和观赏性2个方面,选择抗寒性、抗热性、抗旱性、抗病虫害、抗倒伏、生长势、观赏价值、叶色、花序美感、花期、绿期11个评价因子,建立了上海地区观赏草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地区常见的30种观赏草进行了评价,并分成5个等级。结果表明,I级:"矮"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Pumila")、"歌舞"芒(Miscanthus sinensis"Cabaret")、粉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Viridescens")等13种观赏草,有极强的抗性和观赏性,完全适合在上海地区推广;Ⅱ级:木贼(Equisetum hyemale)、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ea)等8种观赏草,有较强的抗性和观赏性,可以在上海地区推广;Ⅲ级:"火焰"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Fireworks")、羽绒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等3种观赏草观赏价值较高,但在抗寒性方面欠佳,只能作为一年生植物应用;IV级: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金叶"薹草(Carex o...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国内攀援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野外观察认为观赏价值较高,且具备2种以上观赏内容或园林用途者,文献资料记载有观赏价值或已有利用者,具特殊园林用途或观赏效果者”等3项野生观赏攀援植物资源调查与筛选原则,并按照树木观赏部位,将野生观赏攀援植物资源划分为观花类、观果类和观叶类等3个大类,每大类分常绿和落叶2个小类。对浙江中部地区的野生观赏攀援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筛选。浙中地区有野生观赏攀援植物约17科27属52种,其中观花类33种(常绿19种,落叶14种),观果类6种(常绿和落叶各3种),观叶类13种(常绿5种,落叶8种),分别列出它们的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还分析了浙中野生观赏树种资源的特点,提出开发利用与保护意见。表3参19 相似文献
13.
14.
1961—2014年陕西省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陕西气候变化趋势,特别是气候要素的突变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基于陕西省78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陕西省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0多年来陕西及各区域气温及积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突变,北部突变时间早于中部及南部;降水减少趋势不显著,且没有检测到显著突变;日照时数及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均存在显著突变,日照突变发生在70年代中期,风速突变发生在90年代前期;蒸散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突变发生在70年代中后期;干燥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没有检测到显著突变。陕西温、光及风资源变化趋势显著,这些气候资源的显著变化对陕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弊共存,热量资源的显著增加利于越冬农作物生长,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及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也加大,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决策上应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进而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扩大污水资源化力度,确保高质量的都市草坪,在永乐店试验站进行了再生水灌溉草坪的试验研究。采用7种水分处理:清水适宜灌、混合适宜灌、再生水充分灌、再生水适宜灌、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再生水中度干旱胁迫、再生水重度干旱胁迫,其相应灌溉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70%、70%、80%、70%、60%、50%、40%,灌水定额相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水质下,与再生水适宜灌和混合适宜灌处理相比,试验后期清水适宜灌坪草叶宽减小,分蘖减少,颜色、盖度及均一性分值降低;再生水灌溉不同水分处理下,整个生育期内草坪的观赏品质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大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再生水充分灌模式下草坪观赏品质综合表现最好,清水适宜灌较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稍差,再生水重度干旱胁迫最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陕西省主要小麦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农家种亚基类型单一 ,育成种和早期国外种亚基类型分布不尽合理 ,3类材料均缺乏优质亚基 ;近期国外品种 Glu- 13个基因位点优质亚基数量较多 ,特别是 5 +10亚基 ,应加强引进、研究和利用 ;亚基 1(Glu- A1a) ,14 +15 (Glu- B1h) ,17+18(Glu- B1i)和 5 +10 (Glu- D1d)分别对多种加工品质性状效应较大 ,均为优质亚基 ;3个基因位点对加工品质的贡献值大小次序为 Glu- D1>Glu- A1>Glu- B1。 相似文献
17.
探求2010—2014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为陕西省玉米审定制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10—2014年间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每组产量排名前三的品种,依年份为单位选取主成分并计算其平均值,横向比较5年间参试玉米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①参试品种生育期呈现递减趋势,累计减少6.17天,年均减少1.23天;②株高和穗位高呈现递减趋势,株高累计降低0.42 m,年均降低0.106 m;穗位累计降低0.3 m,年均降低0.0758 m;③穗长曲折降低,有维持到18 cm左右的趋势;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累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穗行数基本在16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粒左右。④株型以紧凑型为主,粒型以马齿型为主,粒色全是黄色。从主成分变化分析可知5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参试品种逐渐向高产、抗倒、耐密和适宜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近几年陕西省春播玉米新品种参试品种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为陕西省玉米审定制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间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新品种试验的每组产量排名前3的品种,依年份为单位选取主要指标并计算其平均值,横向比较5年间参试玉米品种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参试品种生育期呈现递减趋势,累计减少6.17 d,年均减少1.23d;②株高和穗位高呈现递减趋势,株高累计降低0.420 m,年均降低0.106 m;穗位累计降低0.300 m,年均降低0.076 m;③穗长曲折降低,有维持到18 cm左右的趋势;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累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穗行数基本在16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粒左右。[结论]从主要指标分析可知,近5年来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参试品种逐渐向高产、抗倒、耐密和适宜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陕北黄土区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测定分析陕西吴起合沟流域原状坡、塌陷、切沟、缓台、浅沟及陡坎6种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N、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84~8.36、0.40%~0.90%、27.86~45.24mg·kg^-1、0.31~0.53g·kg^-1、4.66~9.55mg·kg^-1和152.52~198.0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微地形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碱解N和全N含量逐渐降低,有效P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速效K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除陡坎外,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切沟表层(0~20cm)土壤肥力指数为1.996,达到肥沃水平;原状坡、塌陷、缓台和浅沟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224、0.992、1.148和1.365,均处于一般水平;陡坎土壤肥力指数则为0.695,处于贫瘠水平。各微地形在20~100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差异较小,基本均处贫瘠水平。综合而言,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切沟表层土壤肥力最好,陡坎最差,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是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基于EST-SSR标记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茶树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地方和野生种质资源、陕西临近省份以及西南茶区共8个省份的118份茶树资源为材料,利用43对高质量EST-SSR引物,用PROSize 2.0软件统计扩增条带,用Powermarker V3.25分析软件计算主等位基因频率(MAF)、基因型、等位基因数(Na)、观测杂合度(Ho)、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用MEGA 6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对陕西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从118份茶树材料中共检测到310个等位基因和832个基因型。主等位基因频率(MAF)、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扩增基因型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336 8,7.21个,19.35和0.727 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0.232 3~0.911 0,平均值为0.760 0;观察到的杂合度(Ho)在0.105 7~0.991 8,平均值为0.811 2。聚类分析结果将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同一地区的陕西茶树资源多聚在一起;对不同地区茶树资源的聚类结果表明,陕西省茶树资源聚为一支,且与湖北的茶树资源关系较近。【结论】陕西省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对独立的遗传背景,且与湖北省茶树资源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