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绿化树木花楸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楸是我国北方珍贵野生观赏绿化树种。对其特性,分布,主要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综合论述,为花楸在园林绿化方面进一步推广及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2年生山荆子作砧木,2年生俄罗斯花楸苗木枝条的叶芽作接穗,通过春、夏两季的嫁接试验,总结出俄罗斯花楸嫁接繁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嫁接的平均成活率为90.6%,春季嫁接的平均成活率为91.7%.春季嫁接的成活率略高于夏季,两季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色季拉山野生花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野生花楸的种子繁育试验,初步分析了野生花楸的种子萌发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花楸种子存在生理后熟的现象,不宜在当年秋季播种育苗;种子经过冬季120d的露地沙藏层积后,能够促进其完成后熟并有效解除休眠,使发芽时间一致,出苗整齐。春季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花楸种子发芽率较低,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发芽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温水浸种48h后,再经过10d室外昼夜变温作用的处理方式发芽效果最佳,能达到48%。  相似文献   

4.
《林业科技》2021,46(4)
以3~6年生俄罗斯花楸幼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幼林的生长性状,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俄罗斯花楸幼林树高和冠幅指标年平均生长量较为稳定,平均值为0.55 m和17.4 cm。造林6年林分平均树高为2.65 m,年平均生长量为0.55 m,平均胸径为2.70 cm,年平均生长量为0.62 cm。6年生俄罗斯花楸幼林的生长性状在样地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俄罗斯花楸幼林早期生长稳定性较好。从俄罗斯花楸连年生长量来看,树高、胸径和冠幅指标随着栽植时间均逐渐增加,但树高和胸径增加的幅度没有冠幅增加的幅度大,冠幅指标到第6年已达到117.3 cm。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花楸圃地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花楸为新引进的品种,其种子催芽、育苗等方面研究都未见报道。经过2003-2007年近5年的试验研究,通过对种子采集、种子调制、种子处理、育苗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西伯利亚花楸育苗技术,可供生产育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高纬度寒冷地区绿化树种资源,1997年从俄罗斯引进了西伯利亚花楸种子,在黑河地区进行引种驯化,经过多年的栽培和繁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花楸表现出了抗逆性强、易繁殖等特性,在引种地能正常开花结实,且长势良好。可见,西伯利亚花楸在黑河地区引种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欧洲山地花楸和太阳神花楸苗木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山地花楸和太阳神花楸具有优良的树种特性,文章从立地条件、繁殖技术、培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苗木的培育技术,为山地花楸和太阳神花楸苗木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充分发挥其价值提供了优质苗木基础。  相似文献   

8.
欧洲花楸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花楸是原产欧洲的蔷薇科花楸属落叶乔木,耐旱性强,耐寒力强,园林观赏价值高,其果实的营养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介绍了欧洲花楸在园林观赏、经济价值及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7年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中心植物园引种了西伯利亚花楸种苗。经过10余年的观测及对照试验,选育出了优良品种"冬红花楸"。该品种抗逆性强,栽培性状优良,观赏价值高,其果实中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经济林树种,完全适合引种地气候环境,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树种百花花楸。并在其引种驯化过程中总结出了其繁育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花楸是优良的园林、行道绿化和优质的木材树种,发展前景广阔。从圃地选择建立、种子处理、播种时间、苗木管理、大苗木培育等方面介绍了花楸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实生选种方法从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天然杂交播种苗中选育出晚花、黄皮、大果、小果等6个新品种,分别是红宝石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 ‘HongBaoShi’)、黄宝石欧洲花楸(S . aucuparia‘Huang-BaoShi’)、红玛瑙欧洲花楸(S .aucuparia‘HongMaNao’)、黄玛瑙欧洲花楸(S .aucuparia‘HuangMaNao’)、晚花欧洲花楸(S .aucuparia‘WanHua’)和黄皮欧洲花楸(S .aucuparia‘HuangPi’)。通过嫁接方法保持了新品种的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并建立了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开始先后从俄罗斯季米里亚泽夫农学院的试验站引进欧洲红果花楸苗木,当年定植在苗圃试验地,之后进行了嫩枝扦插、组培繁殖,对其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栽培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欧洲红果花楸在辽西地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迅速,开花结果正常。嫩枝扦插和组培育苗经归圃培育后平均苗高30cm以上,成活率80%,8年生树高4.1 m,地径6.7 cm,单株果实产量4.0 kg,产果量5.0 t.hm-2。同时,花朵优雅夺目。果实为红色,鲜亮持久,可挂到冬季,引人注目,可美化城市、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引进的30种野生观果树种为对象,对其耐寒性、观赏性、生长适应性、应用前景、繁殖难易性、开发新颖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比,结果表明:应重点开发应用的野生观果树种有花楸树等20种;适宜应用的野生观果树种有山杏等8种;难以应用的野生观果树种有长白瑞香等2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砧木嫁接天山花楸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山花楸为试验材料,以阿尔泰山楂、新疆野苹果、山荆子、杜梨和榆叶梅为砧木,研究不同树种嫁接天山花楸的成活率和长势情况,筛选出适合嫁接的砧木树种。结果表明:阿尔泰山楂最优,其次为新疆野苹果,而山荆子、杜梨和榆叶梅不适合作为天山花楸的砧木。阿尔泰山楂作砧木低位嫁接天山花楸比高位嫁接的长势好,且观赏价值高。本研究通过优化阿尔泰山楂初生苗和繁育条件,细化天山花楸嫁接技术,提高了天山花楸接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文献记载和标本记录,对花楸属植物在四川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2种花楸的野外分布,其中有4个四川特有种和3个新记录种。部分种类分布海拔范围较广、生境类型多样,具有适应多种不同环境条件的内在潜力,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花楸属植物选种育种和开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果花楸(Sorbus megalocarpa)、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百花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的11个品种在寒冷地区的进行嫁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果花楸、百花花楸、欧洲大黄果、欧洲小黄果、百花小黄果、水榆花楸、欧洲小红果的嫁接成活率较高,欧洲黄皮的嫁接成活率最低,欧洲红芽、百花小红果、百花大红果的嫁接成活率一般。  相似文献   

17.
水榆花楸1年生苗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榆花楸1年生苗生长过程和生长节奏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榆花楸1年生苗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加速生长期是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峰在7月上旬和中旬,速生期持续时间为70d;苗高生长量达到3.5mm,占总生长量的38.0%。地径生长量在速生期占总生长量的38.7%。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进行不同外植体激素对引鸟花楸组培繁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于引鸟花楸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分化率最好的是顶芽,其次是腋芽、嫩枝和叶片;分化周期最短的是腋芽;污染率最低的是顶芽;褐化率最高的是嫩枝,生产中采用顶芽比较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组培苗的最适培养基为 MS + BA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