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翼  张婕妤  张国政 《茶叶通讯》2021,48(4):760-767
以湖南省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调研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所辖企业品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企业品牌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中,产业带动效应最强,其次是搭载提携效应、集聚辐射效应,企业协同效应最弱.消极影响包括市场开拓抑制效应和负面信息溢出效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政府要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健全监督管理体系;龙头企业需找准品牌市场定位,做好品牌延伸;中小企业需加强自我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建“射阳大米”品牌为案例,将“射阳大米”品牌创建过程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考察了射阳县大米协会在品牌创建各阶段的行为,分析了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牌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政府的支持下,行业协会通过自身建设和科学运作,可以不断解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中的瓶颈问题,从品牌规划、质量提升、规范管理、市场营销和打假维护等方面推进品牌提升。“政府赋能与管理、行业协会主导”的“射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突出的一品多牌问题,江西省实行了茶叶品牌整合策略,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茶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茶叶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扶持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是通过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间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监管、营销推广、产业发展条件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监管、提高产品营销推广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改善茶叶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4.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俪  魏远竹 《茶叶通讯》2021,48(2):341-347
创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是提升茶叶价值的重要方式,而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茶农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博弈.通过运用博弈论分析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与维护过程中利益相关方行为发现,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过程中需要利益相关方之间通过竞合行为以及各自的协同方式来促进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等组成课题研究团队,开展“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研究。本文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10年研究结果为数据基础,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总结茶叶品牌化之于精准扶贫战略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2022年,课题组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19—2021年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甄别、赋值、评估,得出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同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18—2020年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甄别、赋值、评估,得出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至今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2022年底至2023年5月,以5个相关单位组成的课题组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20—2022这3年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评估,得出202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评估结论。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茶品牌发展的相关数据与资料,综合分析了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象与趋势,并对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对2017—2019年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研、评估,得出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有关数据,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对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运营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茶区内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南、江南、西南和江北茶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不同茶区间差异贡...  相似文献   

11.
信誉危机研究已经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区域茶品牌遭遇假冒伪劣产品“株连”的事件屡有发生,导致很多区域茶品牌的声誉下降,无形资产贬值,对茶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本文通过对浙江茶品牌信誉危机现状的分析,指出发生信誉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营主体的道德风险、子属品牌无序发展、公共品牌被侵权盗用等。最后提出了强化茶业市场主体道德自律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合理规划区域茶品牌、依靠各利益相关者协同维护区域公共品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绪敖 《茶叶通讯》2019,46(2):249-252
品牌整合是茶叶产业品牌化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在调查分析安康富硒茶产业品牌整合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做好品牌整合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品牌整合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品牌整合工作推进力度;明确品牌整合各主体作用及职能,协同推进品牌建设;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夯实品牌基础;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等。  相似文献   

13.
品牌溢价在茶企业运营中有重要意义,品牌附加值决定价值取向。通过150份调查问卷和专家评议,建立产品质量、品牌独特性、品牌实力等3个中间层因子,产地生态、加工技术、生产规模、品牌个性化形象等9个底层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并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提高结果准度,建立茶企业品牌溢价定量模型,得出品牌知名度和产地生态是影响品牌溢价最重要的因子。同时,根据不同品牌类型,选择小罐茶、七彩云南、谢裕大、梅山崖四大品牌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品牌溢价能力,并对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公为 《茶叶科学》2020,40(4):555-564
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但融合互动水平逐渐改善;(2)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分异性,福建和湖北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湖南和河南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江西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处于严重失调状态;(3)除福建略有下降,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逐渐改善;(4)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3种类型:福建、湖北、湖南属于茶产业占优型,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属于旅游业占优型,江西属于茶旅优势转换型。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品质安全附加值大,病虫防控是保障茶叶品质安全的关键环节。传统病虫防控的负外部性明显,生态调控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弄清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是重要的科学命题。为此,随机选取福建省五大茶区的517位茶农进行调查,对获取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析这些显著性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从茶农特征、技术认知和环境特征3个方面探讨因素间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层次结构中,表层直接因素有茶叶年收益、销售模式、培训次数、政府抽检频率、往年病虫情况,中间因素有新技术成本和收益变化的认知、是否合作社成员、茶园面积,根源因素有文化教育程度、年龄,各层次因素沿根源层、中间层、表层、目标层逐级向上影响。据此,本文从合作、培训、监管、示范等方面提出了对茶树病虫生态调控技术推广进行宏观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菲  姜爱芹  杨芳琴 《茶叶科学》2019,39(2):220-229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福建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1,31(5):427-433
随着各国政府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对无污染、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但作为无公害茶叶的较高层次——有机茶叶的供给却不见明显增长。本文抽取福建省383家茶叶企业进行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通过二元Logit模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出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效应因素、品牌因素等是影响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投入对于茶叶企业有机茶的经济效益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付磊  孙桐  夏涛  文小孟 《茶叶科学》2018,38(6):643-651
基于茶叶家庭农场的科学定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安徽省六安市100个茶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茶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体系,对茶叶家庭农场的规模化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0个茶叶家庭农场中有16个处于规模有效阶段,其中2~2.667βhm2规模的综合效益大于0~0.667βhm2及6.667βhm2以上规模的综合效益,因此现阶段安徽省主要产茶区发展茶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为2~2.667βhm2。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茶叶家庭农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粮食规模生产主体开始延长产业链,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以增加种粮效益,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粮食生产面积较小,但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育“粮二代”,带动了全市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稻米品质、增加种粮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本文分析了建德市粮食生产以及水稻规模化生产的现状,提出水稻规模化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