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前言樟子松材质好、用途广、适生范围广泛,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自1955年以来,我所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30年实践证明,樟子松是我省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近些年来栽培范围越来越广,引种地区和造林面积不断扩大。为进一步了解樟子松适生范围和生长情况,我们于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材质优良 ,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 ,也是城镇道路、庭院绿化的适宜树种 ,对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樟子松树高可达 30 m,胸径可达 1m,树皮上部红褐色为片状脱落 ,下部黑褐色为鳞片状开裂。樟子松群系自然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及大兴安岭西麓、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局部沙地。1953年辽宁省樟固台沙地引种造林成功。我省从 70年代引种以来 ,育苗和造林皆获成功 ,林木生长良好。目前樟子松已成为我省造林的主栽树种 ,也是世界银行贷款山西林业项目推广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耐寒性强 ,群系分布区是我国最寒…  相似文献   

3.
<正> 樟子松(pinus syvestris var.mongolica)是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红花尔基一带,内蒙的伊尔施是其自然分布的最南端。 樟子松材质优良,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耐寒、耐瘠、耐旱适应性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重要组成树种。 我场地处围场县北部,属于冀北山地,是大兴安岭与内蒙古草原过渡性地带,从1963年开始樟子松引种工作,1966年进行大面积造林,现全场已营造樟子松林5.4万亩,已郁闭成林6500亩,部分进入结果期。全面分析我场在气候、地理位置、土壤等几个方面引种樟子松的优势条件,调查其生长情况,总结经验,将对我省冀北山地发展樟子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in.)作为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已被广泛引进我省,并在我县安家落户,累计造林总面积达一万余亩。1967年在沿海沙地栽植的樟子松已蔚然成林,显示了在我省沿海沙地的适生特性。该树种不仅在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树种,进行了长白松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引种地长白松自14年生时开花结实,与当地栽培的樟子松相比,初期生长速度较慢,10年生以后逐渐超越樟子松,年高生长量可达95 cm,且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沙地育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子松原产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盟草原红花尔基一带(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有分布)。樟子松是耐寒、抗旱的优良针叶树种,建国以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华北、西北部分地区引种樟子松,特别是引种红花尔基的樟子松效果良好。据初步了解,樟子松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年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的沙地和荒山都能适应,抗虫力较强。如在大连引种樟子松,能抗松干蚧的为害。樟子松的进一步扩大引种试验和推广,将有利于这些地区早日实现毛主席提出的“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对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所需木材供应起很大作用。章古台试验站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摸索出一套樟子松育苗的经验。本刊特予以介绍,供推广及引种樟子松地区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樟子松是一个优良的防风固沙和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目前在辽宁西北部和整个“三北”地区已推广造林30多万hm^2,其中辽宁的章古台地区是最早引种成功的。但自90年代初以来,大面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发生了衰退枯死现象。文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樟子松衰退枯死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在我省发展较快,已成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长白松俗称美人松,仅见于长白山二道白河及和龙境内中部山脊上有零星小片天然林。长白松外形挺拔秀丽、娇娆多姿,是我省很有希望的造林绿化树种,应当有计划的进行扩大引种试验。因此,本文就两个树种的苗期生长特性及有关问题,做一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燕山低山丘陵地区,为丰富当地针叶树种而引种的樟子松,生长表现良好。但是,该树种对赤松毛虫的抵抗能力如何?赤松毛虫对樟子松的危害程度、取食樟子松后的繁殖情况如何?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樟子松引种的成功与否,成为决定可否大面积栽植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于1990年进行了樟子松对赤松毛虫抵抗能力的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章古台地区引种日本落叶松,其生长性状与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与清原海洋林场,湾甸子实验林场日本落叶松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日本落叶松适应性强,生长快,可在章古台地区良好生长,将成为樟子松更新改造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1.
沙地樟子松母树林种子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有其极强的适应力,因而近年来已被“三北”地区列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特别是土壤条件不良,气候条件恶劣地区更为注重发展樟子松人工林。正因如此,其种子的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化,已严重地阻碍了对樟子松的引种及推广。章古台现有樟子松母树林2317亩,据近10年统计,平均每年产种子150kg,远远满足不了当地需要(每年购种量750kg左右),因而研究樟子松母树林结实量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合理组织经营管理,提高母树结实量,对解决樟子松种子供应的紧张状况,增加单位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Pimis sylvestris rar.mongolica Litv)自然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哲盟从60年代开始,在沙地引种该树种。截至到1987年止,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9万余亩。早期栽植的樟子松已蔚然成林、成材,充分显示了适应沙地,生长快的特性。在哲盟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树种。一、自然概况与调查方法引种林地区位于北纬42°14′40″~43°42′,东经120°19′40″~123°43′,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8℃以上,年降水量338mm~446.8mm,多集中于6~8月份,蒸发量大,是降水量的3~6倍;全年八级以上大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是我国珍贵稀少的用材树种之一.经我站二十年来在章古台地区沙地引种的实践证明,樟子松能耐沙地干旱瘠薄的条件,比引种其它树种生长要快,防风阻沙作用强,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抗性,深受群众欢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省各地贫下中农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绿化祖国”的热潮,引种栽培樟子松的工作也迅速地开展起来了。但目前,樟子松种苗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群众造林需要,积极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樟子松种苗,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站先后营建了樟子松母树林和种子园。为了扩大种源,我们又充分利用樟子松人工林应该间伐的优良树木,通过移栽方法,营造母树林704.6亩,移幼树16,000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提早结实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朝阳北部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朝阳北部风沙区引种樟子松进行系统调查,利用树干解析进行分析,寻找出樟子松生长发育规律,发现其径和高生长有明显阶段性,且生长高峰期都再现在12年左右,并与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小叶杨进行比较,发现随着林龄增加,樟子松生长比其他两种树种生长逐渐加快,而且林龄越大优势越明显,说明在该地区发展了松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范英 《内蒙古林业》2012,(10):12-13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地理变种,为松科、松属常绿针叶大乔木,为我国所特有,是我国北方珍贵的针叶树种之一。大同地区引种樟子松已将近40年,基本掌握了该树种的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其育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很细致,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4种针叶树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云杉、侧柏、刺柏4种针叶树种在民勤沙生植物园10多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云杉、刺柏在该地区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发生。云杉、刺柏树形优美,可作庭园、城市绿化树种。樟子松栽植保存率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作为防护林营造树种。侧柏生长不良,并有锈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是欧洲赤松的变种,常绿针叶大乔木。原始林分布在北纬47度的大兴安岭南坡。它具有喜光耐寒、耐土壤干旱瘠薄、怕低洼积水等特性,是北方中山区阳坡和沙荒造林的先锋树种。我场于1963年开始引种,1966年开始大面积造林,目前全场已造樟子松幼林15000多亩。据调查,现在幼林长势良好,有的已郁闭成林开始结实。因此它将成为我场今后阳坡和沙荒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几年来,我场樟子松引种造林所用的苗木都是我场大唤起分场的大梨树沟苗圃等单位培育的,他们在育苗的实践中,已摸索出培育樟子松合格苗的一整套方法。为适应今  相似文献   

18.
嘉峪关、酒泉市樟子松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为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的一个地理变种,天然分布于中国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沙区广泛引种并获得明显效益的树种,全国引种面积达30万hm^2。酒泉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引种樟子松以来已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绿化、农田防护林、沙区造林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为探讨樟子松人工林在酒泉地区引种的适应性,特对该区引种的樟子松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赤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生境条件的选择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表现良好的常绿乔木树种之一。近几十年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的引种栽植并获得成功。在赤峰旺业甸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表现同样良好,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证明在该地区,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起关键影响和制约的立地因素条件有: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各个因素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林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坡位>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Pinus.sylvesvisL.varmonGolicaLitV)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西北利亚赤松、欧洲赤松。是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原产我国东北内蒙,是该区的主要针叶用材树种。是大兴安岭(北坡)、红花尔基及呼伦贝尔草原中固定沙丘的乡土树种。解放后,辽宁省彰武地区的章古合防护林试验站从54年起在大片流动或半固定沙丘,成功地造了几万亩樟子松人工林,并且已大量结实,种质优良,筛选出优良植株,建立了种籽园,效果非常显著。我区于66年引种。73年以前引种试验工作仅限于天山山区林场,我场是属乌市北郊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