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7月27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发布超级稻褐飞虱防治意见,全文如下:2005年以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特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据华南稻区早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现状和7月份迁入长江中下游的虫量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褐飞  相似文献   

2.
水稻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是影响水稻丰收的重要生物灾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稻区褐飞虱曾多次暴发成灾,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2005年秋季,褐飞虱在我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又一次暴发成灾,发生范围之广,灯下诱虫量之高,田间虫口密度之大,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灰飞虱又名灰稻虱,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及华北稻区发生较多,其中长江中下游仅在早稻上数量较多,但近年在部分稻区晚稻穗期亦有危害。除危害水稻外,还有大麦、小麦、玉米、稗、李氏禾、狗尾草、千金子和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植物。为害特点成、若虫都以口器刺吸水稻汁液危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  相似文献   

4.
<正>稻飞虱,生产上需要防治的一般有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三种。稻飞虱发生和危害特点:在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  相似文献   

5.
稻褐飞虱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各省稻区中稻晚熟品种及晚稻品种的主要害虫。培育抗性水稻新品种是防治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接虫鉴定的方法,将Bph14和Bph15基因分别导入到自选恢复系赣恢2688、赣恢4864和中组14中,最终获得遗传稳定的改良恢复系R1、R2和R3。分子标记检测表明三个改良恢复系都携带纯合的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人工接虫鉴定结果显示,三个改良恢复系R1、R2和R3皆高抗褐飞虱;改良恢复系与4个不育系配制的组合之间抗性存在差异;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单穗重共7个农艺性状与受体恢复系差异不显著。证明本研究已成功获得了抗褐飞虱的改良恢复系R1、R2和R3,为选育抗褐飞虱杂交稻提供了重要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飞虱是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主要有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它们可以远程迁飞繁殖为害。稻飞虱是刺吸式口器害虫,靠吸取水稻汁液为生,为害水稻的同时,还能够传播病毒,轻则造成水稻减产,重则造成水稻绝收。受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及耕种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稻飞虱已成为长江中下游稻区主要虫害,常为中等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受台风"潭美"影响,近期全省出现明显降水,局部地区暴雨和大暴雨,各稻区灯下出现褐飞虱迁入高峰,局部稻区迁入虫量超万头。同时据近期调查,全省各地约有20%50%不等的稻田虫量超过防治指标,尤其是浙江中部和西部稻区田间虫口密度较高,个别田块已经出现"冒穿"。结合水稻生育期、未来气候条件,以及历年褐飞虱发生规律,8月30日浙江省植保检疫局监测预警科发布六(四)代褐飞虱大发生警报,预计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保检疫局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8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化螟、稻曲病中等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流行风险。1.褐飞虱预计大发生,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省植保检疫局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近8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纹枯病大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有较大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预计稻飞虱发生面积约35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1.
<正>稻飞虱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双季晚稻和单季稻注意压前控后。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 据浙江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预测,今年该省单季晚稻病虫有重发趋势,特别是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峰次多、迁入量大,当前田间虫口基数高,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在浙中南部丘陵山区和浙西地区大发生,褐飞虱已具备后期大发生的虫源基数;今年台风活动频繁,多雷阵雨天气,虫害危害期长,加上主治药剂吡虫啉产生抗药性,如不抓好防治,极易造成晚稻中后期水稻病虫的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3.
专家组在认真分析我国华南稻区、西南稻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和东北稻区等5大稻区的生态条件、稻田种植制度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各稻区高产创建的生产实  相似文献   

14.
《种子科技》2014,(3):55-5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2 d,比对照II优838短0.8 d。株高116.7 cm,穗长23.4 cm,有效穗数16.4万穗/667 m2,每穗总粒数185.7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8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1%,长宽比2.9,垩白粒率35%,垩白度4.3%,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6.4%。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农技中心日前印发水稻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监测结果,指出目前褐飞虱对噻嗪酮处于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噻嗪酮已不适于防控褐飞虱。2013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全国10省(区)28个监测点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结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世界》2005,(9):56-56
“中早22”示范片平均产量达9265.5kg/hm^2。其中最高产量达到10405.7kg/hm^2,超过了农业部超级稻计划早稻平均产的指标,标志着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超级早稻育种和高产技术集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早22”不仅突破了浙江省早稻单产的最高记录,同时也创造了我国早稻单产的最高记录。2005年,江山市种植早稻其中超级早稻新品种——“中早22”种植面积约占50%,2006年将把“中早22”作为江山市早稻主推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相似文献   

17.
稻褐飞虱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褐飞虱别名褐稻虱、稻褐飞虱,分布于除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新疆以外的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尤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各省发生量大。食性较单一,只危害水稻及普通野生稻等稻属植物。一、为害特点成、若虫都能危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下部,密度很高时或迁出时才出现于稻叶上。用口器刺吸水稻汁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在金华市召开了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分析会商会,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近8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曲病在籼粳杂交稻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有局部流行风险。具体预报结果如下:1.稻飞虱: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白背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14,(1):51-52
<正>水稻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1品种名称:株两优35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株1S×中早35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7d。株高89.0cm,穗长18.5cm,有效穗数3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6.1g。抗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生产试验,平  相似文献   

20.
培育水稻恢复系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优良的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褐飞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接虫鉴定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和Bph24(t)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广恢998、9311、R15、明恢63、R29中,最终获得遗传稳定的Bph3导入系32份和Bph2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