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烟草对氮素肥料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5)N示踪结果表明,烟草在现蕾期吸收氮量最高,团棵期最低;各生长时期烟株体内的氮素主要分布在叶部,茎和根分布较少。烟草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不仅与土壤中速效氮含量有关,同时与氮肥种类、海拔高度、土壤质地、温度的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氮水平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氮素利用特征。【方法】通过~(15)N标记试验,研究了2种氮水平和3种种植模式下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素残留与损失及大豆生物固氮量的影响。【结果】套作系统内(IMS)玉米植株总氮吸收量和~(15)N吸收量显著高于玉米单作(MM);IMS内的大豆总氮吸收量低于大豆单作(MS),而IMS内大豆的~(15)N吸收量较MS显著增加,且IMS内大豆的固氮比例及固氮量较MS显著增加。IMS中玉米和大豆对~(15)NH_4~+总吸收量显著高于~(15)NO_3~-,且其土壤中的~(15)N残留量~(15)NH_4~+均低于~(15)NO_3~-,~(15)N主要残留于0~40 cm土壤中。此外,IMS的~(15)N回收率显著高于各单作,~(15)N损失率低于各单作处理,且IMS的~(15)N回收率~(15)NH_4~+显著高于~(15)NO_3~-,~(15)N残留率~(15)NO_3~-显著高于~(15)NH_4~+,而~(15)N损失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相应的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显著提高了~(15)N回收率、残留率,降低了~(15)N损失率,增强了大豆生物固氮作用,是一种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性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差异,是不同植物对两种N源利用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施氮对龙粳31和空育131两个水稻品种15N吸收与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株生长前期水稻吸收的氮素的量最高;水稻籽粒中的15N累积分配量龙粳31高于空育131,而在茎秆龙粳31低于空育131;水稻吸收的氮在植株体内的重新分配和转运效率对龙粳31的产量增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5)N示踪探究烤烟氮素吸收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利用15N示踪研究了烤烟大田各生育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烟株偏向吸收硝态氮,且吸收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叶片和茎中;烟株吸收的追肥氮占吸收肥料氮的比例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增加;成熟叶片中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不足两成,且随叶位上升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15)N示踪技术对不同品种水稻的氮素吸收和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两个水稻品种植株以吸收肥料氮为主,后期以吸收土壤氮为主。但是,穗重型水稻(V7)在灌浆期以前,施蘖肥、穗肥、粒肥处理水稻植株以吸收肥料氮为主,施基肥处理在抽穗期之前以吸收肥料氮为主,而后转向吸收土壤氮;穗数型水稻(V10)在抽穗期以前,施基肥和蘖肥处理水稻植株以吸收肥料氮为主,施穗肥和粒肥处理在灌浆期之前以吸收肥料氮为主,而后转向吸收土壤氮。两个水稻品种籽粒中肥料氮比例随施氮时期的后移而升高,分期施肥氮的利用率要高于一次性施肥。  相似文献   

7.
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栓皮栎氮素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15)N示踪技术,对盆栽栓皮栎进行外源氮素标记,并分析2年内栓皮栎叶片氮含量变化及外源氮素间的比例关系,揭示氮素去向,对木本植物氮利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叶片施用硝酸铵后4周内氮含量达到最高,之后生长期内氮含量会随着生长时间增加而显著下降,并可根据原产地分别建立回归方程;标记后第20周叶片~(15)N平均丰度达(7.89±1.35)%;栓皮栎对外源氮素有较高的利用率,施入肥料后第4周即趋于平衡,第16周达到峰值,平均肥料氮比例(Ndff%)为(7.77±0.69)%,在第56周的新叶中仍达(5.46±0.79)%,2个生长期同期的Ndff%无显著差异。不同产地栓皮栎的氮吸收利用规律较一致;原产安徽的栓皮栎在外源氮素利用率及氮吸收量两方面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45)Ca作钙素营养源,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椪柑实生苗(CitrusPoonensis Tanaka)对钙的吸收、运转及在树体内的分布和积累。结果表明,谨柑根系可较强地吸收钙,并主要分布和积累于茎、叶柄和叶脉中,叶肉组织中次之。新生叶积累量较老叶为多,而以10~15天叶龄中的量最大,茎内由下向上积累量逐渐减弱。地上部~(45)Ca分配率约为吸收总量的60~75%,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地下部为25~40%,并随浓度升高而降低。椪柑对钙的利用率与处理浓度成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 ,P ,K条件下 ,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 ,其增产效果比单施化肥显著 ;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 ,约占 3 7.4 4%~ 4 3 .66% ,但单施化肥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各处理都大于生殖器官 ,而累积的肥料N正好相反 ,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较高 ,而后期对肥料N的依赖性较高 ,为棉花生产重施花铃肥提供了依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 2 .5~ 3倍 ,而损失率后者为前者的 1 .4~ 1 .6倍 ,其生态效益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微区条件下,通过春、夏、秋三个季节对金丝小枣施用~(15)N 标记的尿素,研究发现夏施时枣树能利用25%左右的肥料氮,且吸收速度很快,有利于当年果实的高产。秋施时 N 的利用率只有12%,近一半仍保留在土壤中,而春施约72%的 N 损失掉。春秋枣树的吸氮速度都较低,此时施用氮肥必然导致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也低。夏季是金丝小枣的最佳施氮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在盐栽和池栽条件下,利用~(14)C研究了苹果幼树碳素同化物周年支转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新梢各节位叶片~(14)C同化物输出年变化差異很大,在新梢旺长前期,下部叶输出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叶,而上部叶最低;至旺长期,下部叶输出达到高峰,中部叶输出急剧增加;停长期~(14)C同化物由向上运转为主转向几乎完全向下运转;停长后,中、下部叶~(14)C同化物输出逐漸下降,而下部叶下降更为严重。相反,上部叶输出率在全年中逐漸增加,到贮藏后期已接近中部叶,超过下部叶的水平;2.碳素同化物前期以主干贮备为主,后期转向以根系贮备为主;3.早春新梢生长所需贮藏营养主要来自根系和二年生枝。当新梢具15片叶时,贮藏营养的利用率达到高峰(15%),即达到营养转換期,贮藏营养在新梢的利用由下到上逐漸减少,以基部1~4片利用率最高。4.~(14)C同化物在不同根层中的分配春季上层根大于下层根,夏季下层根大于上层根,秋季上层根又大于下层根。  相似文献   

12.
在大豆生育需氮的高峰期,本身固氮量又约占其全氮量的1/5。~(15)N—尿素叶面示踪证明,尿素氮能迅速有效地传入氮库。生产验证叶面给氮可以缓解大豆花荚期氮素供需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西北地区24种、杨陵区12种农田土壤中的非代换铵含量与土壤其它形态氮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非代换铵与全氮的密切关系仅是一种表观现象,原因在于全氮包括非代换铵这一因子,扩大了相关系数。如用有机氮计算,这种关系随之消失。非代换铵与HN_4~+-N及NO_3~-N等矿质氮无关;不管从静态或动态考察,都未能发现它们之间有平衡关系。培养后的可矿化氮与非代换铵无本质联系,而碱解氮却与其显著相关。造成后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碱解过程中有部分非代换铵释放出来,数量取决于原土壤中的非代换铵含量。  相似文献   

14.
人参叶面喷施~(32)P、~(86)Rb和~(32)PK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人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其叶面对~(32)P、~(86)Rb的吸收利用逐渐增强,到红果期达到高峰,磷的利用率为24.6%,钾为34.54%。PK混合喷施处理组,钾对磷的吸收有促进作用,磷的利用率增加15.49%。开花期、青果期各喷施一次P、K和PK处理,人参单株产量分别增加18.92%、14.16%和24.32%。  相似文献   

15.
试验中以3 个大豆品种为供试作物, 设两个氮水平。试验结果证明施氮水平由 N1 增加到 N2 时, 3 个品种大豆全株的全氮积累随之增加, 其中3 种氮源也分别有所增加。在 N1 和 N2 两种氮水平下, 3 个品种大豆全株中对3 种氮源的积极累量和分配比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微区方式,研究在施氮量相等的条件下,基肥、分蘖肥和攻茎肥分别施用20%、30%和50%15N标记尿素对甘蔗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的NDFF%和NDFF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氮素在甘蔗根系和叶片的分配比率均为基肥>分蘖肥>攻茎肥,而在蔗茎中的分配比率则是攻茎肥>分蘖肥>基肥;不同时期施肥甘蔗对氮素的利用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油菜的氮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方法]选用矮秆油菜MJ01(V1)和高秆油菜川油36(V2),设置两种密度(2株/盆,4株/盆)处理,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开展了盆栽试验研究.[结果]V1品种的成熟期植株干重和籽粒产量均低于V2品种,经济系数则相对较高;V1品种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V2品种,氮收获指数则相...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田间微区~(15)N 示踪试验研究了北京春稻的氮素效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追氮时期和追氮量对水稻植株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池栽条件下,对玫瑰红苹果幼树,分两期(新梢旺长期和营养贮备期)对新梢中部叶片进行~(14)CO_2饲喂,研究了~(14)C同化物在短期内(特别是一天)的输出分配变化。结果表明:一天中,~(14)C同化物输出呈双峰变化。第一高峰出现在上午,标记后約半小时就有相当比率输出,且输出随时间逐漸增多。中午输出受阻。下午再度加快,达到第二高峰。夜晚输出仍在进行。一般充分展开的叶片,最大输出率約为85%。营养贮备期与新梢旺长期输出动态基本一致,只是速度较慢。旺长期同化物具两极运输特点,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向两极(向上、向下)运输阶段;第二是以下运为主,上下比例变化平稳阶段;第三是以根系向上运转为主的再循环阶段。试验还表明,新根生长所需的同化物主要是当时的新同化者。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条件下 ,采用 1 5 N微区法 ,研究中、后期施肥对稻株体内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氮肥施用时期的推迟 ,茎、叶等营养器官干物重明显下降 ,而穗干物重下降幅度较小 ,且其占全株干重的比例提高。 2稻株含氮率随氮肥施用时期推迟有提高的趋势 ;与施促花肥相比 ,施用粒肥绿叶及叶鞘中的氮素积累量明显下降 ,而茎、穗中氮累积量则略有增加。 3在稻株不同器官中 ,穗、绿叶 (包括叶鞘 )对穗粒肥氮的积累能力最强 ,但随穗粒肥施用时期的推迟 ,穗部积累的肥料氮及其占全株的比例增加 ,而绿叶则呈相反的趋势。 4稻株对促花肥、保花肥、粒肥氮的回收率 (利用率 )分别为 32 .7%、30 .0 %及 2 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