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突变体,探讨qseC基因的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自然转化方法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基因的突变体,测定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SC096与缺失株ΔqseC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法定性检测野生株和突变体生物被膜的差异;通过96微孔板定量方法检测突变体生物被膜的量;电镜观察二者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如下:成功构建qseC基因突变体。生长曲线显示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SC096与缺失株ΔqseC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缺失株ΔqseC较之野生株SC096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有所减弱。研究表明,qseC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pot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作为转运体蛋白,负责多胺的结合和转运,为细胞的正常生长提供必需因子,已在多种病原菌中鉴定为毒力相关因子,但在副猪嗜血杆菌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利用自然转化法构建potD缺失株SC1401ΔpotD::kan,再比较亲本株和缺失株的生长特性、自凝集活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菌能力以及对小鼠的致病力。结果显示potD基因的缺失不影响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自凝集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导致该菌的抗血清杀菌能力和对小鼠的致病力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potD基因可能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副猪嗜血杆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将副猪嗜血杆菌于分别含10、20、50、100、200μg/mL甘草查尔酮A的TS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变化;以1、10、100mg/kg甘草查尔酮A经口灌胃小鼠,分别在3d、5d和7d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等生长性能,Bliss法测定副猪嗜血杆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检测甘草查尔酮A对小鼠清除0.01×LD5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抵抗100×LD5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甘草查尔酮A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差异。所有剂量组小鼠给予甘草查尔酮A处理后,一般临床症状、体重和脏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灌喂甘草查尔酮A有增加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的趋势,但降低拟杆菌门丰度而增加厚壁菌门丰度。小鼠清除0.01×LD5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能力呈剂量依赖性,而100×LD50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小鼠后随着甘草查尔酮A浓度增加可呈剂量依赖延迟小鼠死亡时间。表明甘草查尔酮A对副猪嗜血杆菌体外生长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小鼠生长性能亦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肠道菌群丰富度而提高小鼠抵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甘草多糖对副猪嗜血杆菌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利用平板计数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分析甘草多糖在体外对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速度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然后将100 LD_5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小鼠,观察甘草多糖对小鼠的保护力。最后将0.01 LD_5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小鼠,迫杀小鼠后检测副猪嗜血杆菌在脾脏、肝脏、肺脏和心血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低浓度时(10μg/m L、20μg/m L和50μg/m L),甘草多糖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12(HS1075)的生长速度和生物被膜形成呈逐渐促进趋势,但高浓度时(100μg/m L和200μg/m L),生长速度与50μg/m L相比并无明显区别,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对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副猪嗜血杆菌口服感染小鼠的LD_50为2.00×10~7 cfu。高剂量(100 mg/kg)甘草多糖对于100 LD_5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提供60%的保护力。0.01 LD_50副猪嗜血杆菌攻毒小鼠,随着甘草多糖浓度增加小鼠脾脏、肝脏、肺脏和心血的细菌量逐渐减少。结果表明,在体内甘草多糖可以提高小鼠抵抗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对甘草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高,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保育猪的影响更大,使猪场的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那么如何防控好副猪嗜血杆菌病,下面笔者做如下论述。1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概述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细菌传染病。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导致保育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6.
猪副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共生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侵入并导致猪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为纤维蛋白性多浆膜炎、关节炎以及脑膜炎。猪副嗜血杆菌全身感染会极大地威胁猪的健康以及养猪业的发展。该文主要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让广大同行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有更清晰的认识,降低猪群的死亡率,为猪副嗜血杆菌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科前生物投入重兵研发的"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喜获国家农业部新兽药批文。该产品是国际首个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疫苗,将为解决困扰我国养猪业的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难题提供完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试验对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可见菌落有卫星现象,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分离菌株能发酵葡萄糖、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蔗糖、木糖、甘露醇,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不分解精氨酸,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证明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9.
以副猪嗜血杆菌DZ02分离株为抗原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物理性状稳定,安全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含菌数为8×108CFU/头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14d可有效保护免疫猪免受同源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攻毒发病,在德州市5个规模化猪场实际应用可保护大群发病率降低至1.9%,比未免疫猪群发病率下降9.0%,且5个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均控制在2.5%以下。  相似文献   

10.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格拉瑟氏病,是对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的统称。1病原副猪嗜血杆菌最早在1910年被报道,但到1922年才首次分离得到。1969年研究报道HPS在只存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V因子),而无正铁血红素(X因子)的条件下也可以生长,因此副猪嗜血杆菌的名字才得以使用。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采用KRG琼脂扩散试验可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被证实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副猪嗜血杆菌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猪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猪肺泡巨噬细胞传代细胞系3D4/2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纤连蛋白(Fn)/α5整合素与副猪嗜血杆菌侵入的关系。通过吸附/侵入试验选择副猪嗜血杆菌最佳吸附/侵入条件;运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细胞后对TGF-β1表达的影响;用TGF-β1预处理3D4/21细胞后,用CFU检测TGF-β1表达对副猪嗜血杆菌侵入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细胞后Fn/α5整合素表达的变化;用特异的小干扰RNA(siRNA)片段干扰Fn/α5整合素表达水平后,研究其与副猪嗜血杆菌对3D4/21吸附/侵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细胞后会导致TGF-β1表达增加;用重组TGF-β1预处理3D4/21细胞可以显著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的侵入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重组TGF-β1和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处理3D4/21细胞可以增加Fn和α5整合素的表达;siRNA干扰3D4/21细胞中Fn和α5整合素的表达,细菌侵入数显著降低;然而,只有当α5整合素被干扰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吸附数量下降。这些结果表明,TGF-β1和Fn/α5整合素的表达促进了副猪嗜血杆菌对3D4/21细胞的侵入,并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猪副嗜血杆菌病作为对猪群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危害性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疾病,不仅导致猪群质量下降,降低生猪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猪副嗜血杆菌病不会造成猪群较高的死亡率,但是对猪群在生长发育中的抵抗能力下降,极易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导致症状复杂,不利于疾病的诊断。该文主要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展开分析,论述流行特点、病例变化、临床症状等,并总结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也被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猪革拉瑟氏病、"运输病",为世界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危害较为严重。该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因素引起的仔猪散发性疾病。该病的病原体为猪副嗜血杆菌。本文阐述猪福嗜血杆菌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而实验室诊断法可以确诊本病。本病主要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1病原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为嗜血杆菌属中的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7,(1)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多发性浆膜炎为其病理特征,如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脑膜炎(图1—图4)等。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唯一自然宿主。副猪嗜血杆菌通常作为常在菌群定居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该菌与猪的免疫系统保持着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混群、猪舍温湿度不当等应激因素打破,会导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23-827
近年来国内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日益严峻,给相关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主要对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养猪场的病死猪和健康猪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本室初步研制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和12型三价灭活疫苗,用BALB/c小鼠对其进行免疫保护力的评价。结果从病死猪中分离到8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5型3株、12型2株、14型1株及不可定型2株;从健康猪中分离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7.12%),其中12型10株、4型4株、11型3株、5型1株、13型1株及未定型菌株7株。初步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要优于商品灭活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及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也普遍流行,笔者就3月份的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进行报告。1发病情况2016年3月份,河南某养殖场100头母猪群。育肥猪发热40.5~42℃,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个别不食,呼吸困难,咳嗽。被毛杂乱无光,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某养猪场发生的感染病情,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出现厌食、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振颤及共济失调,属于典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的脾、肺等处取样,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保存,一共获得10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编号HPS-0~HPS-9。通过试验鉴定,这10株细菌均为副猪嗜血杆菌。选取其中三株副猪嗜血杆菌,编号为HPS-0,HPS-1和HPS-2,分别对18种抗感染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然后测定抑菌圈的直径判断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敏感度。试验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为敏感,其他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现象比头孢菌素类严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基础培养基成分、血清浓度、培养基pH值、保存条件进行优化筛选,旨在得出副猪嗜血杆菌的适宜培养保存条件,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发酵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试验得出,副猪嗜血杆菌的最佳培养保存条件:培养基起始pH值为7.3~7.5,成分为胰蛋白胨1.5%、大豆蛋白胨0.5%、NaCl 0.5%、酸水解酪蛋白0.5%、葡萄糖0.2%、5%新生牛血清和NAD 0.01%,用10%脱脂奶粉冻干保存在-20℃。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主要对国内外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基于国内外副猪嗜血杆菌的最新耐药性研究报道,揭示了当前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趋势,并根据其试验结果证明了前人提出的治疗方案确实、可靠,指出了目前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药物,为养猪生产中综合防制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