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7):51-54
旨在研究菊苣酸对高寒放牧牦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和体重接近的40头健康牦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自由放牧,1、2、3组每头每天清晨分别投喂100、150和200 mg的菊苣酸胶囊后自由放牧,连续投喂60 d,分别在第0、15、30、45天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投喂紫锥菊提取物显著提高放牧牦牛血清T-AOC能力、GSH-Px活性(P0.05),同时显著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P0.05),紫锥菊提取物菊苣酸一定程度上提高放牧牦牛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菊苣酸对放牧牦牛围产期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接近(195~205kg)的围产期牦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试验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0.15kg/d菊苣酸。试验期60d(从产前30d到产后30d),于产前第15天、产前第7天、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产后第15天采集血液,进行相应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产后第15天,试验组牦牛血清尿素氮(BU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7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试验结果,添加菊苣酸能有效缓解围产期放牧牦牛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菊苣酸对放牧牦牛围产期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接近(195~205kg)的围产期牦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试验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0.15kg/d菊苣酸。试验期60d(从产前30d到产后30d),于产前第15天、产前第7天、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产后第15天采集血液,进行相应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产后第15天,试验组牦牛血清尿素氮(BU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7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试验结果,添加菊苣酸能有效缓解围产期放牧牦牛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矿物质缓释丸对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以丰富牦牛矿物质营养调控技术及提供相关理论依据.选择体况相近、健康的生长期公牦牛16头,按照体重相近原则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8头牛.2组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T组在试验开始时投喂矿物质缓释丸,C组不投喂.2组牦牛均舍饲,...  相似文献   

5.
2004年秋季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分别按30%、20%和50%的比例混合组成日粮,饲喂12只(39±2.1 kg)2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试验分2个组,投喂胶囊组9只羊,每只羊投喂1粒QSM胶囊,对照组3只羊不投喂;试验期14 d内每天记录绵羊实际牧草采食量和排粪量,并收集牧草样品在45℃烘箱中烘干;粪便样品连续收集7 d,分别在45℃烘干和冷冻;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便样品中链烷含量,计算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牧草链烷含量存在物种间差异,绵羊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与链烷长度存在线性增加关系,烘干处理粪样的链烷回收率高于冷冻干燥处理的回收率,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投喂QSM胶囊不会影响其他链烷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赵必迁 《广东饲料》2014,23(8):26-28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绿菊苣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0头体况相近、胎次一致的妊娠0d健康LY母猪,随机分到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基础日粮;处理1组在妊娠前期采取80%前期基础饲粮投喂量+2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方式;妊娠后期采取90%后期基础饲粮投喂量+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方式;处理2组在妊娠前期按90%前期基础饲粮投喂量+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妊娠后期按95%后期基础饲粮投喂量+5%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妊娠母猪基础饲粮分为0-90d和91d-妊娠两个阶段配制,均采用玉米-豆粕型粉状饲粮.试验结果为母猪妊娠期使用青绿菊苣能极显著降低母猪的便秘率(P<0.01).处理2组显著提高母猪妊娠0-90d、90-110d和0-110d背膘厚增加值(P<0.05),一定程度改善妊娠母猪体况;处理2组显著提高窝产仔数、窝产初生总重和窝产活仔平均初生重(P<0.05).试验结果表明妊娠前期采取90%前期基础饲粮投喂量+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方式,妊娠后期按95%后期基础饲粮投喂量+5%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的处理2组改善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暖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肉产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选取玉树州称多县体重相近的2岁放牧牦牛30头,随机分为补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5头,分别采取放牧+自由采食精料和放牧的方式喂养,120d后两组各屠宰3头公牦牛,测定肉产量和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暖季补饲精料极显著(P<0.01)提高了牦牛的生长速度,补饲组牦牛的暖季平均...  相似文献   

8.
甘南牦牛传统放牧生产模式使牦牛生产存在周期长、收益低、草场压力大等问题,而“国家”、“地方”和“牧民”对草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增加收入的迫切需求,使得高生产效率已成为牦牛发展的迫切需要。[目的]为提高牦牛暖季育肥效果,[方法]本试验利用不同饲料对牦牛进行暖季补饲育肥,筛选适合甘南牧区最佳育肥方式,为牦牛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蒸汽压片玉米+放牧补饲育肥组试验末总增重分别比苜蓿颗粒+放牧和纯放牧的方式分别提高了32.46%,20.97%,经济效益分别比以上两组提高了23.21%,13.55%。[结论]因此,蒸汽压片玉米+放牧暖季补饲育肥方式组适合在广大牧区甘南牦牛生产中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与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大通牦牛瘤胃组织结构及瘤胃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以期为大通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科学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牦牛,放牧组牦牛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牦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屠宰2组牦牛,采用瘤胃组织切片和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进行瘤胃组织结构和瘤胃菌群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1)舍饲组牦牛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1),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5),肌层厚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牦牛(P<0.01)。2)放牧组牦牛瘤胃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舍饲组牦牛(P<0.01),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舍饲组牦牛(P<0.05);主坐标分析(PCA)显示,2种饲养方式之间瘤胃菌群Beta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在门水平上,2种饲养方式的牦牛瘤胃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怀孕牦牛繁殖性能、生长期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用6岁左右、健康无病的经产怀孕麦洼牦牛10头,随机分为2组(5头/组),即对照组(全放牧)和精料组(放牧+精料补饲料400g/d)。试验二选用2岁左右、健康无病的生长期麦洼牦牛21头,随机分为3组(7头/组),即对照组(全放牧)、玉米组(放牧+补饲玉米500 g/d)和玉米菜粕组(放牧+补饲玉米菜粕500 g/d,各50%)。结果表明:试验一,精料组犊牦牛初生重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47.48%(P<0.01);试验二,对照组生长牦牛体重下降9.25 kg,补饲玉米组和玉米菜粕组生长期牦牛分别增重12.38 kg和2.33 kg,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玉米组生长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玉米菜粕组(P<0.01)。结果提示,冷季给予怀孕牦牛补饲精料可提高犊牦牛初生重;冷季生长牦牛补充精料有助于提高生长性能,同时补饲能量饲料(玉米)的效果高于蛋白饲料(菜粕)。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冷季不同饲养方式———放牧与舍饲对大通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牦牛冷季育肥和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放牧组牦牛为传统放牧方式,舍饲组牦牛为舍饲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测定2组牦牛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22.93%和63.46%(P<0.05)。2)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瘤胃发酵参数(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瘤胃液pH和乙酸/丙酸分别降低了5.61%和24.09%(P<0.05),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别增加了54.07%、15.65%、13.85%、98.61%、32.35%、88.60%和68.12%(P<0.05)。3)饲养方式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6月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出生日期接近、体重在(51.72±3.15) kg的健康牦牛犊牛,随机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5头。舍饲组犊牛饲粮精粗比为65∶35,放牧组犊牛08:30放牧、17:30归牧,不进行补饲。预试期10 d,正试期21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牦牛犊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2)舍饲组牦牛犊牛瘤胃液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微生物蛋白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pH、乙酸/丙酸值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3)2组中检测到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为5 154个,舍饲组和放牧组特有OTU数分别为1 089和898个,分别占OTU总数的21.13%和17.42%;放牧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或P<0.01)。4)在门水平上,2组牦牛犊牛瘤胃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舍饲、放牧+补饲及放牧的饲养方式,对30头24月龄牦牛进行育肥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舍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484.83 g,放牧+补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358.27 g,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117.11 g,舍饲组与放牧+补饲组及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与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舍饲及放牧+补饲的育肥方式,显著提高育肥牦牛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的影响初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有显著的影响,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在试验期内,轻度放牧组的日增重较快,中度放牧次之,重度放牧最慢,而且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牦牛平均个体总增重依次为136.7kg,128.6kg,93.5kg,轻度放牧比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高6.3%和46.2%。经方差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牦牛平均个体增重有显著的差异(P<0.05),进一步作新复极差测验,30%和50%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他们和70%之间的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早期断奶犊牛补饲后投喂不同剂量的紫锥菊提取物菊苣酸,定期对犊牛检测牦犊牛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进行测定,并统计各试验组犊牛腹泻病的发生情况,探究紫锥菊提取物菊苣酸对早期断奶犊牛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其今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菊苣酸能显著提高犊牛淋巴细胞转化率(P 0. 01),可有效预防犊牛腹泻的发生,对犊牛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和草地第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研究了6种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及草地第二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牦牛日增重有明显影响,日增重以0.24牦牛单位/hm^2处理组最高,达707.9g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牦牛日增重明显降低。其中,放牧强度对1岁牦牛影响最大,2岁牦牛次之,3岁牦牛再次。试验全期当放牧强度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强度,草地第二性生产力明显提高,当放牧强度高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  相似文献   

17.
冷季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牦牛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养殖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冷季分别对公牦牛进行自然放牧(SEG1组)和投喂不同粗精比的饲粮,结果表明:与SEG1组相比,补饲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补饲组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蛋白脂酶(LPL)含量显著高于SEG1组(P<0.05);各补饲组牦牛肝脏组织内脂滴表达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SEG1组(P<0.05),各补饲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SEG1组相比,SEC50组、SEC30组和SEC10组牦牛养殖利润分别提高228.77%,258.69%和115.52%。综上所述,冷季补饲管理可有效提高牦牛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脂肪沉积和代谢功能,提高牦牛养殖经济效益,补饲饲粮粗精料比为70∶3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犊牦牛生产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年龄相近的健康犊牦牛550头,分成放牧加补饲和纯放牧饲养2个处理组,分别收集冷季为期168 d的体增重指标,结合饲养成本分析不同饲养模式对犊牦牛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季补饲使犊牦牛纯利润每日增加4.96元/头,而纯放牧模式下的犊牦牛每日损失0.51元/头。故冷季补饲在保障犊牦牛安全过冬的同时,又实现了有效增重,提高了牦牛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饲喂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饲喂经高温高压处理的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选择15头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组,放牧);低饲喂量组(L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100 g/yak·d)和高饲喂量组(H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200 g/yak·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0 g/yak·d油菜籽对牦牛的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没有影响,饲喂200 g/yak·d油菜籽能显著提高乳产量以及各乳成分的产量(P<0.05);(2)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9-C18:1)是放牧牦牛乳脂中含量较高的3种脂肪酸,饲喂油菜籽显著提高乳脂中硬脂酸(C18:0)的含量(P<0.05);(3)N、L和H组中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含量分别是1.23%,1.15%和1.18%,饲喂油菜籽对各组CLA的含量和脱饱和酶指数无显著影响,牦牛乳中c-9,t-11-CLA的含量较高,平均为总CLA含量的98.6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虎斑乌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组织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13.08±0.01)g的虎斑乌贼幼体180只,随机分成3组(投喂频率分别为每天1、2和4次,分别命名为F1、F2和F4投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F2和F4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F1和F4投喂组的饵料效率显著低于F2投喂组(P0.05)。2)F4投喂组的肝脏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和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3)各组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1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F2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与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F1投喂组的肌肉和肝脏的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含量和DHA/二十碳五稀酸(EPA)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而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肌肉和肝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F1投喂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1投喂组的前肠α-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虎斑乌贼幼体养殖的适宜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