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猪》2017,(4)
生猪长途运输后的宰前静养是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的重要举措,减少了动物应激、降低了猪肉污染、提高了猪肉品质,同时也是保证动物福利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宰前静养的优缺点、宰前静养对屠宰率和肉品质的影响以及最佳的静养时间进行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岩  徐幸莲  王鹏 《中国家禽》2012,34(13):48-50
宰前管理是肉鸡宰前禁食、禁水、运输、宰前静养的统称,是实现动物福利和品质控制的首要环节,对宰后鸡肉的品质有显著影响。本文就国内外肉鸡宰前管理(宰前禁食、禁水、运输、宰前静养四个环节)情况及其对鸡肉品质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着重分析运输过程中不同应激因素对鸡体造成的损伤以及对鸡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肉鸡屠宰加工宰前管理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输应激会对动物的生产、内分泌、肉品质以及免疫功能等造成一定的影响。肉牛在经过长途运输后会造成瘤胃功能减退,瘤胃微生物菌群失调,进而导致肉牛采食量、反刍次数减少,体温升高,体重下降等。文章综述了运输应激对肉牛神经内分泌、生化指标、肉品质、免疫、抗氧化功能等的影响,概述了缓解肉牛运输应激的相关措施,以期为肉牛运输应激后续的相关研究及生产过程中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生猪定点屠宰厂实行的静养制度是据2019年10月1日实施的《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生猪》标准,按照“待宰生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不少于12 h,宰前3 h停止饮水”规定执行。在生猪产业没有规模化、集约化之前,生猪在待宰圈实施静养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能够减少生猪应激反应,二是能够防止生猪“饱食大肚”,三是生猪也能得到充分休息,四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猪肉品质量。但是,在当前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高度发达情况下,一是在生猪科学出栏时就避免了饱食大肚情况下,二是多数生猪通过调运且增加了运输时间,三是在动物福利方面,生猪屠宰企业和动物福利人士又提出了生猪静养时间应该再缩短等情况。由此,笔者翻阅历年的法律法规,查阅静养和猪肉质量关系的研究报道,探讨了生猪屠宰企业停食静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以便为科学规定待宰生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优质耐存的肉品,必须做好屠宰畜禽的宰前管理。宰前管理主要包括休息管理和停饲饮水管理。1作息管理1.1休息管理的意义(1)可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屠宰畜禽经过长途运输,由于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些细菌乘机侵人机体,使肉中细菌含量增加,影响肉的品质和保存。  相似文献   

6.
生猪宰前停食静养有助于提升肉品品质。本文梳理了我国现行生猪宰前实施12~24 h停食静养制度的法律法规来源,阐述了当前基层官方兽医、屠宰企业、动物福利人士及有关学者等对生猪待宰是缩短停食静养时间还是维持现行规定的广泛争议。经参考有关国际组织和欧美等国关于动物宰前停食静养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建议修订国家标准(GB/T 17236)中"待宰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 h,宰前3 h充分喂水"条款,改为"生猪在屠宰企业待宰圈应停食静养6 h以上"。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养殖的肉鸡在进出养殖场、转群、集中屠宰前都需要运输,运输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应激。强烈应激严重影响肉鸡的生理和代谢功能,从而使肉品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死亡。本文综述了影响宰前运输应激的相关因素,运输应激对肉鸡理化指标、物质代谢以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讨论了热应激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酶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为研究运输应激相关机理和指导肉鸡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头经产地检疫健康的生猪,在定点屠宰场猪舍,经过停食、停水、静养后,又经宰前检疫健康,进入待宰间。在待宰车间,由于看到前1头猪在屠宰过程中被屠宰工人粗暴宰杀,猪被放血后垂死挣扎,该待宰猪瞬间表现为紧张、惶恐不安,眼睛睁大、目光锐利,呼吸急促,肌肉震颤,频繁排尿粪,乱冲乱撞。经工作人员控制后屠宰,发现该头猪肌肉色泽苍白、质地松软,有渗出液。经宰后检验,结合屠宰前后过程,鉴定为PSE肉,即由于屠宰前的应激刺激而引起猪肌肉变性。该种猪肉不耐贮存,烹调适用性和适口性变差,属低品质肉,给货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屠宰加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例可见,应激可以对猪的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 屠宰场造成的污染,①根据《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各项规定,生猪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h,宰前3h应给予充分饮水。一般屠宰场只要有人订购:不管时间长短便宰,这样有部分猪就休息不足,更谈不上宰前给予充足的饮水。尤其是长途运输因疲劳和精神上的紧张影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造成血液浓稠而供血不良,皮肤发红,脂肪、肌肉颜色发暗,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大大影响猪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红膘肉是指屠宰猪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血管充血、出血或者血红素浸润而呈现粉红色.在宰后检验过程中,发现红膘肉的产生主要是非传染性因素所致,如创伤、长途运输、宰前未得到充分休息而立即屠宰、宰前未充分饮水以及背部受冷、热空气刺激和麻电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击晕屠宰对肉牛血液理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击晕屠宰)和对照组(非击晕屠宰),宰时采血,宰后排酸72 h后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皮质醇、ACTH浓度、肌酸激酶与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宰后45分钟、4小时、24小时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熟72 h后试验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汁液损失率、压力失水率、黄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击晕屠宰能够显著缓解肉牛的宰前应激,有助于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运输应激是肉鸡宰前主要的应激之一。在运输应激条件下,肉鸡机体能量代谢加强,供能物质如葡萄糖、糖原等通过糖酵解作用补充能量,导致宰后肌肉中糖原、乳酸含量及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发生变化。同时,运输应激影响了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肉品质。本文就运输应激对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宰后肌肉糖酵解及能量代谢信号通路,阐明了运输应激对肉品质影响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家禽运输应激研究及能量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猪宰前可能在运输途中受到棒打、脚踢等粗暴对待,使之处于严重干扰、精神紧张的环境应激.在这种状态下即行屠宰的生猪可能给宰后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病残肉,降低产品的卫生质量.在生猪屠宰检验中,就其部位、伤残程度等可分为轻度伤残肉、中度伤残肉、严重伤残肉、自溶变质肉等四种.  相似文献   

14.
74头商品猪600km-800km运输到达屠场后,被分成饮水组(34)和禁饮组(40),每组再分设宰前休息4、8、12、16和20h组,机械化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进行pH、肉色、硬度、系吕力、和水份含量测定,结果饮水组PSE肉平均发生率为17.6%(6/34),禁饮组为22.5%(9/40);给水同时间前休息4、8、12、16和20h各组PSE肉发生率分别是16.7%、25.03.3%、22.2%和40.0%,所有试验猪均无DFD肉发生,结果表明:长途运输供机构械化屠宰的猪,在宰前禁饮休息4h和给水休息16h后屠宰可得到较好的肉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伟力  陶立 《家畜生态》1995,16(3):19-21,28
本试验根据目前小规模手工屠宰的需要,设计了一套禁食休息,隔日屠宰,小群隔离的宰前抗应激处理措施。并对50头商品猪(5个品种组合10个屠宰轮次)进行了宰后肉质检测,未发现PSE(水样肉)等应激微候。肉的pH值、肉色、系水力、滴水损失、拿破率、烹煮损失、多汁感均正常或优良。因此,这些宰前抗应激措施对当前尚未规范化的小规模屠率单位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宰前应激如热、冷、运输、机械性应激,以及屠宰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猪胴体外观及肉质.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出血,全身出现红斑,甚至出现白肌肉(PSE,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汁液渗出)或黑干肉(DFD,肉色暗、坚硬和干燥)等.笔者通过观察和试验,证实倒悬沥血时间短,可影响猪胴体外观和肉品质,出现PSE肉,引起内脏器官出血、呛水、变性等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敏感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分别为不运输且无休息的对照组,另4个处理采用2×2因子设计,处理因素分别为运输时间(45和180 min)、运输结束至屠宰的间隔时间(45和180 min).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46日龄时对肉仔鸡进行运输处理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血浆皮质酮水平在45 min/45 min显著升高(P<0.05),但随运输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又降至运输前水平;180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45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亮度(L*)值较高(P>0.05),红度(a*)值下降幅度较大(P>0.05).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输时间对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运输后45 min休息组皮质酮高于180 min休息组(P=0.05).休息时间对胸肌宰后24 h的L*值(P=0.07)和a*值(P=0.02)有一定影响,180 min休息组L*值较低、a*值较高(P>0.05).运输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互作效应对所测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应激会引起肉仔鸡血浆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但运输后较长时间的休息则有助于降低肉仔鸡的应激水平,缓解肌肉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04,25(1):64-64
屠宰加工部门在畜禽收购、调拨、贮养、运输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由于对畜禽多次的追赶、捆扎、鞭打和惊吓,运输过程中饥饿缺水、挤压、殴打及车辆颠簸等一系列不良刺激,都会引起畜禽发生应激反应。1猪应激综合症是指在应激因子作用下,以异常高的频率产生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水分渗出的肌肉,以及其它病变伴随突然死亡所表现的征候群。1.1PSE肉由于宰前运输,拥挤及捆绑、热、电等刺激引起,表现为肌肉强直,机体缺氧,糖元酵解过多,猪肉色泽淡白,质地松软有汁液渗出,常发生于后腿肌肉、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1.2DFD肉由于宰前禁食…  相似文献   

19.
正生猪经过运输、装卸、驱赶等过程抵达屠宰场后,还处于疲劳和恐惧状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屠宰后的胴体品质。生猪宰前给予一段时间静养,供给清洁的饮水,能让生猪得到充分休息,恢复到正常放松状态,改善宰后的胴体品质。同时,有利于发现病害猪,降低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为制定合理的肉鸭运输和屠宰前应激缓解策略,提高肉鸭肉品质,研究将120只42日龄北京鸭随机分成6组(组1~组6),对不同组别施以不同的运输时间、休息时间,并测定血液应激指标和肉品质。结果显示:组2、组3的T3、T4浓度要极显著低于组1(P0.01),组6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酸(AST)、肌酸激酶(CK)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极显著低于组3、组5(P0.01),组3、组5胸肌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组1和组6(P0.01),组3胸肌脂肪含量以及p H值都极显著高于组1(P0.01),组2、组3胸肌蛋白质羰基含量极显著高于组1和组6(P0.01)。结果表明,长途运输会给肉鸭带来很大应激,而宰前休息可以有效缓解应激,理想休息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