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对小鼠血清中IgA、IgG、IgM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多拉菌素浇泼剂在高、中、低3个剂量组时,都可使外周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发生改变,并且有一定的量-效关联,表明合适剂量的多拉菌素浇泼剂能够改善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给与中、低剂量时,IgA、IgM、IgG均无明显的变化,但在高剂量时,IgA、IgM、IgG均有所降低,但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多拉菌素浇泼剂各剂量时对小鼠体液免疫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多拉菌素浇泼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动物寄生虫病较为安全的局部外用药物,适合在兽医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旋毛虫各个时期的驱杀效果。采用多拉菌素浇泼剂按5mg·kg^-1·bw^-1为小鼠背部浇泼给药一次,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幼虫和包囊期幼虫进行驱杀。结果表明。多拉菌素浇泼剂对旋毛虫成虫的杀虫效果最好,杀虫率可达99.5%,其次是旋毛虫的移行期幼虫,杀虫效果达96.62%,而对包囊期幼虫的杀虫效果最差,只有31.98%。多拉菌素浇泼剂治疗小鼠旋毛虫的成虫和移行期蚴虫疗效显著,而对包囊期幼虫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该药进一步的广泛应用于家畜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多拉菌素浇泼剂治疗犬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患犬螨病的病犬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病犬分为四组,甲组、乙组、丙组和对照组,均为15例,甲组、乙组、丙组病犬分别使用0.8 mg/kg、0.5 mg/kg、0.3 mg/kg的多拉菌素浇泼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病犬应用多拉菌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四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治疗1周、2周的有效率与乙组、丙差异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治疗1周、2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多拉菌素浇泼剂可有效治疗犬螨病,给药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多拉菌素浇泼剂在犬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犬背部皮肤一次浇注多拉菌素浇泼剂(0.1 mg/kg体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犬前肢静脉采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中药物浓度进行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WinNonlin 5.2.1的非房室模型药动软件处理。给药后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2.14±0.56)d,Tmax为(1.00±0.00) d,Cmax为(24.38±4.82) ng/mL,AUC为(89.79±16.90)ng/(d·mL)。提示多拉菌素浇泼剂在犬体内血药浓度维持的时间较长,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5.
对引入西藏高原多年的加利福尼亚兔和中国白兔的12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与SPF新西兰兔进行比较。结果显示:①3个品种公兔之间,加尼福利亚兔与中国白兔比较,AST、TP、ALB、GLO、A/G、GLU、CRE、LDH差异极显著(P〈0.01),TG、BUN差异显著(P〈0.05),其中TP、ALB、A/G、CRE、CHOL、LDH表现极强的公兔特征,而ALT、GLU母兔明显高于公兔;加利福尼亚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A/G、CRE、TG、BUN差异显著(P〈0.05),AST、CHOL、LDH差异极显著(P〈0.01);中国白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AST、TP、ALB、GLO、A/G、CRE、CHOL、TG差异极显著(P〈0.01);②3个品种母兔之间,加利福尼亚兔与中国白兔比较,ALT、GLO、CRE、TG差异显著(P〈0.05),AST、TP、BUN、LDH差异极显著(P〈0.01),加利福尼亚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TP、ALB、GLO、A/G、BUN、CRE、LDH差异极显著(P〈0.01),AST、TG差异显著(P〈0.05);中国白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TP、ALB、GLO、A/G、CRE、CHOL、TG、LDH差异极显著(P〈0.01),BUN、AST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绵羊体表寄生虫的效果,本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应用0.5%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2、0.5、0.8mg/kg·bw剂量对绵羊沿背中线皮肤一次浇泼给药,并以不浇泼伊维菌素做对照,以羊颚虱和羊蜱蝇转阴率为考察指标,评判不同剂量和不同温度下伊维菌素浇泼剂驱杀绵羊体表寄生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0.2mg/kg·bw、0.5mg/kg·bw和0.8mg/kg·bw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羊颚虱转阴率分别为95%、100%和100%,对羊蜱蝇转阴率分别为81.3%、85.7%和92.8%。随着平均温度从13.8℃升高到28.9℃,伊维菌素对羊颚虱和羊蜱蝇转阴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鸡实验性急性有机磷中毒血清酶活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临床健康体质量为0.8±0.07kg的三黄肉鸡24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6只,其中试验、和组分别皮下一次注射氧乐果攻毒,剂量分别为35mg/kg体质量、70mg/kg体质量和140mg/kg体质量;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攻毒后系统观察动物急性有机磷中毒症状,采血测定体内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试验结果表明:鸡急性有机磷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共济失调,口角大量流涎,呼吸困难,严重腹泻和粪便带血等临床症状。攻毒组CHE3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ALP的活性也有所降低,LDH活性升高,但ALT和AST的活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1-2岁牦牛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Ⅰ、Ⅱ、Ⅲ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试验组,分别按0.3、0.4、0.5 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Ⅳ组为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照组,按0.2 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Ⅴ组为空白对照组。另随机挑选牦牛10头供安全性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0.7 mg/kg和1.0 mg/kg体重剂量试验组,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结果表明:以0.5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牦牛胃肠道线虫驱治效果最好,其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驱虫率分别达100%、100%和99.25%,对毛首线虫驱虫率为96.00%;0.3 mg/kg和0.4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均低于0.5 mg/kg体重剂量组,且呈现驱虫效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试验使用1.0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所用试验牦牛给药后精神、呼吸、采食、排粪、运动等情况未见异常反应,表明本品毒性较低,临床使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绵羊线虫的驱虫效力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0.5%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3,0.4,0.5mg/kg.b w剂量对绵羊沿背中线皮肤一次浇泼给药,并以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b w剂量做对照。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0.3mg/kg,0.4mg/kg.b w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和90%,减少率分别为89.1%和95.9%;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60%和75%,减少率分别为77.2%和86.7%;0.5mg/kg.b w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为85%,减少率为95.4%。解剖检查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三种剂量对绵羊消化道、呼吸道多属线虫均有效,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0.8%,95.6%和99.7%,伊维菌素浇泼剂0.5mg/kg.b w剂量与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b w剂量驱虫效果基本一致;绵羊经皮给药可耐受1.0mg/kg.b w剂量。试验证明:伊维菌素浇泼剂经皮给药驱除绵羊线虫高效安全,临床推荐剂量以0.5mg/kg.b w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以来,因口腔溃烂、牙龈炎引起猝死的宠物犬9例,总结其发病机制,检查心、肾功能相关指标(ALT、AST、CGT、ALP、BUN、CRE、CK、LDH),并将其与参考值相比较(P0.05),差异显著,说明牙龈溃烂易引发心功能受损致宠物犬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源[蛋氨酸锌(Zn-Met)或硫酸锌(ZnSO_4)]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酶活性和组织器官锌沉积量的影响。选用体重[(33.70±2.76)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3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 Zn-Met、40 mg/kg ZnSO_4和80 mg/kg ZnSO_4(以锌元素计)。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分30~60 kg和61~90 kg 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显著降低了生长肥育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饲粮添加40 mg/kg ZnSO_4显著降低了血清ALT和LDH活性(P0.05);饲粮添加80 mg/kg ZnSO_4显著降低了血清ALT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ALP活性(P0.05)。40 mg/kg Zn-Met组生长肥育猪血清ALT、AST和LDH活性最低,血清ALP活性最高。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显著提高了生长肥育猪血清锌含量(P0.05),40 mg/kg Zn-Met组血清锌含量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或40、80 mg/kg ZnSO_4对生长肥育猪脾脏、胰脏、毛和肌肉锌沉积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肝脏和骨锌沉积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或40、80 mg/kg ZnSO_4可改善生长肥育猪血清酶活性、血清锌含量及肝脏和骨锌沉积量。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肥育猪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曲霉素B1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选20只饲喂过经金标试纸检测黄曲霉素B1阳性的麦麸和玉米面病犬。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健康犬作为对照组。采血做生化指标检测,主要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尿酸(UA)和肌酐(CRE)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犬在黄曲霉素B1中毒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尿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中毒程度的不同,所测各项指标间有明显差异。说明黄曲霉素B1中毒会对犬的肝脏以及肾脏的功能产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桦木酸(BA)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氧化应激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将4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NC)组、Dex组、0.25 mg/kg BA组、0.50 mg/kg BA组、1.00 mg/kg BA组,每组8只。NC组和Dex组灌服1%的可溶性淀粉,其余各组灌服混悬于1%可溶性淀粉溶液中不同剂量的BA,连续灌服14 d后,除NC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25 mg/kg Dex诱导氧化应激模型。15 h后,眼眶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il)、钙离子(Ca~(2+))、细胞色素C(CytC)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羟自由基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BA预处理后,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Dex诱导氧化应激小鼠血清ALP活性及TG、T-Bil、CytC含量(P0.05或P0.01),且呈量效关系;低剂量BA(0.25、0.50 mg/kg)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P0.01或P0.05),但高剂量BA(1.00 mg/kg)反而极显著升高了其含量(P0.01);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血清Ca2+和GSH含量、SOD的活性、T-AOC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或P0.01),并呈量效关系;降低了血清ALT和AST活性,但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清TP和AL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BA能够改善Dex引起的小鼠血清指标的变化,对Dex诱导的氧化损伤有预防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小鼠急性汞中毒后血液、肝脏及肾脏的中毒表现及木犀草素对急性汞中毒小鼠血液指标、肝脏及肾脏的影响。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木犀草素组(灌胃100 mg/kg木犀草素)、氯化汞组(腹腔注射4 mg/kg氯化汞)和氯化汞+木犀草素组(腹腔注射4 mg/kg氯化汞,灌胃100 mg/kg木犀草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水平,血液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及肝脏组织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肝脏、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汞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 < 0.01),血清CREA、BUN,血液WBC及肝脏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 < 0.05),血液RBC、HGB及肝脏组织GSH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肝脏、肾脏病理变化明显。与氯化汞组相比,氯化汞+木犀草素组的血清ALT、AST活性,CREA和BUN,血液WBC及肝脏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 < 0.05);血液RBC、HGB及肝脏组织GSH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5),肝脏、肾脏病理变化减轻。小鼠急性汞中毒后,其中毒表现为炎症和贫血的发生及肝脏、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木犀草素可减弱急性汞中毒小鼠血液、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1~2岁牦牛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Ⅰ、Ⅱ、Ⅲ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试验组,分别按0.3、0.4、0.5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Ⅳ组为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照组,按0.2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Ⅴ组为空白对照组。另随机挑选牦牛10头供安全性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Ⅰ、Ⅱ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0.7、1.0mg/kg体重剂量试验组,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通过对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粗计驱虫率、安全性观测的分析,结果表明:以0.5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牦牛胃肠道线虫驱治效果最好,其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驱虫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9.25%,对毛首线虫驱虫率为96.00%,0.3、0.4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均低于0.5mg/kg体重剂量组,且呈现驱虫效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本次试验使用1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所用试验牦牛给药后精神、呼吸、采食、排粪、运动等情况未见异常反应,表明本品毒性较低,临床使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小鼠经滴鼻途径吸入不同剂量纳米金团簇(1 mg/kg·bw、0.2 mg/kg·bw、0.1 mg/kg·bw),观察纳米金团簇急性毒性表现及纳米金团簇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显示,小鼠染毒后无明显临床异常,未出现死亡,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露后第5天时白细胞略高出对照组,14 d时,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组织形态学结果发现染毒组小鼠的肺脏、肝脏病变主要表现为炎症、坏死。体内分布结果表明,纳米金团簇经滴鼻暴露后主要分布于肺脏、肝脏,这与组织形态学结果一致,说明纳米金团簇主要靶器官为肺脏和肝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苦马豆素(SW)人工抗原SW-BSA免疫接种后对和田羊的保护作用,试验通过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SW-BSA免疫和田羊后血清抗体效价的变化,并检测试验羊血清E-玫瑰花环率的变化,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α-甘露糖苷酶(AMA)、肌酐(CRE)活性的变化,同时检测试验组尿液和血液中有无SW。结果表明:SW-BSA可以诱导和田羊产生高效价的抗SW抗体,而且这种高效价保持的时间较长,机体E-玫瑰花环率显著上升;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AST、ALT、AKP、LDH、AMA、CRE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尿液和血液中均未检查出SW。说明合成的人工抗原SW-BSA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加减黄芩汤(MSS)对感染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健康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攻毒组(B组、C组)感染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2751、2952,攻毒治疗组(D组、E组)用加减黄芩汤治疗,于第8天眼球采血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加减黄芩汤对人工感染耐药大肠杆菌小鼠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经治疗使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E)、尿素(UR)、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明显降低,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HD)、肌酸激酸(CK)的含量趋于正常。说明加减黄芩汤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动物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冷应激对奶牛乳清生化指标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慢性冷应激对荷斯坦奶牛乳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乳清ALB、BUN、P含量呈升高趋势;TP、Ca含量降低;Glu、CHO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ALT、AST、ALP和LDH活性下降。表明慢性冷应激可引起奶牛乳清中某些生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巴马香猪在新疆的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文章主要是对新疆呼图壁的张建辉农场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引入的巴马香猪进行观察,了解巴马香猪在新疆气候环境下的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繁殖性能包括窝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断奶成活率、发情周期、妊娠期;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肌酐(CRE)、碱性磷酸酶(AKP)。结果显示新疆引入的巴马香猪与广西原种场相比平均产仔数降低2.36头,平均初生个体重增加0.078 kg,其余繁殖指标无明显变化;60日龄TP含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 <0.01),BUN含量增高差异极显著(P <0.01);90日龄BUN含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 <0.01),LDH活性降低差异显著(P <0.05),其余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饲养巴马香猪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