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周年人工饲养繁育明亮熊蜂的目标,笔者采用室外或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方式培育新蜂王。结果表明:100 cm×50 cm×100 cm交尾笼实现明亮熊蜂的婚飞交尾,人工控制交尾时长60~120 min为宜;最佳交尾日龄为雄蜂10~12日龄,处女王7~9日龄;交尾笼内处女王控制在20~30只,雌雄蜂比例1∶(3~5)时,交尾效率最好;明亮熊蜂的配对交尾时长为20~40 min;配对交尾蜂王人工饲喂15~20 d后,可保证其低温存储前有足量的体脂储备。  相似文献   

2.
<正>熊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的一类多食性半社会性昆虫。在自然界,熊蜂大多1年1代,夏秋季节,它是许多野生植物,特别是豆科和茄科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目前,人工饲养繁育的熊蜂已成为现代化设施农业最为理想的授粉昆虫之一,我国熊蜂的人工饲养繁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国外进口熊蜂价格昂贵且存在潜在的物种侵害,因此,开发利用本地熊蜂资源势在必行。诱捕野生熊蜂蜂王是人工饲养繁育熊蜂的第一步,现将近几年野外诱捕熊蜂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熊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的一类多食性半社会性昆虫。在自然界,熊蜂大多1年1代,夏秋季节,它是许多野生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周年人工饲养繁育熊蜂可以实现熊蜂为冬季和早春设施农作物授粉。目前,国外进口熊蜂价格昂贵且存在潜在的物种侵害,开发利用本地熊蜂资源势在必行;诱捕野生熊蜂蜂王是人工饲养繁育熊蜂的第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3个月后的工蜂数、3个月后的雄蜂数、新生蜂王数及新生蜂王交尾率等指标,研究野生与人工繁育的小峰熊蜂的蜂王和蜂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王与子代蜂王的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及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和100只工蜂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子代蜂王的死亡率及新生蜂王交尾率较野生蜂王高,子代蜂王的寿命较野生蜂王短,子代蜂王的新生蜂王数较野生蜂王数少。说明现阶段小峰熊蜂人工室内繁育的蜂王所繁育的蜂群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蜂王繁育的蜂群,但人工繁育的子代蜂王与野生蜂王及其蜂群的发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由它们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熊蜂的人工饲养与授粉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富 《养蜂科技》2003,(2):5-9,15
本文阐述了人工饲养熊蜂的饲养室、饲养箱、交配箱等饲养设备和一般饲养管理技术,论述了人工饲养熊蜂中根据需要调控熊蜂的滞育期和休眠期、控制交配、以及熊蜂蜂王贮存等特殊饲养技术,介绍了授粉期间熊蜂蜂群的饲养管理技术和所需授粉熊蜂数量估算方法等应用熊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6.
熊蜂饲养∶引诱被捉住的蜂王筑巢〔美〕S.D.凯思博士蜂王起动盒是一种自制的特殊蜂具,用来饲养被捉住的熊蜂。本文概述了一种引诱被捉住熊蜂筑巢的方法,这是早春时期,在野生状态的蜂王筑巢前捕捉蜂王的活动。首先,制作足够的起动盒以解决失败次数较多的问题。其次...  相似文献   

7.
熊蜂在访花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被广泛利用,仅欧共体年生产销售熊蜂量就达60万群。我国有丰富的熊蜂资源。1998年,在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我们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野生熊蜂资源进行了普查,通过对优势熊蜂种群的形态学及生活规律的观察,初步了解并掌握其生活习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人工饲养繁育试验,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熊蜂繁育过程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现已掌握了周年繁育饲养技术,熊蜂由自然界的一年一代发展为人工一年繁育5代,实现周年供蜂。我们本着边生产边实验的原则,在国内14省3市的39个地区进行了不…  相似文献   

8.
周年人工繁育熊蜂最困难的时候是年轻蜂王创建新的蜂群。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温度梯度和诱导方法促进蜂王建立蜂群。B.terrestris在温度为28-29℃,采用bbP诱导方法,生产效率最高,成群率在50%以上,在没有bbp的情况下,用(YDQ+1btW)诱导方法成群率也在30%以上,符合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许少玉 《中国蜂业》2001,52(3):27-27
由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主持的“上海科技兴农”、国家 94 8、院重点攻关项目“熊蜂的周年繁育技术与温室蔬菜授粉应用”研究成果 ,通过由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在听取汇报、观看录像、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的基础上 ,经质凝、答辩与讨论一致认为 :该研究项目瞄准国际上利用熊蜂为温室作物授粉的新技术 ,经过三年的攻关 ,在国内首次研究并报道了本土熊蜂种的生物学特性 ,摸清了越冬蜂王早春出巢飞翔活动的规律 ,捕捉驯养成功两个有授粉价值的野生熊蜂种。首次研究并设计了熊蜂人工繁育室、交配室 ,设计并…  相似文献   

10.
熊蜂(Bombus lucorum)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国内捕获野生的熊蜂(B.lucorum)蜂王,调查发现其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7.61%,死亡率为0.61%。在饲养过程中,感染严重的蜂王大多未能产卵就死亡,有的即使产了卵不久也便死亡;中度感染的蜂王大多推迟产卵;轻度感染的蜂王同健康蜂王一样能正常产卵。从熊蜂(B.lu-corum)蜂王提取的微孢子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卵圆状,带有蓝色折光;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表面较光滑,未发现任何特征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20,(5):36-37
<正>熊蜂(Bombus Spp.)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是一类多食性的亚社会性昆虫,是多种农作物(尤其是豆科、茄科作物)和野生植物的重要授粉者。熊蜂属于周年繁育昆虫,其在自然条件下从冬眠复苏后开始建群繁殖,在冬季前完成成群、子代蜂王培育、蜂王交配等一个世代的繁殖,并以交配后的蜂王单独寻巢越冬结束,其越冬时间与当  相似文献   

12.
熊蜂是设施作物优良的传粉昆虫,并且能够人工周年室内饲养,是实现熊蜂授粉产业化的理想蜂种之一,而且国外已有成功经验,熊蜂授粉蜂群作为商品实现了出口创汇。国内熊蜂人工繁殖的研究和授粉应用示范已有20年,其对授粉作物的增产提质作用和效果也已得到充分证明,但在推广应用的规模和进度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远没有达到产业化的程度,究其原因,在熊蜂种质资源的筛选、人工室内规模化饲养繁育和熊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实现熊蜂授粉产业化的三个关键步骤和环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现阶段阻碍国内熊蜂授粉产业化实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熊蜂分类学基础研究,开展国内熊蜂良种评价和规模化周年繁育技术研究,同时在授粉应用推广中不要过于强调熊蜂授粉的增产效果,完善和普及授粉应用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对进口授粉蜂群的应用管理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熊蜂的周年繁育与授粉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蜂(Bombus spp.)隶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族熊蜂属(Hymenoptera,Apidae,Bombini,Bom-bus),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其进化程度处于从独居蜂到高度社会性蜜蜂的中间阶段。该属已知300余种,在寒带、温带和热带均有分布,但在温带高海拔地区种类尤为丰富[1 ̄4]。为了解决设施农业果品蔬菜类作物授粉存在的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掀起熊蜂人工繁育及其应用研究的热潮。近几年,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工厂化繁育熊蜂的公司,生产授粉熊蜂群为温室作物授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末,关于熊蜂人工饲养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小峰熊蜂的分布及其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 Pérez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是我国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该种熊蜂在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其中,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分布密度较大。在自然界,该种熊蜂一年一代,可利用的植物范围非常广泛。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该种熊蜂易于人工饲养,可实现周年繁育,为设施果菜传粉性能优良,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熊成  袁春颖 《中国蜂业》2023,(10):27-28
<正>中华蜜蜂是在自然环境下选择出的我国特有的本地蜂种。中蜂适应能力强,耐寒性强,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和低温下开花的早春及晚秋蜜源植物,适合于定地及小转地饲养。中蜂长期处于人工饲养或半人工饲养状态。土法饲养的中蜂群只能在分蜂期或自然交替蜂王的情况下,通过自然王台培育蜂王。虽然自然王台蜂王也能保证蜂群的繁衍和生存,但由于自然王台育王受气候、季节、蜜源、群势、分蜂期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培育出来的蜂王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即使是同一物种的熊蜂,蜂王越冬时间差异很大,这可能与它们选择的越冬地点或身体能量储备有关。后期出巢的蜂王在寻找筑巢地点时,通常会发现合适的地方已经被其他蜂王筑巢。这种情况下,它们都会试图寻找其他蜂王建好的蜂巢。晚繁的熊蜂物种特别容易出现这种行为,如B.rufocinctus。在熊蜂蜂王数量多的年份,侵占蜂巢现象会非常频繁。Sladen(1912)描述1群地熊蜂里面有20只死去的蜂王,这些蜂王尸体可能是建巢的蜂王及其他侵占者。  相似文献   

17.
昆虫授粉中心是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原资源研究室蜜源与授粉课题组于1998年1月组建而成。研究范围包括蜜源植物、多种授粉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授粉昆虫的人工繁育及其授粉机理。中心先后承担了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课题“保护地蔬菜授粉技术的研究”“熊蜂(Bombusspp)为保护地蔬菜授粉的生物学研究”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熊蜂的周年繁育技术与温室蔬菜授粉应用”“熊蜂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研究”以及国家“948”引进项目“授粉用熊蜂良种及其饲养管理技术”。昆虫授粉中心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使我国首次突…  相似文献   

18.
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 Nylander是我国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该种熊蜂在陕西榆林地区1年1代,以蜂王休眠方式越冬。3月底、4月初越冬蜂王出蛰,2周以后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第一批工蜂开始出房,7月上旬雄蜂开始出房,7月中旬子代蜂王开始出房,7~8月新蜂王和熊蜂交配,9月中、下旬母群熊蜂自然解体消亡,10月上旬左右,天气逐渐变冷,交配后的蜂王开始在地下洞穴内休眠越冬。  相似文献   

19.
2006~2008年的4~5月,在长白山区共采集野生熊蜂属(Bombus)10种、拟熊蜂属(Psithyrus)2种的1056只越冬蜂王。其中优势种为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 Ny-lander)与红光熊蜂(Bombus ignitus Smith)。密林熊蜂4月下旬~5月中旬出现,红光熊蜂5月上旬~中旬出现。熊蜂出现频率最高时期分别为5月上旬~5月中旬,密林熊蜂主要采集旱柳、杜鹃、山杏等植物;红光熊蜂主要采集杜鹃、山樱桃、稠李等植物。此项调查为研究长白山熊蜂的活动规律及更好地驯化饲养长白山熊蜂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7,(1):39-40
<正>饲养强群有诸多的优点,拥有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而人工育王是培育优良蜂王的重要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人工育王的过程中,对父本、母本、育王群、交尾群选择、组织、管理的方法,希望能方便操作者掌握,饲养出强群,提高蜂蜜产量。中蜂的饲养管理中,人工育王技术很重要。蜂场在进行大批量人工分蜂、更换老蜂王时,都需要大量的蜂王。培育和提供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可以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