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红枣粉和天然奶酪为原料,对乳化时间以及乳化盐添加量、红枣添加量和水分添加量对红枣奶酪感官品质影响进行探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和感官检验,确定了红枣奶酪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乳化时间为9 min,乳化盐、红枣和水分添加量分别为2.0%、30.0%和30.0%制成的红枣奶酪色泽、气味和滋味最佳,组织紧密。此风味符合国内消费者对特色风味奶酪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再制奶酪是以天然奶酪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通过乳化盐的离子交换作用,使酪蛋白处于稳定的化学胶体形态。重点从理论上阐述再制奶酪的制造原理,系统介绍了与乳蛋白有关的复杂胶体特性,以及与再制奶酪加工直接相关的2个主要因素,即再制奶酪原料和乳化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灭菌温度、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干燥温度四个因素对青海特色酸凝牦牛奶酪的产率和感官评定的影响,得出青海特色酸凝牦牛奶酪加工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灭菌温度为90℃奶酪的产率最佳,各因素对奶酪感官评定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灭菌温度〉发酵剂的添加量〉干燥温度〉发酵温度,青海特色酸凝牦牛奶酪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B,A:D,C:(即灭菌温度为90℃,发酵剂的添加量为4%,干燥温度为70%时,发酵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4.
以共和县倒淌河牦牛乳为原料,采用水分、p H值、乳酸菌计数、微量凯式定氮法、扫描电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等测定方法,对牦牛脱脂乳白霉菌软质奶酪后发酵期理化指标、微观结构、发酵成熟时间及其风味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牦牛脱脂乳软质奶酪的杀菌温度控制在65℃,杀菌时间为30min,乳酸菌发酵剂添加量为1%,氯化钙添加量为0.02%,凝乳酶添加量为0.003%;凝乳温度31℃~33℃,成熟条件为:温度20℃、湿度80%。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奶酪的水分由86%减少至47%;p H值由5.2降低到4.0;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到6.8 lg,后减少到6.1 lg;蛋白质水解指数第8d达到最高值27.3%,由此确定奶酪成熟时间为7~8d;对达到成熟的软质奶酪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后显示了一个类似海绵的网状结构均匀分布在奶酪体系中,其中酪蛋白彼此聚集结合,并且没有明确的方向,蛋白质降解程度加大,蛋白质结构壁上出现更小的孔眼,且结构变得粗糙,进而判定了牦牛脱脂乳软质奶酪的发酵成熟时间;成熟奶酪主要风味物质有双乙酰、2-呋喃甲醇、3-羟基-2-丁酮等。  相似文献   

5.
以纯牛奶、奶酪、白砂糖、明胶为原料,制作一款风味独特的奶酪布丁。以感官评价标准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及重要工艺参数,即以250 mL纯牛奶为基准时,奶酪添加量30 g、白砂糖添加量15 g、明胶添加量10 g,冷却温度至70 ℃时添加明胶,制成的奶酪布丁口感、香气、质构最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奶酪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乳品工厂再制奶酪的制造几乎都实现了一体化生产,机械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依据不同成熟期、不同品种的原料型天然奶酪,可生产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再制奶酪。实际生产中,再制奶酪的配方很难一成不变地固定下来,这是因为再制奶酪的主要原料——天然奶酪经常受到不确定因素(如库存奶酪的类型、成熟期等)影响。为保障成品质量稳定、满足产品标准的理化指标要求,根据库存奶酪情况,需计算调整配料比例。因此,熟练地掌握再制奶酪的配方控制技能非常重要。重点介绍再制奶酪的配料控制技术,通过对配料的脂肪、干物质的计算,实现再制奶酪配料的准确控制。需要指出的是,仅依靠上述控制计算技术是不够的,生产高质量再制奶酪还需要准确把握再制奶酪基本原理、原料型奶酪的选定方法、质量缺陷的预防、乳化盐的精确选择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以新鲜牦牛乳为发酵原料,进行Gouda奶酪制作工艺中,不同剂量凝乳酶、氯化钙、食盐以及温度等因素对成品口感和色泽质地的影响。经分析用牦牛奶制作Gouda奶酪的最佳条件为:凝乳酶0.003%、氯化钙0.02%、食盐20%,发酵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Mascarpone干酪和市售Cheddar干酪为原料制备再制干酪,研究4 种常见乳化盐(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多聚磷酸钠和柠檬酸钠)对再制干酪功能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乳化盐的复配优化。结果表明:4 种乳化盐的乳化能力大小为焦磷酸钠>柠檬酸钠>多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选择焦磷酸钠、柠檬酸钠和多聚磷酸钠进行乳化盐复配优化,得出乳化盐的最佳配方为多聚磷酸钠添加量0.70%、柠檬酸钠1.50%、焦磷酸钠0.40%。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新鲜沙棘果及奶酪为主要原料,探讨了沙棘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首先经护色、打浆、精磨、过滤、调酸、均质等工序,制备澄清均一的沙棘果汁。以样品感官品质和Vc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及工艺为:35.00%天然奶酪、18.56%沙棘果汁(料水质量比1∶1)、1.54%复合乳化盐(m柠檬酸钠∶m多聚磷酸钠∶m焦磷酸钠∶m六偏磷酸钠=4∶2∶2∶1)、12.00%黄油、6.00%脱脂乳粉、6.00%白砂糖、0.50%复合稳定剂(m卡拉胶∶m黄原胶=4∶1),其余20.40%为纯净水,乳化温度为84 ℃,乳化时间为11.4 min,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经此工艺制成的成品,感官评分为57.5分(满分60分),Vc含量达16.61 mg/100 g。成品组织结构细腻光滑、色泽橘黄、口感润滑、营养丰富,具有沙棘果的风味,符合《GB25192—2010 再制奶酪》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再制奶酪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制奶酪是最丰富多彩的乳制品之一,论述了再制奶酪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着重阐述了评估这类特性的各种分析技术.分析讨论了再制奶酪的生产工艺、乳化盐和微生物缺陷.为高品质再制奶酪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新鲜牦牛奶为原料、普洱茶粉为辅料加工普洱茶风味牦牛酸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普洱茶牦牛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普洱茶粉添加量为3%、白砂糖添加量为6%、发酵菌粉添加量为0.4%,40℃发酵8 h、后熟24 h,制得的普洱茶牦牛酸奶质地醇厚、口感细腻、酸甜适中、茶香怡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鲜乳为主要原料,根据Feta奶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发酵剂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凝乳温度对Feta奶酪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确定了生产Feta奶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凝乳酶添加量1.2%。,发酵剂添加量1.0%,凝乳温度38℃。发酵温度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以羊乳为原料,结合奶酪工艺初步探讨了羊奶酪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法]通过对羊奶的杀菌温度、发酵剂添加量、CaCl2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产品质构、综合感官评价为指标,得到最佳用量配比。[结果]羊奶奶酪的最佳工艺为:杀菌条件75~78 ℃,15 s,发酵剂添加量为1.4 %,CaCl2的添加量为0.03%,凝乳酶添加量为0.01%,在传统奶酪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此技术参数生产的羊奶奶酪口感、风味良好。[结论]本研究为完整羊奶奶酪技术的开发加工奠定了基础,为探寻适合中国羊乳原料及口味要求的羊奶奶酪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高达干酪、脱脂乳粉、无水奶油、乳化盐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指标正交试验,通过对产品硬度、弹性等物性的影响,确定块状再制干酪最佳配方组成。结果表明,高达干酪成熟期2个月的和8个月的按照2:1的比例添加60%、脱脂乳粉12%、无水奶油13%、乳化盐2.7%时,所得块状再制干酪产品具有较好的硬度、弹性以及较低的乳化黏度,发酵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15.
以蓝莓汁、牛奶为原料,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接种经驯化的乳酸混合菌进行发酵,由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为:牛奶60%、蓝莓汁添加量14%、蔗糖量6.5%;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2%、发酵时间4.4h、温度42℃。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藏牦牛曲拉缺乏标准化加工技术,导致曲拉加工产品质量差且不稳定、产品单一、外形欠美观。采用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形成了牦牛原料乳检验、原料乳预处理、乳脂分离及标准化、杀菌、接种发酵、加热、挤压脱水、干燥、包装、冷藏的牦牛曲拉的生产规程,其为实现牦牛曲拉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牦牛头中的红肉和皮层为主要原料制作灌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加工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红肉和皮层比例为1∶2,蕨麻添加量12%,大豆油添加量15%时口感较好,验证试验表明在此工艺下牦牛头肉灌肠感官得分为84.42分,说明此工艺合理。研究结果为牦牛头肉灌肠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研究了Scamorza奶酪的制作技术,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的凝乳酶、氯化钙、食盐以及发酵温度对成品的口感、色泽质地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该产品生产的最佳配方及技术条件:凝乳酶0.003%、氯化钙0.01%、食盐22%,发酵温度为32℃.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牦牛乳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本试验研究了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菌种和工艺。以发酵牦牛乳的感官、酸度以及活菌数为指标,从10株乳酸菌中筛选适合牦牛乳发酵的3株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发酵牦牛乳配方及工艺;测定发酵牦牛乳的理化卫生指标,评估产品质量。结果表明: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3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按1:1:1:1:1比例复配制成发酵剂;发酵牦牛乳最佳工艺条件为:牦牛奶与荷斯坦牛奶按2:1配比,糖添加量为9%,菌种添加量为4%,30℃发酵30h。回归系数显著性表明,各因素对发酵乳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糖添加量发酵时间。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发酵牦牛乳的酸度、脂肪、蛋白质、酵母菌和霉菌数、大肠菌群数均符合标准,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为1.02μg/mL。  相似文献   

20.
红茶枸杞酸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红茶枸杞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红茶、枸杞粉、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复合发酵剂,经发酵后制作一种新型营养酸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红茶枸杞汁、复合发酵剂、蔗糖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对研制出的酸奶进行了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8.09%,复合发酵剂添加量为0.18%,蔗糖添加量为8.03%,发酵温度为41.5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茶枸杞酸奶最终感官评分为97.98分,与预测值较近,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说明用最佳发酵工艺制作的酸奶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