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蛋鸡血清及蛋黄中脂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PS)对蛋鸡脂肪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生产性能相近的380日龄海兰灰蛋鸡1 44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200和250 mg/kg黄芪多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蛋鸡料蛋比较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Ⅴ组(P<0.05)。试验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试验Ⅳ组蛋鸡血清TC含量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蛋鸡血清TG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Ⅴ组(P<0.05);试验Ⅳ组蛋鸡血清LDL-C和HDL-C含量均最低,但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Ⅴ、Ⅵ组蛋黄中TG含量较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蛋黄中TC和LDL-C含量有所降低,HDL-C含量有所提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黄芪多糖能够调节脂质代谢,以50~150 mg/kg为蛋鸡饲粮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评估高脂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脂肪对小鼠脂肪代谢及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将初始体重为(22.79±1.75)g的10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鼠。各组小鼠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高脂肪日粮、高脂肪日粮+20mg/kg多糖、高脂肪日粮+40mg/kg多糖和高脂肪日粮+80mg/kg多糖,试验共开展30d。结果 :高脂肪日粮组小鼠试验结束后的体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5.59%(P 0.05),日粮添加40和80mg/kg多糖较高脂日粮组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糖浓度(P 0.05)。此外,对照组、40和80mg/kg多糖较高脂组和20mg/kg多糖组显著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P 0.05)。对照组、20、40和80mg/kg多糖组较高脂日粮组显著提高了肝脏、肾脏和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 0.05),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 0.05)。多糖处理组和对照组较高脂日粮组显著提高了肾脏和肺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P 0.05),但高脂日粮组肝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结论 :高脂日粮中添加中药多糖在血脂代谢和血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可以防止小鼠机体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3.
紫苏叶提取物对家兔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喂法建立家兔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0.17 g/kg)、中剂量组(0.50 g/kg)、高剂量组(1.50 g/kg)血清中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计算肝脏系数,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3个用药组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第8周末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高脂模型组肝脏系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仅高剂量组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病理切片显示各用药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均小于高脂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用药组脂肪变性程度最小.因此,紫苏叶提取物具有抗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家兔形成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有关.收稿日期:2008-01-29;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脂血症大白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本次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喂14 d,然后测定大白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试验高脂组大白鼠血清TC、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高脂组大白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说明给予大白鼠高脂饲料90 d,可出现高脂血症,并且血液流变学指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选用300日龄健康海蓝褐蛋鸡9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病理组、防治组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正常日粮(代谢能11.30MJ/kg,粗蛋白质17.00%)、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代谢能12.81MJ/kg,粗蛋白质12.90%)和添加0.3mg/kg生物素的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试验期60d,分别于试验的1,30,60d,每组选取体质量相近的试验蛋鸡6羽,采血制备血清和采集肝脏样品及腹脂,测定血脂含量、肝脂率和腹脂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0,60d,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组鸡产蛋性能、HDL-C含量显著降低,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升高,肝脂肪变性明显。试验30d,与对照组比较,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肝脏脂肪变性不明显;与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组比较,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含量显著升高,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60d时,与对照组相比,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显著降低,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升高,肝脏呈现一定的脂肪变性;与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组比较,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含量显著升高,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结果提示,采用高能低蛋白日粮饲喂蛋鸡可以成功的建立蛋鸡脂肪肝出血征病理模型;在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0.3mg/kg生物素后,可显著影响蛋鸡的脂肪肝出血征蛋鸡脂类代谢,一定程度上对其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肝脏病理作用,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别用药、普洱生茶和熟茶茶汤连续灌胃35天,检测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肝脏病变情况.结果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普洱(熟茶)预防脂肪肝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SD大白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喂30 d,测定SD大白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胆汁酸,取SD大白鼠肝脏称湿重,计算肝脏指数(肝脏湿重与SD大白鼠体重之比),并取一小块肝脏组织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血清TC、L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血清H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高脂模型组肝脏指数、第30天胆汁酸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高脂模型组SD大白鼠肝小叶结构轮廓基本消失,肝细胞形态不规则,大部分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并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说明采用高脂饲料饲喂SD大白鼠30 d可出现高脂血症,并且导致肝脏肿大、脂肪肝及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没食子酸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本试验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肪乳组、护肝片组、62.5 mg/(kg·bw)、125 mg/(kg·bw)和250 mg/(kg·bw)没食子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以20 mL/(kg·bw)脂肪乳剂连续灌胃8周。试验第4周,除对照组和脂肪乳组外,护肝片组给予30 mg/(kg·bw)护肝片溶液灌胃,没食子酸组分别给予62.5、125 mg/(kg·bw)和250 mg/(kg·bw)没食子酸溶液灌胃,连续4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脂肪乳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脂肪乳组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脂肪乳组比较,没食子酸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以海带、大蒜、姜等为原料的海藻功能性食品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血脂康阳性对照组、海藻功能性食品低剂量组、海藻功能性食品高剂量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每天每只喂食普通饲料8 g,其余4组喂食等量的高脂饲料。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在血脂康阳性对照组、海藻功能性食品低剂量组、海藻功能性食品高剂量组小鼠的日粮中分别添加血脂康164 mg/(kg·BW·d)和海藻功能性食品307、614 mg/(kg·BW·d)进行预防性给药,28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肝指数、脾指数。[结果]与高脂模型对照组相比,海藻功能性食品高剂量组小鼠TC、TG、AI分别下降了18.33%、22.16%、40.7%,HDL-C升高了34.9%,肝指数、脾指数分别下降了12.5%、13.3%。[结论]海藻功能性食品可显著抑制高脂饲料小鼠血浆TC、TG、AI的升高与HDL-C降低,可预防试验小鼠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娟  张念云 《中国饲料》2022,1(16):10-14
文章旨在探讨高脂饲料造模肥胖大鼠胰岛功能、血脂代谢指标的变化及采用耐力训练的干预效果。试验选取8周龄的SD雄性大鼠80只,其中12只采用普通饲料饲喂(空白组),另外68只饲喂高脂饲料进行造模,连续饲喂2周后选取达到肥胖标准的36只分为模型组(高脂饲料饲喂+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耐力训练+高脂饲料饲喂)、对照组(二甲双胍200mg/kg·d灌胃+高脂饲料饲喂)各12只,4组大鼠连续饲喂6周,对比体重、血脂指标、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炎症程度分级、胰腺组织中Toll4样蛋白(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0周时,4组大鼠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饲喂后,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在第2、4、8周时均高于空白组,在第4、8周时均高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 <0.05);在第8周时,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血清TG、TC、LDL-C均高于空白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空白组(P <0.05),模型组的血清TG、TC、LDL-C均高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苜蓿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代谢及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 CYP7 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取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苜蓿皂苷预防组和苜蓿皂苷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均饲喂高脂饲粮,其中苜蓿皂苷预防组从第1周开始灌胃240 mg/kg苜蓿皂苷,苜蓿皂苷治疗组从第5周开始灌胃240 mg/kg苜蓿皂苷,试验期共8周.测定试验大鼠体重、肝脏系数、血脂水平和肝脏病理变化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肝脏CYP7A1和LDL-R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结果表明:1)和高脂模型组相比,苜蓿皂苷极显著降低预防组大鼠体重及预防组和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1),同时改善肝脏脂化程度.2)苜蓿皂苷预防组和治疗组CYP7 A1和LDL-R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果提示,苜蓿皂苷通过促进肝脏CYP7A1和LDL-R的表达,增强肝脏胆固醇的排泄,发挥其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中药水蛭超微粉对兔血脂代谢的影响,将50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水蛭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其中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4组全程饲喂高脂配方日粮,试验期40 d。在第20天、第40天称重,检测血清样本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水蛭超微粉对兔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脂配方日粮可引起兔增重缓慢,而水蛭超微粉可消除这种影响;水蛭超微粉能够降低兔血清中TC、TG、LDL-C水平,提高兔血清中HDL-C水平,其中以高剂量(0.15%)组效果最好。说明水蛭超微粉能够调节高脂日粮诱导的兔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取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联合高脂乳剂喂养法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造模24 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变化。结果显示:高脂蛋白血症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清中T-CHO、LDL-C和TG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 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表面有明显脂肪粒。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联合高脂乳剂喂养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苜蓿皂苷对SD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理。取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苜蓿皂苷组、高脂模型组和高脂皂苷组,每组8只。前4周为高脂模型建立期,后4周为灌胃期,正常对照组和苜蓿皂苷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2组饲喂高脂饲粮,苜蓿皂苷组和高脂皂苷组从第5周开始灌胃240 mg/kg苜蓿皂苷,灌胃4周。测定试验大鼠体重、肝脏系数、血脂水平、粪便和肝脏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5/ABCG8)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苜蓿皂苷显著降低高脂大鼠体重、肝脏系数;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加速胆固醇向肝脏的聚集;增加粪便中胆固醇和胆汁酸的排出; 2)显著增加正常血脂水平大鼠粪便中胆固醇的含量,但对其体重、肝脏系数等影响不大;3)添加苜蓿皂苷后正常和高脂水平SD大鼠肝脏CYP7a1和ABCG5/ABCG8 mRNA的表达量均成倍增加。提示苜蓿皂苷能够调节SD大鼠体内胆固醇的分布,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效应,其效应可能与增加CYP7a1和ABCG5/ABCG8 mRNA表达量,加速体内胆固醇、胆汁酸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模型,研究二脒那秦(DIZE)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9只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CON组),其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进行造模,4周后,随机各取1只进行处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成功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和二脒那秦组(DIZE组)(每组8只),MOD组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同时灌胃3 mL·d-1生理盐水,DIZE组饲喂高脂饲料并灌胃15 mg·(kg·d)-1 DIZE,CON组继续饲喂普通饲料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至第10周,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样品进行试验:1)检测血清中TG、TC含量;2)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AngⅡ和Ang1-7含量;3)Western blot法检测ACE2,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OPA1),分裂蛋白(Fis1、Drp1)及解偶联蛋白1(UCP1)的蛋白表达水平;4)RT-qPC...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茵陈提取物对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试验将45只1日龄肉雏鸡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O组,饲喂肉雏鸡基础日粮),FLHS模型组(M组,饲喂肉雏鸡高脂日粮+每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和茵陈提取物组(Z组,饲喂肉雏鸡高脂日粮+每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按体重灌胃100 mg/kg茵陈提取物),于试验第28天进行肝总脂含量、肝脏出血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等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M组肉鸡肝脏广泛出血,肝细胞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Z组肉鸡变性肝细胞、出血区域和数量与M组比均明显减少,肝总脂含量、出血分数和血清部分生化指标与M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 05或P0. 01),鸡FLHS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 05)。说明茵陈提取物可能通过影响鸡体内炎性因子和脂代谢氧化产物等因素来降低鸡肝脏脂肪变性区域和出血点数量及大小,维持血清各生化指标趋于正常,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减少FLHS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奥利司他组以及地菍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饲喂基础饲粮,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粮,奥利他司组给予60 mg/kg奥利他司,地菍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750、500、330 mg/kg地菍总黄酮,每天以0.1 mL/10 g灌胃体积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42 d,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脂联素(ADP)、瘦素(LEP)水平,并统计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联素受体2(AdipoR2)、p38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素花党参多糖对乌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常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只1日龄乌鸡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组添加200 mg/L氟苯尼考造模,6 d后,自然恢复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100 mg/kg黄芪多糖溶液,给药组分别灌胃200 mg/kg、100 mg/kg和50 mg/kg素花党参多糖粗提液,持续给药15 d。综合对比结果表明,100 mg/kg素花党参多糖对乌鸡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柚皮苷对大鼠试验性高脂血症的调节机制,将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高剂量预防组,低、高剂量治疗组;低、高剂量分别为10 mg/kg和30 mg/kg。5周结束,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肝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表明,4个柚皮苷处理组肝PCSK9的表达和血清中TG、TC、LDL-C水平都低于高脂模型组,4个柚皮苷处理组肝LDLR的表达和血清HDL-C水平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或P0.01)。说明柚皮苷通过PCSK9-LDLR通路防治试验性大鼠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20.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建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理模型。选取5日龄的海兰褐蛋鸡公雏2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和3个模型组(A、B、C组),试验第1~10天给模型组饲喂不同配比的高脂饲料,第11~20天饲喂常规基础日粮,每天观察并记录试验鸡精神状态、外观体征、饮水量和食欲情况,试验第0、10、2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5只鸡进行翅静脉采血并剖取肝脏和腹脂,测定肝脏系数、肝脂率、腹脂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第10天,3个模型组剖检时可见腹腔和肠系膜有大量的脂肪沉积,肝脏系数、肝脂率和腹脂率,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均符合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诊断标准;试验第20天,模型A、B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有所恢复,其他指标仍高于对照组,而模型C组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测指标仍符合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诊断标准。因此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C(74.5%基础日粮、6%胆固醇、14%猪油、5%蔗糖、0.5%丙基硫氧嘧啶)可成功建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