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试验对大连某奶牛养殖场15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病牛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使用鉴别培养基对乳样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学“O”抗原检测试验。结果显示,25个乳区的乳样共分离到病原菌37株,其中大肠杆菌15株、链球菌13株、葡萄球菌8株、沙门氏菌1株,乳房炎阳性率为5.2%,乳区阳性率为2.2%;大肠杆菌分离株以O51、O148、O78、O60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监测甘肃临洮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奶牛场采集了45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样,进行培养分离,并采用16SrDNA对分离纯化的细菌进行鉴定;对主要病原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对乳房炎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从45份乳房炎奶样中,共分离出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7种乳房炎致病菌。耐药性试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无抗头孢、头孢力定、青霉素G钾、强力乳净、乳痈治、乳痈快克、炎乳康、乳肿康和硫酸庆大极其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力定、青霉素G钾、强力乳净、乳痈快克、炎乳康、乳肿康和硫酸庆大极其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强力乳康、无抗乳炎康、乳炎康、十味乳炎清、无抗乳肿消、获特键和强力宫康Ⅱ号耐药作用较强。大肠埃希菌对强力乳康、无抗乳肿消、乳房肿炎立消、获特键和强力宫康Ⅱ号耐药作用较强。研究结果为该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确定抚顺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耐药情况。试验使用CMT检测法,对该场隐性乳房炎患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鉴别培养基及生化反应鉴定对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纸片法评估病原菌分离株对临床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4.67%,乳区阳性率为1.96%。研究得到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和3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2种病原菌均对磺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且病原菌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研究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相对较低,病原菌耐药性及多药耐药情况相对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隐形乳房炎是奶牛发生最多的一种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但在乳汁检查中的体细胞数往往增加,乳中能检出致病菌。隐形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发展的基础。由于隐形乳房炎无临床症状表现,往往被忽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众多,微生物的侵入是引发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为了解某规模奶牛场隐形乳房炎的发生情况,对该奶牛场无奶牛乳房炎临床症状的泌乳期奶牛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南方地区某新建大型奶牛场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间头胎及二胎共2006头荷斯坦牛临床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病原菌感染类型结果,用x^2检验分析不同胎次临床乳房炎发病次数和发病率及不同致病菌导致的临床乳房炎在不同季节和泌乳阶段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牛场一胎和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11.81%和9.02%(按头数算),但二胎牛多次发生临床乳房炎的比例较大。一胎奶牛仅发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及葡萄球菌一大肠杆菌混合感染3种病原菌组成类型,二胎奶牛比头胎牛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和链球菌一葡萄球菌混合感染4种类型。致病菌类型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为主,一、二胎奶牛均占总发病数85%以上;季节和泌乳阶段对一、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一胎牛秋季发病率最高,而春季发病率最低,而二胎牛冬季发病率最高(33.33%),秋季最低(16.88%);2个胎次奶牛泌乳早期临床乳房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在整个泌乳期均可发生,酵母菌主要出现在二胎牛泌乳中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148.75±69.60)d,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主要发生在二胎牛泌乳后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213.60±55.88)和(234.43±42.35)d。结果对该地区同类型奶牛场临床乳房炎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大多是由细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在奶牛的疾病中位居首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性乳房炎又可以分为急性型乳房炎和慢性型乳房炎两种。乳房炎的病原体有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某奶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和合理用药,该试验对乳房炎奶牛取样1 15份,开展了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菌;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河北地区1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触酶试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细菌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常见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 819份乳区乳样中,隐性乳房炎样本量为266份,阳性率为15%;在隐性乳房炎样本中,95份检出CNS,检出率为36%;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棒状杆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6%、6%、6%、5%和3%;CNS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7%,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的耐药率分别为33%、29%和2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7%。结果表明,引起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CNS,其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也具有较高耐药性,其中部分菌株呈现万古霉素耐药性。本试验为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中隐性乳房炎的针对性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对牛乳房炎防控及牧场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海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青海乳房炎快速诊断液Ⅱ,对青海某奶牛场的152 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患病率为70-39% (107/152) ,乳区患病率为38-49 % (229/595) 。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夏河县牦牛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探明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利用兰州乳房炎诊断试剂(LMT)筛选牦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10.25%;采集非阴性乳样,对其中的病原菌分离纯化,提取细菌DNA并测序后,通过NCBI中BLAST比对,共鉴定出236株细菌,其中包含1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22%)、18株艾格尼丝葡萄球菌(7.6%)、13株沃氏葡萄球菌(5.50%)和29株大肠埃希氏菌(12.29%);艾格尼丝葡萄球菌为国内首次自牦牛乳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可能是引起甘南藏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牦牛隐性乳房炎被认为是高原藏族地区牦牛奶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索和研究牦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特性及流行病学特征,可为牦牛隐性乳房炎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试验采集了红原地区不同牧群牦牛的80份奶样,由体细胞数、p H值测定初步筛选出了30份疑似牦牛乳房炎奶样,然后对其进行培养观察及生化检测,分离并鉴定出了牦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结果显示:80份奶样中有28份为牦牛隐性乳房炎奶样,检出率为35%;细菌学检测表明,28份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1%,无乳链球菌占25%,乳房链球菌占32.14%,停乳链球菌占17.86%,大肠杆菌占14.29%。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作为一种多因素性疾病,除了易感牛、病原微生物与环境卫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外,其复杂性还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迄今为止,人们已经从乳房巾分离到130多种微生物,其中包括多种纲菌以及真菌、病毒、霉形体等。各种  相似文献   

14.
用SCC体细胞计数法对西宁市某奶牛场48头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头被检奶牛和38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9.8%。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4~6胎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01);2~4月份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其他阶段;第5、第6个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河北省昌黎县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随机无菌采集29头奶牛乳样,做细菌分离培养,37℃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生长状况,对细菌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确定引起该牛场引发隐性乳房炎的致病菌。结果表明,葡萄球菌为50.54%,链球菌为20.87%,杆菌为28.57%,认为葡萄球菌是引发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对从衡水市某奶牛场采集的20份临床型乳房炎牛的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20份乳样中共分离到9种162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35.8%)、大肠杆菌58株(35.8%)、表皮葡萄球菌10株(6.2%)、腐生葡萄球菌6株(3.7%)、乳房链球菌10株(6.2%)、无乳链球菌8株(4.9%)、停乳链球菌10株(6.2%)、克雷伯杆菌1株(0.6%)、变形杆菌1株(0.6%);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是链球菌,占总菌数的98.8%(160/162);主要病原菌对硫酸头孢喹诺注射液(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药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中剂量组)、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钠、新霉素等5种药物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京某郊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在该郊区采集了128份隐性乳房炎乳样,并对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性细菌和传染性细菌是该地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传染性细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规模牛场、小区和散养户分别为9.98%、15.99%和11.96%);环境性细菌中以停乳链球菌(小区高达10.41%)、沙雷氏菌(小区高达31.51%)和大肠杆菌(小区高达8.46%)为主;(2)在传染性细菌和环境性细菌的检出比率中,小区为最高(分别为18.81%和55.53%),其次是散养户(分别为17.39%和34.52%),最低的是规模牛场(分别为13.19%和17.49%)。  相似文献   

19.
对金华市规模奶牛场HMT强阳性的122个乳样进行主要细菌的分离鉴定,查出91个乳样有细菌,细菌检出率为74.59%。检出8种共104个分离菌株,其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株,占51.0%;传染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无乳链球菌14株,分别占22.1%和13.5%;环境性细菌感染9株占8.7%,其中链球菌属(除无乳之外)7株占6.7%,且以停乳链球菌为主(5.8%);肠杆菌2株占1.9%,但未检出大肠杆菌;其他细菌5株占4.8%。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房炎占12.0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上较常使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对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有很大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用加州乳房炎实验(CMT)检测烟台市某场牛群隐性乳房炎69头,137个乳区的奶样,细菌分离结果表明,头细菌检出率为75%;乳区细菌检出率为69%,从其中分离鉴定出链球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6株。另外还有大量的非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和环境性致病菌如蜡样芽胞杆菌等,其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