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营养与动物的生长、繁殖、疾病息息相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动物健康的基础,也是衡量动物园动物福利的内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动物园行业内圈养野生动物营养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野生动物对营养物质需求、饲料原料的选择及营养对野生动物繁殖与疾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及饲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物园野生动物繁殖性能的综合评定方法探讨李淑玲,焦燕芬(哈尔滨动物园)适应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存在人为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选择机会大大地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殖特性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而不是动物本身。生活在动物园里...  相似文献   

3.
王兴金 《野生动物》2012,33(1):48-50
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和保护教育是现代动物园的主要功能,兽医在保障野生动物健康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动物园兽医在本质上是医学的一个特殊分枝,由于野生动物及其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和个人精力、能力的局限性,动物园兽医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提高野生动物健康保障能力的根本出路;应激因素对圈养动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而适度驯化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的发生;在国内建立区域动物园兽医服务网络、建立兽医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是提高动物园兽医行业整体水平的基本思路:正确的疾病诊断和规范的处方,以及全面关注动物的基本需求、积极主动的疾病防疫等在兽医日常工作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兽医掌握了动物发病和死亡的第一手资料,动物园应当为兽医参与动物管理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薛强 《兽医导刊》2007,(1):16-17
狂犬病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公共卫生的重大疫病.野生动物是本病原的自然宿主,带毒犬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带毒动物咬伤和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是狂犬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动物园内饲养的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动物疾病变得多而复杂。大型动物园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半放养或全放养式森林动物园、  相似文献   

6.
<正>寄生虫病是对野生动物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在散养和半散养的野生动物中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其可危害动物机体,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由于多数寄生虫病,尤其是蠕虫病常为慢性病,不像传染病那样传播迅速,发病明显,往往被人们忽视或重视程度不够。菅复春等[1]的研究表明,动物园野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因感染寄生虫造成的死亡率在5%~8%之间。陆凤琳等[2]报道,动物园肉食动物寄生虫的感染率达到95.24%。因此,控  相似文献   

7.
北方森林动物园草食动物寄生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园,寄生虫病是草食动物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草食动物因感染各种寄生虫而发病,因此控制动物园中草食动物感染寄生虫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给野生动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扩大野生动物的利用价值,北方森林动物园(原哈尔滨动物园)从哈尔滨市区内搬迁到阿城市鸽子洞地区。由于动物园施工,致使部分动物无法随迁,寄养于其他动物园,2004年9—10月份,全部动物迁入新居。为了解动物园动物的寄生虫感染情况,给动物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05年3—5月份对北方森林动物园观赏草食动物寄生蠕虫…  相似文献   

8.
动物园是人类探索和了解野生动物的主要窗口。在对圈养野生动物的管理上,积极探索并完善动物福利,有利于促进动物长期健康生存和繁衍,同时也适应日趋人道的审美观,构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野生动物疾病的治疗历史悠久,治疗对象多为一些皇家园林中养殖的"特殊动物"。而如今大多数兽医主要治疗马、牛和一些家饲动物的疾病。通过西方国家知识理念的传入,中国建立了许多现代动物园,动物园内部组建了兽医小组。作者从事野生动物疫病诊疗多年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和同行交流关于兽医未来工作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吴其锐 《野生动物》2011,32(5):285-288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动物伤人等事故都时有发生。相比较而言,野生动物饲养展出业是一种面临着较大危险源的职业。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养殖场发生的一些动物伤人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在许多事故中,人往往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事故的肇事者,无论是因为设施的缺陷,还是因为动物处于危险状态,还是因为人的疏忽,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激发了事故隐患,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本文认为,提高人的安全行为能力,是野生动物饲养与展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人的安全行为能力,包括对事故发生的预见性行为能力,对安全生产的掌控性行为能力和对危机的应对性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1.
动物园有限的面积与园中野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应用分配通道提高动物园场地利用率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并最终有利于提高动物福利。分配通道的应用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其发展趋势是将动物园中的所有展区联结成网络,从而使每种动物的生活和展示空间逐步接近动物生态领地模型,使动物园中有限的场地条件能够满足圈养野生动物的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野生动物除了就地保护,还需要对种群数量少、极度濒危的动物进行迁地保护,而动物园为迁地保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场所。因此,建设功能齐全、自然舒适、环境优美的动物园就成了各地发展和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动物园野生动物场馆建设规划、升级改造及动物搬迁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于学伟 《野生动物》2012,33(2):97-99,107
从时代发展、保护教育与游客需要、动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和动物园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了动物园进行环境丰容的必要性。对野外生活环境下与圈养条件下动物生存条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丰容工作应依据野生动物的自然史,充分利用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增加自然因素,提供更多的刺激,给动物更多的选择,增强动物的主体能动性,使动物展示出更多的自然行为,并结合动物园实际指出了进行丰容工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正>狂犬病,俗称疯狗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犬、猫和人及其他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几乎100%。野生动物是本病原的自然宿主,带毒犬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带毒动物咬伤和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是狂犬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我国在世界上属狂犬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动物园野生动物饲料逐渐商品化,政府相关部门也逐渐的在减少动物园野生动物饲料的投入。在自然中,野生动物可能会自行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养分的摄取,而在动物园,野生动物的养分是依靠人工喂养而摄取的。所以动物园在野生动物饲养的过程中,对饲料的供给技术的加强,在野生动物合适的时期喂养安全、适合的饲料,不仅关乎着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更与动物是否能健康的成长发育以及繁殖后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球虫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寄生虫,其宿主范围广,对大部分畜禽及野生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是灾难性的。目前有关鸡、兔、火鸡、孔雀、犬、牛和猪等动物感染球虫的病例时有报道,但在野生动物特别是袋鼠则报道极少。2006年5月份广州动物园从外地引进一批袋鼠,其中尤氏袋鼠发生以进行性消瘦、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初步鉴定为袋鼠球虫病继发大肠杆菌引起的肺炎,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钟宁  谭垦 《野生动物》1998,19(2):37-37
自古以来,欧亚大陆就有狂犬病。在最近两个世纪,直到第二次世界人战,狗是它的主要宿主。虽然狗的感染己尽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野生动物也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狂犬病的主要特点,是患病的动物对人和较大的动物失去恐惧感。这种倾向在狐、豺、臭鼬和蝙蝠中尤为明显;其症状如狗得狂犬病时相似。因此任何野生动物未被触犯而咬伤人,均应高度怀疑狂犬病的可能。在世界许多地区,狂犬病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野主动物的传播。19世纪初,下加利福尼工州人的狂犬病常与有斑臭鼬有关。近年来,臭鼬引起的狂犬病占美国所报告的病例半数以上。患狂人病…  相似文献   

18.
张淑琴  谭斌  武华 《畜牧与兽医》2012,44(1):100-103
牛病毒性腹泻病是危害养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该疾病的病毒除感染牛外,还可以感染野生动物。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野生动物的临床表现和病毒分离、血清学变化、基因型变化以及病毒在牛宿主与非牛宿主之间的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野生动物的饲料安全是保护野生动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本保证。本文综述了圈养野生动物饲料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饲料安全问题以及有效防范措施。野生动物是宝贵资源,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圈养条件下,动物不能像在自然生境中自主地选择食物,只能由动物园的相关工作人员人为地进行提供,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安全的饲料是野生动物在圈养条件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国内动物园野生动物饲料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食肉性动物中猫科动物对弓形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惟一的可以排泄含有弓形虫的卵囊到环境中的动物,进而使全世界的人和动物都有机会感染弓形虫病,而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则是重要的中间宿主。然而野生动物感染弓形虫病之后往往缺少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在第一时间判断出是否感染弓形虫。野生动物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对整个生物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论文就弓形虫在野生动物中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症状加以概括,为其在野生动物中的流行趋势、诊断和防控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