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草原文化传统的生态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民族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从蒙古草原文化传统对于草原生态功能维护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贡献入手,分析了蒙古草原文化传统的特点,认为蒙古草原文化中爱护家畜、维护环境的朴素感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体现,为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于遵循科学发展观,寻求草原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畜牧业的产业化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草原畜牧业则是草原文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对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地区生态失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对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存在和草原文化的传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等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采取"因地制宜地制定适用于草原地区的发展政策""尊重草原文化,正确引导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向"等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草原,保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继承、繁荣和弘扬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3.
草原是青海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青海省畜牧业经济开拓的主要区域。加强草原基础建设,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青海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搞好草原生态建设,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是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草原退化及恢复办法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在此就草原功能、草原荒漠化及沙尘暴的成因、游牧的局限性等予以分析,指出游牧并非恢复草原的根本出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正确把握游牧文明的生态价值,搞好现代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简述了巩留县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现状,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科学的放牧体系、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加大畜牧业资金投入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协调草原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活泼元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游牧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元素。保存草原文化,就要给游牧以适当的地位。游牧是人类最早的仿生学,其合理内核可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不可一概视为落后而废除。草原文化从徒步游牧到骑马游牧,是一大进步,对人类文化的沟通交融作出了的重大贡献。一旦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发生系统耦合效应,将产生生态的、经济的巨大变革,从而导致文化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为‘文化造山运动’。草原文化在华夏文化发展史中始终是活泼元素。人类文明将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人口的大幅增长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草原系统从原先自我封闭、自我调节、自我维持、低效粗放的游牧经济形态转变为自由、开放的生态经济形态.在此过程中,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与农村人口的迁入,使得较大范围的草地不断被开垦甚至撂荒,天然草原不断被挤压,致使草原陷入退化困境.基于此,文章在对草原退化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得出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提出及加快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南州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畜牧业作为甘南州首位产业发展迅速,但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严重,草原生态恢复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制约了草原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甘南草原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草原分布广、类型多,集草原生物、游牧文化和民族风情为一体,以辽阔、悠扬、神秘、好奇为特色,现已成为夏秋季节最为诱人的避暑胜地.西部草原分布区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善区域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态保障功能价值远大于西部经济开发价值.基于此,西部草原生态旅游发展必须以生态安全建设为目标,以退牧还草工程、生态保育工程、人文景观开发和牧区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妥善处理好西部生态与草原旅游发展的关系,以期有利于实现西部牧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荒漠草原畜牧业是张掖市甘州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荒漠草原生态的前提下,通过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甘州区荒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受现代生产生活模式的影响,传统游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总体上"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结合对传统游牧生活模式特点与当前草原生态系统维护现状分析,探讨一种扬长避短、传承和弘扬特色游牧民族文化、协调现代生态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拥有近60亿亩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为我国构筑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前些年,草原鼠害严重,草原退化、沙化加剧,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安全和各民族生存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草原生态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环境、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批草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得益于这些措施,草原生态明显恢复,草原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草原畜牧业向生态型现代畜牧业转型,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草原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是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草原生态保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造成草原荒漠化不断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也严重制约了鄂尔多斯市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鄂尔多斯草原荒漠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科右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大旗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牲畜(主要是大小畜等草食家畜)头数连续突破200万头只和300万头只,草原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压力日益严峻。本文试着以天然草原适宜载畜量分析为基础,为全旗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牛羊为主的草原畜牧业,以动物数量化发展,为草原畜牧业营造了空前的景象。但是,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大程度地忽视了生态保护和资源再生,给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甚至出现了抑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草原严重超载,不科学的一贯放牧式养殖,造成草原严重退化,饲草料资源不足问题,已成了甘南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饲草料当粮种,拓宽饲草料资源;牛羊当猪养,努力转变生产方式,以科学方式,降低草原载畜;养防结合,提高动物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技应用,以科学手段保护草原,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剑  路彬 《新疆畜牧业》2010,(11):16-19
草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的主体,是维系自治区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人们更加认识到草原不仅仅是一种土地类型和自然景观,而是具有重要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战略资源。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草原大省,有草原面积5276万hm2,着力加强草原监理监管工作,肩负着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牧民合法权益,以便为草原畜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监理站及其下属机构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草原鼠类,属哺乳类啮齿动物,广泛存在各大草原草场,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日益猖獗的草原鼠害,我们有必要:加强民众思想教育,树立科学化灭鼠观,确保草原生态的平衡;重视发展生态畜牧业,减轻草原草场压力,确保草场充足的恢复时间,得到休养生息;发挥中草药的优势,研制环保可靠的灭鼠药剂,更好的保护草原;逐步提升牧民综合素质,注认清维护和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同时改变放牧制度,确保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重大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针对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建设措施:加强草地生态置换保护体系建设、草地科学管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地鼠虫害防治、草原生态的宣传等,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实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为全国草原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草原经历了游牧制度、清末的放垦、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及人民公社运动、牲畜承包及草原承包等不同治理制度或方式。从价值角度看,"天人一体"的游牧制度借助宗教、文化与生态律令等方式将牧业生产控制在生态可承受的范围内,因而不会造成大范围的草原退化;清末、民国以来与人民公社时期的治理制度则以草原作为生产性资源,为获取短期财政收益大量开垦公共草原而使草原快速退化;在畜草承包时期牧民在高贴现率激励下,为获取高收益而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立足新时期,需要对比草原退化治理的市场与文化取向,建立长效草原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