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对大鼠不同脑区iNOS mRNA转录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和XFM与颉颃剂交互作用组(MJ),MJ组分为早期交互(MJ1、MJ2)和晚期交互(MJ3、MJ4)2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预定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时,大脑、小脑、海马、脑干和丘脑中iNOS mRNA转录均受到显著抑制(P〈0.01),虽能逐渐回升,但在试验选取时间点内只有小脑与海马中iNOS mRNA转录恢复正常。结果表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在交互作用时能够显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iNOS mRNA的转录,部分脑区可以完全恢复,这可能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藉以探究其催醒机制.90只成年SD大鼠被随机分成XFM麻醉组、XFM麻醉+生理盐水组、XFM麻醉+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组,每组分为5个不同采样时间点的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中c-jun基因mRNA转录量.结果显示,XFM麻醉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各时间点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与0 min比较显著升高(P<0.01),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各时间点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与XFM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抑制了XFM诱导大鼠海马c-jun基因mRNA的转录,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抑制了XFM麻醉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的转录,这可能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7):10-14
旨在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不同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和p-LKB1蛋白表达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XFM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组又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试验设计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并分离各脑区,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试验组中大鼠不同脑区LKB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p-LKB1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试验的麻醉早期阶段(即M1和M2),各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丘脑与脑干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则明显升高,且丘脑差异显著(P0.05),脑干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麻醉后期阶段(即M3和M4)各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表达明显上升,尤以M4突出,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丘脑和脑干变化最为明显;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丘脑和脑干p-LKB1蛋白表达呈现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XFM麻醉作用可能影响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KB1基因mRNA的转录和p-LKB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p-p38蛋白表达的影响,将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和麻醉剂组(M组),M组又分为4个亚组:M1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即刻)、M2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1h)、M3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M4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后1h),各组大鼠到达预定的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脑内p38 mRNA转录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中p-p38蛋白的表达量。大鼠注射XFM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大脑皮层和丘脑p38mRNA转录量显著降低(P0.05),在苏醒过程中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脑皮层和丘脑内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M1、M2组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大鼠注射XFM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小脑、海马、脑干内p38mRNA转录量显著升高(P0.05),在苏醒过程中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脑、海马、脑干内p-p38蛋白的表达量,在M1组、M2组、M3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M4组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XFM诱导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内p38 mRNA及p-p38蛋白表达下调,p38 mRNA及磷酸化蛋白的改变可能是XFM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对大鼠不同脑区p-p38蛋白及c-myc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的催醒机制。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J组(麻醉颉颃剂组)。J组又分为2个亚组,即J1组(注射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颉颃剂5min)、J2组(注射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颉颃剂1h)。各组大鼠到达相应的时间点后断头处死,分离大脑皮层、小脑、海马、脑干和丘脑,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p38蛋白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mRNA的转录量。试验结果显示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的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小脑和海马的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综合试验结果,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能够影响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产生催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纳洛酮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与大脑皮质c-fos基因的关系.将78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XFM对照组、XFM+纳洛酮组、XFM+生理盐水组,采用实对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内c-fos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XFM后引起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c-fos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纳洛酮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fos基因参与了纳洛酮颉颃XFM的麻醉作用,纳洛酮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c-fos基因表达,可能是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纳洛酮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C-ju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与大脑皮质C-jun基因的关系。将78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XFM对照组、XFM+纳洛酮组、XFM+生理盐水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内C-jun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XFM后引起大鼠大脑皮质C-jun 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C-jun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纳洛酮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C-jun mRNA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jun基因参与了纳洛酮颉颃XFM麻醉作用,纳洛酮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C-jun基因表达,可能是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阿替美唑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替美唑颉颃XFM催醒大鼠与大脑皮质c-fos基因的关系。将72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XFM对照组、XFM+阿替美唑组、XFM+生理盐水组,每组又按采脑时间点分成4个亚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内Fos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内Fos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与给药后10min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时间点Fos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阿替美唑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fos基因参与了阿替美唑颉颃XFM麻醉作用。阿替美唑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可能是阿替美唑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阿替美唑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替美唑颉颃XFM催醒大鼠与脑皮质c-jun基因的关系.将78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XFM对照组、XFM+阿替美唑组、XFM+生理盐水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内c-jun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内c-jun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与给药前0 min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时间点c-jun蛋白表达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阿替美唑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c-jun蛋白表达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jun基因参与了阿替美唑颉颃XFM麻醉作用.阿替关唑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c-jun蛋白表达,可能是阿替美唑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替来他明及小型猪复方麻醉剂(XFM)全麻分子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先随机均分替来他明组和XFM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脑区的NO产量和NOS活性.结果-ip替来他明30 mg/k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的NO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恢复Ⅰ组上述脑区NO产量、NOS活性呈现不同程度恢复,到恢复Ⅱ组时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替来他明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和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变化.大鼠ip XFM 0.5 mL/100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的NOS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在恢复Ⅰ组、Ⅱ组上述3个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XFM麻醉全过程中海马和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NO、NOS参与了替来他明及XFM全麻作用产生的分子学机理的调控.替来他明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相关.而XFM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等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77-981
为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过程中的作用,4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单纯麻醉组和麻醉-催醒组。这两组又随机均分为恢复翻正反射即刻和恢复直线爬行即刻2个小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麻醉大鼠不同脑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注射颉颃剂后,麻醉大鼠各脑区内去甲肾上腺素呈现升高趋势,5-羟色胺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大鼠苏醒过程行为学变化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作用可能与大脑皮层、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变化有关,这可能是XFM麻醉与催醒的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替来他明及小型猪复方麻醉剂(XFM)全麻分子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先随机均分替来他明组和XFM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脑区的NO产量和NOS活性。结果-ip替来他明30mg/k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的NO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恢复Ⅰ组上述脑区NO产量、NOS活性呈现不同程度恢复,到恢复Ⅱ组时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替来他明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和脑于NOS活性无明显变化。大鼠ipXFM0.5mL/100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的NOS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在恢复Ⅰ组、Ⅱ组上述3个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XFM麻醉全过程中海马和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NO、NOS参与了替来他明及XFM全麻作用产生的分子学机理的调控。替来他明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相关。而XFM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等脑区的N0产量、NOS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115-1120
为研究曲马多(tramadol,INN)作用下大鼠不同脑区AMPK(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表达量的变化,探讨INN的中枢镇痛机制,将30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NN组(Q组),Q组又分为4个亚组:Q1组(注射INN后10min)、Q2组(注射INN后20min)、Q3组(注射INN后40min)和Q4组(注射INN后60min),各组大鼠到达预定的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脑内AMPKα1、α2mRNA转录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M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INN后引起大鼠各脑区AMPKα1、α2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AMPKα1、α2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在小脑区p-AM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10min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区其相对表达量在40,60 min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海马区则只在40min时间点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鼠各脑区的AMPK参与了INN的镇痛过程,而INN的镇痛机制可能与AMPK的高效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Na+,K+-ATP酶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过程中的作用,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脑区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在不同时期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大鼠不同脑区的Na+,K+-ATP酶活性均被激活,且Na+,K+-ATP酶活性的这种变化趋势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相一致.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作用可能与激活大脑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的Na+,K+-ATP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Ca2+,Mg2+-ATP酶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过程中的作用,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在不同时期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大鼠不同脑区的Ca2+,Mg2+-ATP酶活性均被激活,且Ca2+,Mg2+-ATP酶活性的这种变化趋势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相一致。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作用可能与激活脑干和海马等脑区的Ca2+,Mg2+-ATP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噻环乙胺及XFM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β-EP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噻环乙胺及XFM中枢麻醉作用可能的机理.选择Wista大鼠84只,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噻环乙胺组和XFM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用ELISA测定各脑区内β-EP的含量.结果,ip噻环乙胺2mL/kg后,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脑干内β-EP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β-EP含量显著恢复(P>0.05);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内β-EP含量无显著变化.ip XFM 2mL/kg后,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内β-EP含量显著增加(P<O.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β-EP含量显著恢复(P>0.05);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和脑干内β-EP含量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噻环乙胺和XFM对不同脑区β-EP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噻环乙胺麻醉中枢作用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及脑干内β-EP含量有关;而XFM则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内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的中枢作用的可能机理。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苏醒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30 mg/kg体重后,诱导组大鼠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GLU和A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或P0.01);麻醉组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GLU和AS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组小脑和脑干GLU和海马中的AS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显著(P0.05)。麻醉全程,丘脑内GLU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的中枢作用,可能与降低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内的GLU、ASP和丘脑内的AS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复合麻醉剂(XFM)麻醉的中国试验用小型猪为试验模型,采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进行催醒,检测催醒过程中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EA)的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时间点小型猪血清中各项指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生理范围内波动。表明临床剂量的XFM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观察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的氧化损伤程度,及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的特异性颉颃效果。选用中国试验用小型猪14头,体重50kg左右,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头,均使用XFM肌肉注射进行麻醉,试验组使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进行催醒,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催醒效果,并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缩短了各项生理反射(夹耳反射、眼睑反射、痛觉等)的恢复时间(P0.05);血清MDA及SOD呈现无规则变化,且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血清NOS及NO在注射XFM 30min后极明显降低(P0.01),然后逐渐回升,60min后恢复正常,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能够很好的拮抗XFM麻醉效果,产生较快的苏醒效果,在催醒过程中对小型猪没有产生明显的过氧化损伤,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噻环乙胺及XFM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OFQ、dynA和SP含量的变化,探讨噻环乙胺及XFM中枢麻醉作用可能的机理.Wistar大鼠84只,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噻环乙胺组和XFM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脑区内OFQ、dy nA和SP的含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ip)噻环乙胺2 mL/kg后,麻醉组大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OFQ含量显著降低(P<0.05),dynA和S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脑干内OFQ含量显著降低(P<0.05),dynA含量显著增加(P<0.05),SP含量无显著变化.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大鼠上述各脑区内OFQ、dynA和SP含量均显著恢复(P>0.05);麻醉全过程中,海马和小脑内OFQ、dynA和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ip XFM 2 mL/kg后,麻醉组,大脑皮层内dynA含量显著增加(P<0.01),OFQ和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丘脑内OFQ含量显著降低(P<0.01),dynA和S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OFQ、dynA和SP含量均显著恢复(P>0.05).结果表明,噻环乙胺和XFM对不同脑区OFQ、dynA和SP含量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噻环乙胺麻醉中枢作用可能与降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内OFQ,增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dynA和SP及脑干内dynA的含量有关;而XFM则可能与降低丘脑内OFQ,增加丘脑内dynA和SP及大脑皮层内dyn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