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观察中草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煎煮法提取大黄、黄连和黄芩等20种中草药活性成分,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4种常见病原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黄、黄连、黄芩、地锦草、石榴皮和白头翁等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和黄连的效果最好;大黄对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MIC为62.5 mg/ml;黄连、黄柏和白头翁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的MIC1.95 mg/ml,MBC为31.25 mg/ml;黄连、黄柏、大黄和柴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和黄柏的MIC分别为3.91和15.6 mg/ml。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云南省10种中草药水煎剂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用两次煎煮法将黄芩、黄连、黄柏、当归、板蓝根、灯盏花、马蹄香、茯苓、白头翁、岩坨等10种云南主产中药材制成生药浓度为1g/ml的水煎液,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试管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当归、黄连、黄芩、白头翁水煎剂体外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分别为18、17、16、12cm;MIC分别为250mg/ml、62.5mg/ml、125mg/ml、500mg/ml。该实验所选10种中药材除茯苓和马蹄香外,其余中药材水煎液对猪源大肠杆菌皆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效果。该研究对临床应用中草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及筛选效果良好的抑菌中草药物进行抗菌兽药研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20种单味中草药对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QHP-1株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平板琼脂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QHP-1株对五味子、黄连、石榴皮、乌梅4种药物极敏,对五倍子、白头翁、黄芩、沙棘、鱼腥草、夏枯草、穿心莲、车前草、黄柏9种药物高敏,对公丁香、苏木、大黄中敏,对薄荷、陈皮、马齿苋、甘草4种药物不敏感。说明五味子、黄连、石榴皮、乌梅4种中草药可以作为防治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复方中草药复方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研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4种中草药对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96孔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五味子、黄柏、乌梅、山茱萸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均为62.5 mg/ml,其次为五倍子,MIC为125 mg/ml,再次为石榴皮及连翘,MIC均为500 mg/ml,黄连、黄芩、川贝母、牡丹皮、秦皮、大黄、山楂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结论:石五味子、黄柏、乌梅、山茱萸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倍子具有中度抑菌作用,石榴皮及连翘抑菌作用弱,黄连、黄芩、川贝母、牡丹皮、秦皮、大黄、山楂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五味子等12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平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选用五味子、五倍子、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夏枯草、大青叶、艾叶、乌梅、大黄、黄连、黄芩共12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测定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2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五味子、五倍子、连翘、蒲公英、大青叶、艾叶、乌梅、大黄、黄连、黄芩抑菌效果较好,夏枯草、野菊花抑菌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20种单味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进一步研发防治猪源沙门氏杆菌复方中草药制剂提供基础,试验利用水提法提取20种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并调整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 g/mL,利用牛津杯法测定20种单味中草药体外抑菌圈直径,并对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杆菌对诃子、苦参、黄连、白头翁、沙棘、酱败草、锦灯笼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连翘、金银花、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试验制备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其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无抑菌圈,阳性对照组抑菌圈直径为(20.13±1.47)mm;与对照组相比,苦参、黄芪组抑菌作用差异显著(P>0.05),敏感程度均为高敏;黄连、黄柏、甘草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敏感程度为高敏或中低敏;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的MIC浓度分别为20g/L、10g/L、80g/L、20g/L、160g/L。试验显示,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均可一定程度地抑制猪源沙门氏菌,苦参抑制作用最强,与抗生素效果一致,其次分别为黄芪、黄连、黄柏、甘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连、黄芩、五倍子、黄柏和鱼腥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5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鱼腥草和五倍子单独抑菌时的MIC值较其他中药的MIC值低,且鱼腥草与黄芩和五倍子联合用药时MIC值由15.63 mg/m L降到3.91 mg/m L,同时五倍子与黄芩和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也由15.63 mg/m L降到3.91 mg/m L。黄芩与黄连、黄柏、五倍子、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均降低。结果表明:鱼腥草、黄芩、五倍子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鱼腥草、黄芩、五倍子联用时,抑菌效果为协同或相加作用;黄连与其他4种中药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黄柏与黄芩、五倍子及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乌梅汤对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华等以复方白头翁散(含有白头翁、秦皮、诃子、乌梅、白芍、黄连、大黄等),潘树桥等以黄芩散,杨富业等以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芍、茯苓制成汤剂,胡功政等以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制成丸剂,用来防治禽大肠杆菌病均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三甲氧苄胺嘧啶(TMP)对抗猪大肠杆菌的秦皮、黄柏、白头翁、马齿苋单药及其组方的体外增效作用,试验分别采用倍比稀释法及倾注平板计数法测定中药和TMP对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中药与TMP联用时的MIC及体外杀菌率,并以抑菌浓度指数(FIC)评价中药与TMP联用的体外抗菌效应。结果表明:TMP对某些中药体外抗猪大肠杆菌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TMP与复方、白头翁、马齿苋联用呈协同作用,与秦皮联用呈相加作用,且TMP对中药体外杀菌率影响的差异显著性与作用时间、浓度及联用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究单一中草药、多种中草药组方对猪肠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效果较好的单一中草药以及中草药组方。试验选用黄芪、何首乌、黄连、金银花、大黄、白头翁、五倍子、葛根等八种中草药的提取液,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3种育肥猪常见的有害肠道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猪大肠杆菌对黄连、金银花和五倍子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54、20.13、20.13 mm,其MIC值分别为31.25、125、125 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芪、黄连和大黄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7、12.57、14.4 mm,其MIC值分别为250、125、125 mg/ml。(3)沙门氏菌对黄芪呈低度敏感,MIC值为250 mg/ml,黄连和大黄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MIC值均为62.5 mg/ml。(4)黄芪和何首乌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75 mg/ml,何首乌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6.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1 mm;对沙门氏菌呈不敏感,抑菌圈直径为9.8 mm。(5)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25 mg/ml,黄连0.5 mg/ml,大黄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2 mm;对沙门氏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9 mm。综上所述,单一添加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以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复配的组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O_8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猪源大肠杆菌O8对黄连等10种中药的体外敏感性,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对10种中药水提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对大肠杆菌O8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21.3 mm,其MIC值为7.813mg/m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五倍子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mg/mL;而苦参不敏感,其MIC值为500mg/m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了20种单味中草药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情况,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对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药物极度敏感,对黄柏、苏木、石榴皮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薄荷、公丁香、鱼腥草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其中黄连、乌梅、沙棘等5种药物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在15.63~62.50 mg/mL之间;黄柏、白头翁、石榴皮3种药物的MIC均为125 mg/mL;苏木、黄芩、薄荷3种药物的MIC均为250 mg/mL;公丁香、鱼腥草、夏枯草等5种药物对该菌抑菌效果比较差,MIC均为500 mg/mL。说明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中草药可用来防治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牛津杯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了黄芩、黄连、黄柏、鱼腥草、穿心莲、五味子、连翘、艾草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连、鱼腥草、五味子、艾草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高度敏感,五味子和艾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 mg/m L,黄连和鱼腥草的MIC为125 mg/m L,大肠杆菌对其他4种中草药均不敏感。说明部分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提,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黄芩、黄连、黄柏、鱼腥草和五倍子五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出各个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五味中药的联合抑菌情况。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连高度敏感;对黄芩、黄柏、五倍子和鱼腥草为中度敏感。黄芩、黄连和五倍子的杀菌作用较强,鱼腥草和黄柏的杀菌作用较弱。通过联合抑菌指数(FLCL)可知五倍子与黄芩、五倍子与黄连联合用药为协同作用。五倍子与鱼腥草、黄连与鱼腥草、黄连与黄芩的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黄连与黄柏、黄芩与鱼腥草、黄芩与黄柏、五倍子与黄柏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无关作用。鱼腥草与黄柏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和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性质,对各药有效成分分别进行提取,获得硫酸黄连素纯品、黄芩苷纯品、30∶1白头翁、30∶1秦皮、20∶1穿心莲提取物,将提取物按一定比例组成配方,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通过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和组方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078、K89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物及组方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组方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单味中草药提取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药白头翁散各组分(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以及其他6种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用传统水煎法分别提取1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单味中药、两药联合组成药对及自制白头翁散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白头翁散各组分均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其中黄连的MIC为6.250 mg/mL,抑菌效果最佳。单味中药中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较好的是黄连、秦皮、诃子,MBC均为200.000 mg/mL;药对中白头翁+黄连、大青叶+诃子对大肠杆菌的MIC均为3.125 mg/mL,抑菌效果最佳;白头翁+黄连对大肠杆菌的MBC为12.500 mg/mL,杀菌效果最佳。自制白头翁散对大肠杆菌的MIC为3.125 mg/mL、MBC为100.000 mg/mL。结果提示,白头翁散4种单药相加的抗菌效果优于单药和部分药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等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和杀菌试验,分别测定黄芩、黄连、大黄、五味子、五倍子配方颗粒以及双黄连粉针剂、三黄片、盐酸小檗碱片对M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芩、黄连、五味子、五倍子配方颗粒以及双黄连粉针剂对MDR-AB的MIC值分别为:4~8、4、16~32、8~16、8~16 mg/m L;MBC值分别为:32、8~16、64~128、32~64、16~32 mg/m L。结论:黄芩、黄连、五味子、五倍子配方颗粒以及双黄连粉针剂对MDR-AB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