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奶牛养殖逐渐进入规模化时代,但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备受关注,因此确定奶牛适宜养殖规模成为迫切问题。河北省是我国奶牛养殖大省,奶牛规模化养殖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奶牛养殖场的调研,统计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单产、每头牛的年利润,运用C-D函数分析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利用程度的规模效应,针对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存栏600头以下的小牧场,提高养殖技术是关键;1 000头左右的牧场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3 000头以上较大规模的牧场注重保障粪污处理能力,万头牧场应有选择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乳业》2013,(1):80
【本刊辑】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奶牛合作社(牧场)已成为该县奶牛养殖的全新模式。玉岗乡鹤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牧场)可容纳奶牛600头,由合作社经营,并可实现奶牛养殖规模化、饲养管理标准化、奶牛繁育良种化、服务保障体系化。牧场达产后,每年可向乳品企业交售优质有机鲜奶2500吨,年利润达360万元。像玉岗乡鹤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的中小型牧场,克东县已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与自动化的现代管理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奶牛养殖方面,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存储奶牛场的基础信息.然后运用牧场管理软件进行现代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奶牛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牛群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就以河南省奶牛繁育中心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规模牛场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奶牛养殖在曲折中前进,关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养殖技术的发展为奶牛单产的提升,奶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规模化牧场的管理人员也开始注重养殖观念的创新,不断探索奶牛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详尽的方案.在奶牛的整个生理周期中,围产期的影响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它不仅关系到奶牛的健康,也决定着奶牛的胎次产量和繁殖管理.围产期的管理相对复杂,在牧场的管理上要倾注更多的汗水,笔者就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可持续价值方法,利用实地调研的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29个奶牛规模化养殖场的数据,从实物资本、土地资本、人力资本、能源资本以及环境治理资本五种资本出发,对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养殖规模的奶牛养殖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度量和评价。结果显示,牧场的可持续性效率高于养殖小区;而牧场中大规模牧场可持续性效率最高,小规模牧场次之,中规模牧场可持续性最低。五种资本中土地资本对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性贡献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和环境治理资本,而实物资本和能源资本的贡献最低。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提出了合理有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加强对奶牛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以及加强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引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养殖奶牛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繁殖配种、产犊,激发奶牛产奶机能,获得量多质优的奶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笔者曾考察过我国北方多个奶牛牧场的繁育配种工作,其繁育水平不尽相同。饲养管理较好的牧场十分重视对奶牛发情的管理,能及时配种,配种率和产犊率很高,并能够及时治疗或淘汰因繁殖疾病无法正常受孕的奶牛。一般情况下,对产后85天仍未参加配种的奶牛定义为繁殖障碍母牛,应于每星期固定的某一天进行直肠检查,并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奶牛》2012,(9):64-64
目前,我国规模养殖和规模牧场建设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奶牛的平均单产水平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随着牧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够适应牧场现代化生产管理的人才极度紧缺,牧场虽然也经常派人参加技术培训,但往往难以充分实现技术的实际应用和转  相似文献   

8.
在哈尔滨市奶牛养殖相对集中的道里区、南岗区、呼兰区、松北区选取不同规模的奶牛场和养牛户20个,对奶牛的年龄、品系、胎次、泌乳奶牛的健康情况、饲草、饲料、榨奶、饲养管理和选种选配等问题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调查结果(1)养殖规模。目前奶牛养殖户主要以饲养5~10头奶牛的小养殖户为主,较大规模即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不是很多,但是较前2年有了较快的增长。近年来也涌现了一些养殖量在500头以上的较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基地,如松北区大通集团杏林牧场、南岗区海顺集团奶牛场、香坊区综合牧场、道外区松花江奶牛场等。(2)饲…  相似文献   

9.
《中国奶牛》2011,(9):7-7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年内计划新建奶牛牧场221个,包括百头牧场110个、千头牧场110个、万头牧场1个,全市奶牛存栏100万头,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70%。目前,兴安盟扎赉特旗共有奶牛养殖合作社45个,采用奶户+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小区+奶牛养殖合作社多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正>在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建设过程中,前期的规划设计很重要。基础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健康、生产繁殖、牛奶质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规模奶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规模奶牛场的规范化、标准化规划设计是奶牛养殖业的重要内容。下面对奶牛场选址与规划布局中的注意事项作介绍,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1牧场选址原则牧场选址应符合《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农业法》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奶牛养殖的历史较短、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规模过小、奶农的组织程度差,政府对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1]。我国奶牛养殖的方式多数还处于粗放阶段,养殖水平参差不齐,饲养管理观念相对落后,服务配套体系尚未完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所浪费的人力和物资都非常大。对于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而言,奶牛场日常管理信息繁琐,涉及到泌乳信息、繁育信息及饲喂管理信息等。加之奶牛常见流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中国奶业协会对规模化奶牛场评价与定级数据对56家规模牧场奶牛福利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以此实际数据量化福利状况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明调研牧场福利水平整体较高,牧场动物福利的实施与牧场建设伊始的布局、规划,养殖规模及面积,牧场管理是否智能化、发展持续化等因素不具有更多相关联系。牧场奶牛福利状况对乳SCC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呈负相关关系,即奶牛福利越好,乳体细胞数(SCC)越低;福利状况对测评当年的305d产奶量和日平均产奶量均有一定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许多管理很好的优秀牧场在各类应激的管理、经产牛和头胎牛的分群饲养、围产牛体况控制、病牛护理、肢蹄健康管理、卧床舒适度及清洁程度、员工奶牛福利培训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希望这些问题的发现能给予我国奶牛养殖者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奶牛品种、牛群结构、舒适度管理和营养管理是奶牛获得健康,牧场获得较高生产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对现阶段牧场奶牛高产高效的关键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得出12字管理要点:砍闲牛、育新牛、卧下来、吃进去,希望对牛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乌鲁木齐周边奶牛养殖小区生产水平的调查,分析奶牛养殖小区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提出推广现代奶牛管理技术是提高养殖小区繁育力、产量和乳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提升奶牛泌乳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奶牛养殖经济效益,是养牛户普遍追求的经济目标。结合这些年的养殖经验,汇总提升奶牛泌乳量的技术措施,简要阐述技术要点: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奶牛的繁育管理、加强奶牛的泌乳管理、适度运动增强奶牛体质等,为今后提升奶牛养殖效益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奶牛养殖水平,综述了奶牛养殖管理的要点,主要为犊牛饲养中应在断奶前增加粗饲料比例,以改善瘤胃环境和增强瘤胃肌肉发育;注重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重要建议之一是在回牛通道设立单独的淋浴通道,或者建设单独的淋浴房,以保证奶牛的舒适度。此外,牧场信息化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汇集多类型数据将有助于发现奶牛的异常状况。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加快转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中坚力量。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犊牛作为奶牛场后备力量,其早期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会直接影响牧场生产性能的提升与养殖效益的增加。犊牛一般指出生后至6月龄的小  相似文献   

18.
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奶牛规模化标准养殖是奶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了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国深入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提升奶牛规模养殖场(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按照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要求和部署,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调动体系26位岗位科学家和23个综合试验站,深入到全国各地重点市县,走访近150个超大牧场、大中型牧场、小规模牧场、奶牛养殖小区等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关于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问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1奶牛牧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建设奶牛养殖园区和奶牛专业屯为载体,加速推进规模养殖进程,使全市奶牛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的散养奶牛户正在逐年减少,而一些养殖户的单体养殖规模在逐渐增大。为了提高小户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从乳品的生产饲料开始到机械榨奶,全程掌控,控制乳品原料安全。我市开始转变传统的家家户户养殖奶牛的模式,走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合作社形式。  相似文献   

20.
旨在响应国家对奶业提出的种业振兴要求,进一步了解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繁殖育种现状。本文对我国22个省(市)320个规模奶牛养殖场奶牛品种及来源、冻精使用情况、奶牛利用胎次、关键繁育性能情况、繁殖类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情况、繁育技术的应用情况和相关技术人员从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多维度分析。调研分析表明:当前我国规模奶牛场以饲养荷斯坦奶牛为主,饲养乳肉兼用牛品种的牧场数量稍有提升,国内奶牛来源以自繁自育为主,进口遗传物质的市场占比远高于国产遗传物质,国内奶牛场胚胎移植技术使用仍不广泛;较大比例的牧场通过科学规范地利用奶牛繁育技术,提高奶牛场繁殖工作效率;繁殖疾病是影响牧场收益和导致奶牛高死淘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奶牛场中配种相关从业人员4/5以上为专职配种员,是除了场长之外工资最高的一个工种。根据调研结果,建议行业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奶牛养殖业需求的良种选育和评价标准,提升民族自主育种能力;加强奶牛场的细节管理,提高繁殖水平,降低繁殖类疾病的发病率;重视人才培养,打造奶业繁殖技术高质量人才队伍,助力我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种业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