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苦丁茶副产物作为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在海南夏季高温时,选用12周龄的文昌鸡母鸡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含0%、1%、3%苦丁茶的饲料,5周后检测各组鸡的血清生化指标、生长、屠宰及肉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苦丁茶含量的增加,文昌鸡血清T-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总脂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GSH-Px、MDA及GLU无显著变化(P0.05);腹脂率随饲喂苦丁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3%苦丁茶组显著低于0%苦丁茶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含量苦丁茶饲料对文昌鸡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胸肌滴水损失、胸肌剪切力、胸肌p H值、胸肌肉色、盲肠p H值、十二指肠p H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苦丁茶具有增加文昌鸡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总脂及腹脂率的作用。苦丁茶副产物可作为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型京海黄鸡屠宰性能、内脏器官、血清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240日龄优质型京海黄鸡400只,分为4组,比较4种不同饲养方式(笼养、平养、果园林下全价料、果园林下稻谷)对京海黄鸡屠宰性能、内脏器官、血清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笼养组和平养组试验鸡屠宰率和腹脂率均高于两个果园林下养殖组;两个果园林下养殖组的盲肠长度极显著高于笼养组和平养组(P0.01)。果园林下全价料组心脏重及心脏比率高于其他组,平养组肝脏重高于其他各组。笼养组和果园林下全价料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果园林下稻谷组(P0.01),平养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养组和果园林下稻谷组皮质酮(CORT)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和果园林下全价料组(P0.01),果园林下全价料组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说明笼养和平养可以提高京海黄鸡的屠宰性能,而果园林下养殖可以增加胸肌率、腿肌率,降低腹脂率。  相似文献   

3.
放养与笼养对文昌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60只120日龄放养和笼养的文昌母鸡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笼养鸡活重、屠体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放养鸡(P<0.01),腹脂率显著高于放养鸡(P<0.05);笼养鸡的腿肌率和胸肌率极显著低于放养鸡(P<0.01);2种饲养方式下文昌鸡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间脂肪和肌肉蛋白质含量笼养鸡略高于放养鸡(P>0.05);肌肉水分含量笼养鸡显著低于放养鸡(P<0.05).  相似文献   

4.
相同条件下饲养的文昌鸡公鸡20只,10周龄时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进行手术去势,另一组不去势作为对照组。20周龄时测定各组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测定血清血糖和总脂。结果表明:去势鸡的腹脂重、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活重、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公鸡(P0.05),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去势鸡与公鸡差异不显著(P0.05);去势鸡的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腿肌内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胸肌内水分含量、滴水损失、熟肉率、剪切力、p H值、肉色差异不显著(P0.05);去势鸡血清总脂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血糖差异不显著(P0.05)。去势可明显提高文昌鸡公鸡的脂肪沉积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琅琊鸡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20日龄琅琊鸡180只,设6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3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于300日龄时分析不同性别琅琊鸡的屠宰性能,并屠宰取胸肌和腿肌分析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常规指标、化学指标及风味物质指标。结果表明:公鸡、母鸡屠体率均超过87.00%,全净膛率均大于65.00%,公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公鸡胸肌(P0.05),母鸡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胸肌(P0.01),公鸡、母鸡胸肌和腿肌pH值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公鸡腿肌红度值(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P0.01);公鸡腿肌干物质、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腿肌(P0.05),公鸡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母鸡腿肌中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鸡胸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肌、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公鸡胸肌、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胸肌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值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值最高,分别为39.97%和66.89%。说明琅琊鸡具有屠宰性能良好、肉质细嫩和味鲜、腿肌富含风味前体物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选择地方品种灵山鸡和隐性白羽洛克鸡各90只,从28日龄开始分为试验组(34±1)℃和对照组(26±1)℃,饲养至49日龄。每周进行体重记录,49日龄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慢性热应激对不同品种肉鸡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肉鸡热处理前后的体重增长差异明显。隐性白羽洛克鸡的屠宰性能测定中,试验组的活重、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腹脂重和腹脂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灵山鸡的屠宰性能测定中,试验组的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净膛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肉质性状的测定中,隐性白羽洛克鸡试验组的胸肌和腿肌的p H值都极显著降低(P0.01),而腿肌和胸肌的剪切力则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的热应激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益生素饲料添加剂对扬州鹅的饲喂效果,确定适宜的添加量,选取体重一致的21日龄扬州鹅,分为三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素饲料添加剂,添加量分别为0.2 kg/t与0.4 kg/t,饲养期35 d。比较鹅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成活率及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等。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显著提高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与成活率(P0.05),降低料重比(P0.05),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1);能够使扬州鹅的腹脂沉积加快,有效提高腹脂率(P0.05)。以添加0.2 kg/t枯草芽孢杆菌的饲喂效果最好,平均日增重达65.77 g/d,料重比为3.19∶1,腹脂率为3.3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母源性添加DHEA对子生理机能影响的母体效应机制,本试验选用100羽16周龄AA种母鸡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试验组、中剂量试验组和高剂量试验组,每组25只。于34周龄开始在饲料中添加DHEA,剂量分别为0、25、50和100 mg.kg-1,连续饲喂7周,期间记录每天的产蛋数并称重。在试验的第49天禁饲12 h,宰杀各组鸡。采集血液、腹脂、左侧胸肌和腿肌,计算产蛋率、平均蛋重、腹脂率、相对胸肌重和相对腿肌重。测定血清中尿酸(UA)和肌酐(Cr)含量。取腿肌和胸肌制作冰冻组织切片,测定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母鸡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则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母鸡的相对腿肌重显著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腹脂率和相对胸肌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血清U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有升高趋势,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Cr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低剂量组极显著升高(P0.01);3个剂量组AA肉种鸡胸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低剂量组腿肌肌纤维直径没有显著变化(P0.05),中剂量组显著减小(P0.05),高剂量组极显著减小(P0.01);低剂量组腿肌肌纤维密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中剂量组显著增大(P0.05),高剂量组极显著增大(P0.01)。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北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60日龄体重相近的草母鸡180只,随机分为林地散养、低网床上平养两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210日龄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4只、每组共12只鸡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并比较屠宰性能和肉质等指标。结果显示:散养鸡肝脏重、肌胃重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鸡(P0.01);散养鸡的腹脂率、腺胃重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鸡(P0.01);散养鸡的胸肌黄度、腿肌红度、腿肌黄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鸡(P0.05或P0.01);散养鸡的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鸡(P0.01)。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草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有一定影响,散养方式提升了草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林间草地放养"农大5号"鸡的屠体性能和肉品质,通过在板栗园中建植菊苣人工草地轮换放养"农大5号"鸡,并测定分析其屠体性状指标及胸肌、腿肌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与清耕地散养组相比,菊苣草地放养组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腹脂重均有所提高,而胸肌重有所下降;菊苣草地放养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高于清耕地散养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菊苣草地放养组的胸肌和腿肌粗蛋白、肌苷酸、磷、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清耕地散养组,其中腿肌的肌苷酸含量为11.1%,显著高于清耕地散养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清耕地散养组(P0.05)。表明在减少15%日精料补饲量情况下,菊苣草地放养组的料重比较清耕地散养组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矮脚京星黄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上市日龄鸡发生轻度脂肪肝对其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矮脚京星黄鸡饲养至98日龄时,选同批饲养的273只公鸡分两次进行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性能测定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同时利用HE染色与油红O染色切片,判断脂肪肝的程度。结果显示,53只公鸡的肝脏细胞排列紊乱,发生一定程度空泡变性并有较多脂肪沉积,分入轻度脂肪肝组;而另外219只公鸡肝脏细胞排列致密,无明显变性特征,分入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脂肪肝组公鸡: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重和肝脏指数均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P0.05),且血清胆固醇含量与肝脏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屠宰性能有所提升,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及腿肌重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③肌肉品质显著提升,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胸肌肉色亮度(L~*_(45 min)、L~*_(24 h))显著降低(P0.05),红度(a~*_(45 min))极显著增加(P0.01);pH_(24 h)仅相差0.04,但差异显著(P0.05);④腹脂过多沉积,腹脂重、腹脂率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上市日龄矮脚黄鸡发生轻度脂肪肝可使鸡部分屠宰性能提升,且对肉品质有改善作用,但会造成腹脂的过多沉积。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放养对不同品系景阳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主要微生物的影响。选取47周龄景阳鸡粟麻羽、黄麻羽各160只,两羽系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每羽系其中1组进行舍内地面平养(舍饲组),另一组进行山地放养(放养组),两组均自由采食及饮水,每天统计产蛋量和耗料量。试验第60天,每个重复随机取6个蛋测定蛋品质,同时于当天清晨每组随机取3个新鲜粪样用于鸡肠道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两品系景阳鸡放养组期末体重、产蛋率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而只日均耗料量都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粟麻羽放养组蛋黄颜色、哈氏单位都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黄麻羽上述指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放养组蛋黄重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两品系放养组鸡肠道乳酸杆菌的数量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黄麻羽放养组鸡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由此可知,产蛋期间放养降低了景阳鸡体重,改善了蛋品质,增加了鸡肠道乳酸杆菌的数量,一定程度降低了大肠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吉林黑鸡的屠宰性能及其相关性,试验选择1日龄[♂(39.23±3.98)g,♀(34.10±3.70)g]的吉林黑鸡480只,分成公母2组,每组24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150日龄[♂(3 071.00+138.11)g,♀(2 863.50+107.03)g]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公鸡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但腹脂重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的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脂重与半净膛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的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净膛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重与胸肌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吉林黑鸡的屠宰性能优秀,符合优质鸡的屠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选用200只1日龄健康大围山微型鸡(公母各半),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于150日龄进行屠宰试验,对肌肉肉质性状和肌苷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大围山微型鸡肌苷酸含量与肉品质常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表明:母鸡腿肌pH_(24 h)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鸡胸肌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a~*值极显著高于母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腿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母鸡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公鸡(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与pH_(45 min)、p_H(24 h)、a~*值、剪切力、粗蛋白和粗脂肪呈正相关;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粗灰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不同生态养殖模式饲养对五华三黄鸡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80只50日龄五华三黄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分别置于自然林地、果园及河滩三种生态养殖模式下。100 d后,测定体质量、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果园组体质量显著大于自然林地组17.14%,果园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自然林地组23.05%和河滩组15.35%,果园组胫长显著大于自然林地组6.63%和河滩组9.92%(P0.05);河滩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自然林地组7.23%和果园组8.32%(P0.05);果园组腹脂率极显著大于自然林地组130.59%和河滩组115.38%(P0.01);自然林地组腿肌水分显著低于果园组8.75%和河滩组8.32%,胸肌水分显著低于果园组9.01%河滩组8.80%(P0.05),自然林地组腿肌脂肪极显著大于果园组107.75%和河滩组97.06%(P0.01);河滩组熟肉率显著大于果园组8.94%和自然林地组3.02%,自然林地组熟肉率显著大于果园组5.75%(P0.05),河滩组自然林地组果园组;自然林地组肌肉纤维直径大于果园组7.35%,相反肌纤维密度小于果园组7.65%,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三种饲养方式各有优缺点,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不同市场对鸡肉产品的要求选用适宜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雉鸡与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性能、肠道菌群及肉品质之间的差异。试验选用成年雄性环颈雉与AA~+肉鸡各50只,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分为预饲期(7 d)与正式饲养期(14 d)2个阶段共21 d。结果表明:雉鸡的日增重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的采食量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的料肉比极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1);雉鸡的全净膛率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1),雉鸡的屠宰率、胸肌率与腿肌率均高于AA~+肉鸡,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雉鸡腹脂率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的脾脏指数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血清中的球蛋白数量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5);雉鸡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数量与乳酸菌数量均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5),雉鸡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5)。雉鸡肌肉剪切力极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1),雉鸡胸肌与腿肌中粗蛋白的含量极显著的高于AA~+肉鸡(P0.01),雉鸡胸肌与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测定了放养与笼养条件下126日龄太行鸡活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剪切力、肌苷酸、肌内脂肪、pH值及肌肉颜色、肌纤维密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太行鸡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养太行鸡公母鸡活重、平均日增重稍低于笼养鸡(P0.05);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而屠宰率、全净膛率无论公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方面,除笼养太行鸡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颜色黄度值明显高于放养母鸡外(P0.05),其它同性别之间肉质指标均无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饲养方式对不同品系景阳鸡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47周龄景阳鸡粟麻羽、黄麻羽各160只,两羽系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每羽系其中1组进行舍内地面平养(舍饲组),另一组进行山地放养(放养组),两组均自由采食及饮水。试验第60天,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屠宰性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两品系景阳鸡放养组宰前活重、全净膛率和皮下脂肪厚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粟麻羽放养组血清中Ig A、Ig M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黄麻羽放养组血清中Ig A、Ig G含量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两品系放养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品系间,粟麻羽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及血清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黄麻羽(P0.05)。研究表明:放养一定程度降低了景阳鸡的屠宰性能,机体免疫力和肠道黏膜结构得到改善;粟麻羽景阳鸡肉用及免疫性能较优于黄麻羽,更适合在山区养殖。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补饲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稻鸭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和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以270只20日龄的高邮麻鸭为研究对象,根据补饲日粮不同随机分为小麦、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组,共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半)。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小麦日粮饲喂的母鸭腺胃重显著高于小麦日粮饲喂的公鸭、全价配合饲料和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稻鸭(P0.05);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料配合饲料饲喂稻鸭,其腿肌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2)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胸肌的蛋白质、脂肪、胶原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母鸭腿肌蛋白质和胶原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公鸭脂肪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无论是胸肌还是腿肌,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肌肉水分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由此可见,用50%小麦代替商品饲料饲喂稻鸭,能提高鸭腿肌重量、增加肌肉营养养分的含量,并通过改变肌纤维组织学形态改善稻鸭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重庆秀山鸡放牧饲养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及其与肉用型青脚麻鸡的差异,试验选择1日龄秀山鸡和青脚麻鸡各200只(公母各半),60日龄采用林下放牧方式进行饲养。15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其生长、屠宰、肉质等指标,并通过各组总增重、饲料采食量和死亡率等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青脚麻鸡的生长速度较快,且60,90,120日龄各阶段体重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15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青脚麻鸡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总增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但死亡数和死亡率青脚麻鸡高于秀山鸡;秀山鸡公鸡活重极显著低于青脚麻鸡公鸡(P0.01),母鸡活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在群体间和性别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青脚麻鸡略高于秀山鸡;秀山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青脚麻鸡(P0.01);青脚麻鸡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母鸡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说明通过2品种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养殖秀山鸡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青脚麻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