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普通三叶型苜蓿相比,多叶型苜蓿具有高产优势及优质潜力,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口性好、多叶性状稳定的多叶型苜蓿,对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多叶型苜蓿的多叶性状表达情况及影响因素、生产性能、光合特性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多叶型苜蓿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多叶型苜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叶型苜蓿材料的稳定性及其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叶型苜蓿性状稳定过程及其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具有较大的叶/茎比值,叶蛋白、氨基酸含量较高,是品质优良的苜蓿种质材料;但其生产性能略低,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3.
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形态特征与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建立多叶苜蓿自交系进一步研究评估苜蓿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规律,为多叶苜蓿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多叶苜蓿自交亲本,进行亲本选配,田间试验观察测量多叶苜蓿自交S2代的多叶率、株高等农艺性状,与亲本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多叶苜蓿自交S2代农艺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达19.54%~55.66%,分离出单株多叶率达100%的单株,S2群体生长速率变缓,多叶性状的表达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培养优质苜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紫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受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因素对苜蓿进行性状及品质的改良是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归纳了各种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对基因工程在不同性状改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紫花苜蓿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多叶苜蓿、普通三叶型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透射电镜考察2类苜蓿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分析苜蓿不同复叶类型的光合特性差异,探讨多叶型苜蓿的光合特性和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平均高于三叶型苜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低于三叶型苜蓿.多叶苜蓿的P_n平均在25.79μmol·m~(-2)·s~(-1)左有,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不同复叶叶型的苜蓿净光合效率的排列顺序是5叶型4叶型3叶型6叶型7叶型8叶型9叶型。5叶型复叶叶肉中每细胞的叶绿体数目最多,叶绿体中基粒多,基质浓厚,基粒片层堆积致密,嗜锇体数目较少、体积小,每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数目多而饱满。以5为基数叶片数目再增加时,叶绿体个数减少,基粒数日减少、基粒片层结构排列松散,嗜锇体的数目增加、体积变大,淀粉粒数目减小,体积变小。多叶苜蓿的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多叶型复叶小叶数为5时,净光合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六个苜蓿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1997—2000年在冀滨海低平原区研究甘农一号、和阗苜蓿、沧州苜蓿、安斯塔、北若叶、立若叶等六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的特性和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安斯塔、甘农一号苜蓿生产稳定性好,产草量潜力较大,再生性强,综合性状好,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日本的北若叶苜蓿适宜在当地灌溉条件下种植。另外,安斯塔、北若叶等苜蓿品种直立性较好,适宜机械收割。地方品种沧州苜蓿在草产量、再生性、直立性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7.
多叶苜蓿自交一代遗传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80份多叶苜蓿自交一代的多叶、花色及株型等性状的分离情况,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自交系单株进行分子检测,比较了单株之间的多态性差异。结果表明,所选多叶苜蓿单株自交后获得的S1单株全部具有多叶性状,仅在叶型上发生了分离,自交后代其余性状分离复杂;SSR分子标记扩增后能清楚的区分80个多叶苜蓿自交S1的遗传关系;通过UPGMA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97处可将80个自交S1代单株划分成3大类,其中66号单株单独聚为一类。SSR标记聚类的结果与自交S1的田间表现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给田间选择带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好,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是重要的优良饲草品种之一[1]。苜蓿育种工作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外育种者所重视,选育叶量丰富、多叶率高、适口性好的多叶型苜蓿品种一度成为国内外育种工作的热点。由于苜蓿属异花授粉植物,自交率低[2],这种特性给依靠种子繁殖选育多叶型苜蓿带来了极大困难,而采用扦插技术进行无性繁殖可以克服这一困难,该方法对多叶型苜蓿扩繁优良个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个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叶片类型的形态研究,从品种WL323ML中筛选三叶型和五叶型复叶类型的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三叶型和五叶型苜蓿复叶发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多叶苜蓿主茎上表现有4,5,6,7,8和9叶等多种复叶类型,小叶的着生方式也表现为多种多样.扫描电镜下三叶型苜蓿和五叶型复叶叶原基的形态发育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S0阶段,SAM外围形成早期的叶原基;S1阶段,出现条状共同叶原基;S2阶段,三叶型共同叶原基近端两侧产生一对托叶原基(ST),形成3个隆起的组织,而五叶型的则出现7个隆起的组织;S3阶段,三叶型苜蓿托叶原基和共同叶原基中间出现2个侧叶原基,而五叶型出现4个侧叶原基;S4阶段,侧生小叶和顶生小叶原基继续分离,出现明显的分界线,远端小叶的背面出现球状毛状体;S5阶段,侧叶和托叶原基发育出管状毛状体,侧叶、顶生小叶及托叶原基进一步伸长分化,相互之间部分重叠,表现为最初的叶结构;S6阶段,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托叶原基和侧叶原基之间出现叶柄;叶柄及叶柄表面毛状体分化明显.本研究明确了苜蓿叶原基的发育过程,对苜蓿乃至豆科复叶发育特征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苜蓿分子生物学和发育遗传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和田大叶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甫尔江 《新疆畜牧业》2001,(1):24-24,I001
和田大叶苜蓿是一个优良的地方苜蓿品种,在和田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它具有多年生、品质好、产草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抗旱、抗寒、抗逆性强,养地效果明显等优良特性.目前和田地区种植的大叶苜蓿从播种到收种田间管理比较粗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良特性的发挥及牧草种子产量.为使和田大叶苜蓿种子田获得纯净度高、清洁、饱满、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及杂草种子的高产优质的合格大叶苜蓿种子,必须对种子田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其达到牧草良种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此,根据我地区的实际,提出大叶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突变体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大量基因已经从各种突变体中得到克隆。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品种A17种子,鉴定和统计其后代突变型和突变频率,分别获得2 085份M1代和388份M2代突变材料,M2代突变材料中叶色突变性状包括叶斑突变、叶深绿、杂色叶、叶红紫、叶黄萎和白化苗,占群体的5.37%;叶型突变性状包括皱叶、窄叶、卷曲和多叶等,占3.12%;株型突变性状包括高秆、矮化、匍匐、半匍匐、多分枝和少分枝等,占9.11%;开花期突变性状包括早花、晚花等,占1.01%;总的表型突变频率为18.61%。本研究初步构建的蒺藜苜蓿A17 EMS的突变材料一方面创造了蒺藜苜蓿新的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可应用于蒺藜苜蓿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群体SAG-Ma08不同生育阶段多叶率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结实期多叶表达率最小,仅14.89%;在现蕾期多叶表达率明显恢复达48.98%;在营养体生长期多叶表达恢复正常水平,达到55.21%;说明开花结实生育过程明显干扰制约多叶苜蓿多叶率的表达水平,这种干扰制约因素随生育生长阶段的转换,即获恢复。同时,对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结实过程叶面积明显缩小,平均叶面积仅4.4783cm~2,在营养体生长期叶面积恢复到16.4401cm~2。可见,多叶型紫花苜蓿在开花结实生育阶段过程会同时明显制约多叶的表达和叶面积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应用AHP模型综合评价苜蓿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3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经济性状、抗逆特性、品质特性、生育特性.结果表明:巨人201、全能、爱林、卫士302居前4位,综合性状优异,生产力高.尤其巨人201抗病虫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综合性状最好,为丰产高抗型优良品种,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苜蓿产草量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影响苜蓿产草量的相关性状株高、分枝数、生长速度和再生性能与产量的相关性,并对影响苜蓿产草量的秋眠性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接种根瘤菌、施肥和刈割措施对苜蓿产草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中部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引进国外的9个紫花苜蓿品种和阿尔冈金苜蓿的生长特性、产草量、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引进的9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各个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其中PHABULOUS、GRANDEUR、WL323等3个苜蓿品种长势和再生性强、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合山西省中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收集到的6种多叶型苜蓿品种(WL323MF、8925、Phabulous、Forerunner、Grandeur、8920MF)种子进行了NaCl和Na2SO4溶液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研究.在两种盐的6个不同浓度梯度下对6种多叶型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根芽比及全株重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NaCl溶液胁迫多叶型苜蓿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水平为51~86mmol/L;Na2SO4溶液胁迫多叶型苜蓿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水平为70~113mmol/L,超过上述浓度水平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多叶型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收集到的6种多叶型苜蓿品种(wL323MF、8925、Phabulous、Forerunner、Grandeur、8920MF)种子进行了NaCl和Na2SO4溶液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研究。在两种盐的6个不同浓度梯度下对6种多叶型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根芽比及全株重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NaCl溶液胁迫多叶型苜蓿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水平为51~86mmol/L;Na2SO4溶液胁迫多叶型苜蓿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水平为70~113mmol/L,超过上述浓度水平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2~2015年,在海河平原区以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刈割制度,每种刈割制度下设置3种刈割次数,从苜蓿各茬次产草量、饲用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研究适宜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的合理刈割制度。试验结果显示:末次刈割时间确定情况下年刈割5次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年刈割5次处理时产草量和年刈割4次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年刈割6次处理,而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年刈割4次和年刈割6次处理。两个品种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值)均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饲用品质更优,表现趋势一致。综合考虑苜蓿产草量、粗蛋白产量和饲用品质,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以年刈割5次为宜,建议第1茬草刈割在现蕾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第2茬草刈割间隔为30d,而第3茬、第4茬和第5茬草刈割间隔为40d,此种刈割方式为该地区苜蓿优质高产的合理刈割制度。  相似文献   

19.
抗蓟马苜蓿高产草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抗蓟马苜蓿品种的有关生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分枝数是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对该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说明了其产草量比对照品种敖汉苜蓿增产32.2%,与草原二号杂种苜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国的 8个苜蓿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从农艺经济性状、生产能力、营养成分和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试验结果 ,初步评价为大叶苜蓿、多叶苜蓿和金字塔苜蓿等 3个品种 ,可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推广种植品种 ,北方类似地区在生产中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